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棄(拼音:qì)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 [2]  ,其古字形像雙手推簸箕將一個孩子拋棄掉,本義即拋棄。周代始祖后稷名棄,傳説就是由於出生後曾被拋棄而得名。“棄”由拋棄又引申為離開、輕視、廢除、遺忘等意思。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廾、亠
五    筆
YCAJ [3] 
倉    頡
YIT [3] 
鄭    碼
SZE [1] 
筆    順
點、橫、撇折、點、橫、撇、豎
字    級
一級(0842)
平水韻
去聲四寘 [4] 
注音符號
ㄑㄧˋ
造字法
會意字
結    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筆畫數
3+4、4+3(部首+部首外)
統一碼
基本區-5F03 [3] 
四角碼
0044₃
異體字
棄、𠔚、𠬇(“棄”是《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異體字)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會意字。“棄”始見於商代甲骨文,甲骨文上部是“”字,指剛生下的嬰兒。旁邊還有兩點,指的是嬰兒剛生下時身上流下的胎液(一説是嬰兒的哭聲)。中間是“”字,表示裝嬰兒的簸箕,下面是雙手。這三部分綜合起來,表示雙手捧着簸箕,簸箕裏裝着個剛出生的嬰兒,要將這個嬰兒扔掉。這個嬰兒可能是受當時的迷信思想影響,逆產不吉利;或者是夭折了;也可能是當時生產力低下,父母養不起孩子,只好忍痛拋棄。無論是哪種理由拋棄孩子,“棄”都含有“拋棄”的意味。
這個會意字發展到金文階段,省去了中間的簸箕,只留下上面的“子”字與下面的雙手,且“子”字多為倒寫。小篆的字形基本承接甲骨文,而且複雜化。到了楷體階段,其字形發生了較大的訛變,上部寫成𠫓,兩隻手和簸箕下部整合成“木”字形。整個字上中下三部分都已看不出原來“會意”的意思。現代漢語用簡化的“棄”。這個“棄”字不是簡體字,而是由金文隸變楷化而來的,是古代早就有的異體字。 [2]  [5] 
“棄”的本義是拋棄、丟棄的意思。後來拋棄、丟棄的對象泛化。如《詩·小雅·穀風》説:“將安將樂,棄予如遺。”是説安樂了,你卻拋棄我,像遺忘了我似的。“棄”的對象不僅泛化,而且抽象化。如“背信棄義”,“棄”作背棄、違背講。 [16]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扔掉,捨去。
throw away;
discard;
abandon
尚書·大誥》:“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後,弗棄基。’”
《韓非子·難勢》:“夫棄隱栝之法,去度量之數,使奚仲為車,不能成一輪。”
《尚書·西伯戡黎》:“惟王淫戲用自絕,故天棄我。”
棄權;放棄;拋棄;前功盡棄
〈文言〉廢,廢除。
abolish
《尚書·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

〈文言〉忘記。
forget
左傳·昭公十三年》:“南蒯、子仲之憂,其庸可棄乎?”

〈文言〉違背。

《左傳·宣公二年》:“棄君之命,不信。”
棄言;棄法;棄井
〈文言〉背叛。
violate;
betray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清水》:“兗州叛,太祖曰:‘惟種不棄孤。’”

〈文言〉離開。
leave
《漢書·霍去病傳》:“(霍去病)為票姚校尉,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
漢·王粲《七哀詩》之一:“復棄中國去,遠身適荊蠻。”
棄世
〈文言〉放逐,古代刑罰。

《周禮·秋官·掌戮》:“殺其親者焚之。”賈公彥疏:“棄如,流宥之刑。”

名詞
(Qì)姓氏用字。




以上參考資料: [6-8]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四下】【𠦒部】詰利切(qì)
(棄)捐也。從廾(gǒng)推𠦒(bān)棄之,從𠫓(tū)。𠫓,逆子也。
棄,古文棄。
𠆉,籀文棄。 [9] 

説文解字注

“(棄)捐也。”注:手部曰:捐,棄也。
從𠬞(廾)推𠦒棄也。
注:竦手推𠦒而捐之也。
“從㐬。㐬、逆子也。”注:既以𠬞、𠦒會意,又加㐬以箸之。㐬者,不孝子,人所棄也。棄,詰利切。十五部。
“棄,古文棄。”注:古以竦手去屰(逆)子會意。按字𥻳(隸)變作棄,中體佀(似)世,唐人諱世,故開成石經及凡碑板皆作棄。近人乃謂經典多用古文矣。
“𠆉,籀文棄。”注:今字亦從𠫓不從㐬。 [10] 

康熙字典

【寅集下】【廾部】 棄
《説文》:古文棄字。《左傳·襄四年》:是棄陳也。《史記·周本紀》:周后稷名棄,其母姜原欲棄之,因名曰棄。餘詳木部八畫。 [11] 
【辰集中】【木部】 棄
古文:棄、𢍞、𨓋
《唐韻》詰利切。《韻會》磬致切。《正韻》去冀切,竝音器。《説文》:捐也。《爾雅·釋言》:忘也。《詩·周南》:不我遐棄。《禮·冠禮·祝辭》:棄爾幼志,順爾成德。 [12]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提示

【筆順】①丶(點)②一(橫)③㇜(撇折)④丶(點)⑤一(橫)⑥丿(撇)⑦丨(豎)
【規範】下部“廾”是一撇一豎。
【寫法】“𠫓”小“廾”大。“𠫓”首筆點在豎中線上端,“厶”在橫中線上側。“廾”,居下居中;長橫在橫中線下方,撇、豎從橫中線起筆,分列豎中線兩側,收筆撇高豎低。 [13]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4]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i̯æd
先秦
王力系統
ǐei
先秦
董同龢系統
jed
先秦
周法高系統
ier
先秦
李方桂系統
kh
jidh
西漢



東漢





jiəd


jiəd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脂微

jiəd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jied
隋唐
高本漢系統

ji
隋唐
王力系統

i
隋唐
董同龢系統

jei
隋唐
周法高系統

iɪi
隋唐
李方桂系統

kh
i
隋唐
陳新雄系統
ǐe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5] 

韻書集成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韻系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六至
脂A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詰利切
kʰjei
集韻
去聲
六至

齊齒呼
三等
次清
磬致切
kʰjɪ
中原音韻

去聲
齊微




次清

kʼi
中州音韻

去聲
齊微






區意切

洪武正韻

去聲
三霽



次清
去冀切
k‘i
分韻撮要

陰去
第三幾紀記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5]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ɕʰi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ɕʰi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ɕʰi
5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ɕʰi
3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ɕʰi
1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sʰɿ
5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ɕʰi
55
去聲
晉語
太原
tɕʰi
45
去聲
吳語
蘇州
tɕʰi
412
陰去
吳語
温州
tsʰɿ
42
陰去
湘語
長沙
tɕʰi
45
陰去
湘語
雙峯
ɕi
35
陰去
贛語
南昌
tɕʰi
213
上聲
客家話
梅縣
hi
52
去聲
粵語
廣州
hei
33
陰去
粵語
陽江
hei
24
陰去
閩語(閩南語)
廈門
kʰi
11
陰去
閩語(閩南語)
潮州
kʰi
11
陰去
閩語(閩東語)
福州
kʰei
213
陰去
閩語(閩北語)
建甌
kʰi
22
陰去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方音字彙》 [17]  、漢典 [15]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7-05]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336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4]
  • 4.    平水韻 四寘  .搜韻[引用日期2019-07-04]
  • 5.    顏煦之 編著.一字一世界 QRS[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5.01:18
  • 6.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4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122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028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3[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327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541
  • 10.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630-631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297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531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73
  • 14.    各體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7-05]
  • 15.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19-07-04]
  • 16.    鄭春蘭著.傳統文化經典讀本 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1:147
  • 17.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9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