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前功盡棄

鎖定
前功盡棄(拼音:qián gōng jìn qì)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西漢·劉向《戰國策·西周策》。 [1] 
前功盡棄(棄:失掉)指以往的功勞全部廢棄。 [2]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 [4] 
中文名
前功盡棄
拼    音
qián gōng jìn qì
近義詞
前功盡廢功虧一簣
反義詞
功德圓滿大功告成
出    處
《戰國策·西周策》
注音字母
ㄑㄧㄢˊ ㄍㄨㄙ ㄐㄧㄣˋ ㄑㄧˋ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

前功盡棄成語出處

最早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西周策》:“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不若稱病不出也。” [1] 
衍生典故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今又將兵出塞,過兩週,倍韓,攻梁,一舉不得,前功盡棄。”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前功盡棄”。 [2] 

前功盡棄成語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國力迅速增強。到秦昭王時,秦國已經發展成為經濟軍事大國。為了成就霸業,秦昭王派左庶長白起為大將,率兵攻打韓國。韓國一面抵抗,一面向魏國求救。魏國見韓國被攻,本打算去救助,但又害怕秦國,更怕白起,只好眼睜睜地看着白起大敗韓國軍隊,奪去了很多城池。 [3] 
後來,秦國又趁昏君楚襄王當政的機會,命大將白起攻下了楚國的京城。接着秦軍又在山西上黨地區的長平大敗趙軍。秦軍軍威大振,白起乘勢率得勝之師,移兵魏國,包圍了魏國京城大梁。魏國朝野一片驚慌。 [3] 
魏王生氣地對大臣們説:“當初秦軍攻打韓國時,我們理應出兵抗秦,但你們認為秦軍是虎狼之師,不敢與之對抗。現在倒好,我們的鄰國韓趙都為秦國所敗。如今秦軍兵臨城下,我們連求救的地方都沒有了,這該如何是好?”一位大臣馬上説:“前任六國宰相蘇秦的弟弟蘇厲現在大梁。大王不妨向他請教一二,或許他有退秦軍的良策。”魏王立即召見蘇厲,説:“先生,我魏國京城危在旦夕,您看有什麼辦法能解除這場災難?”蘇厲説:“秦國這次發兵是來者不善,他們早就有滅掉六國的打算,事情確實很難辦。不過,我願意去見周天子,也許周天子能阻止秦國繼續用兵。”魏王聽了蘇厲的話,全力支持他的行動。 [3] 
蘇厲馬不停蹄地趕到周天子住的洛邑,對周赧王説:“秦國近年來太囂張跋扈了。現在秦昭王派大將白起攻佔楚國,又連敗趙國、韓國,目前又將魏國京城大梁圍住。如果大王您再不制止,只怕周朝的天下有傾覆的危險。”周赧王只是無奈地點頭,卻沒有什麼行動,於是蘇厲又跑去見白起。 [3] 
蘇厲對白起説:“您的功勞已經很多了,現在要帶兵出塞,走很遠的路,經過周、韓,去攻打魏國的大梁,要是這一戰取勝不了,你原來的功勞就全沒了。你應立即託病退兵。”白起沒有理會蘇厲的話,繼續進行兼併戰,蘇厲只好無功而返。 [3] 

前功盡棄成語寓意

蘇厲勸説白起,要是這一戰取勝不了,原來的功勞就全沒了,你應立即託病退兵。而白起並沒有聽取蘇厲的建議,繼續進行兼併戰,白起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若是當初白起聽從了蘇厲的勸説,才真的算是前功盡棄。成語告訴人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恆,有始有終,絕對不可半途而廢。 [3]  [4] 

前功盡棄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前功盡棄”指以往的功勞全部廢棄。 [2]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 [4] 
運用示例
北宋·宋祁新唐書·李德裕傳》:“觀者曰:不如少息,若弓撥矢鈎,前功皆棄。” [4] 
現代·茅盾《祖逖聞雞起舞論》: “一腔報國之心,竟成畫餅,前功盡棄,化為烏有。” [4] 
現代·魯迅《華蓋集·犧牲謨》:“因為一個人最緊要的是‘晚節’,一不小心,可就前功盡棄了!” [2] 
參考資料
  • 1.    閆秀文編著. 中華成語探源 白金典藏版[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12:202
  • 2.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824
  • 3.    文心,李廣主編. 邯鄲成語典故 故事大全集[M]. 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2018.06:633-635
  • 4.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成敗篇 2[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