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字)

鎖定
子,漢語一級字,讀作zǐ或zi,最早見於甲骨文 [1]  ,其本義是嬰兒,引申指兒女,又引申特指直系血統的下一代男性、女兒、太子等,又泛指人、臣民,還有十二地支的第一位、結果實等含義。
(基本信息欄主要內容來源:漢典網 [2] 
中文名
拼    音
zǐ、zi
注    音
ㄗˇ、ㄗ
古    字
㜽、𢀈、𢀉、𡐫、𣕓
結    構
單一結構(獨體字)
部    首
字碼1
U:5B50;GBK:D7D3;鄭碼:YA
字碼2
倉頡碼:ND;四角碼:17407
五    筆
BBBB
總筆畫
3畫
筆順讀寫
橫撇、豎鈎、橫
字    級
一級字(0064) [3] 
平水韻
上聲四紙 [4] 

漢字源流

“子”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等 “子”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等
圖Ⅰ來源: [1]  ;圖Ⅱ來源: [5] 
子,象形字。
字形上,甲骨文中的“子”字有三系寫法:
第一系寫法(圖1、圖2、圖3)在甲骨文中用作表示十二地支的第一位,像生有發的胎兒頭顱及兩脛,後或省簡其發,或於頭部標記其囟;該字至西周時期(圖4)形體稍變,上肢為襁褓包裹,其後形體稍訛,至《説文解字》中籀文(圖6)則在字下加一符號,許慎解為“幾”,謂“籀文子,囟有發,臂、脛在几上”。
第二系寫法(圖7),上部像幼兒頭髮、頭顱及兩臂,下部像兩並的兩脛,後演變為《説文解字》古文中的“子”字(圖8)。
第三系寫法(圖A)是根據“襁褓嬰兒”的形象所創造出來的象形字,但已完全線條化了:兩手連成一斜短橫;身和下肢已簡化成一條稍斜的垂線;強調了嬰兒頭大的特點,但因為是以利器在堅硬的龜甲獸骨上鍥刻,不易刻弧線,所以“子”字的頭部便成方形了。周前金文中的“子”字(圖B)是實化的,就像“襁褓嬰兒”一樣;西周中晚期金文中的“子”字(圖C)的頭部輪廓化,上肢和軀體已瘦化為線條了。以此為基文發展成秦代小篆中的“子”字(圖D)。隨着發展,漢隸中“子”字(圖E)的形體起了很大的訛變:“子”字的頭部變成三角形了,兩隻小手平伸,變成一橫了,軀體和下肢變成彎豎。楷書中的“子”字(圖F)便是由此衍化而來的。 [1]  [5] 
字義上,“子”字的本義為“嬰兒”,引申指“兒女”,又引申特指“直系血統的下一代男性”等,又泛指“臣民”等,還有“十二地支的第一位”、“結果實”、“幼小”等含義。 [6]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通“慈”,愛,指像對兒女一樣地愛護。
love
柳宗元封建論》: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育
收養作為直系血統的下一代男性。
adopt as son
司馬遷史記·衞康叔世家》:完母死,莊公令夫人齊女子之,立為太子。

結果實。
bear fruit
《齊民要術注·種李》:李性堅,實脱(晚),五歲者始子。

盡兒女之道,善事父母。
serve one’s parents with filial devotion
論語·顏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能子
滋生。
breed
釋名·釋親屬》:子,孳也,相生蕃孳也。

似。
like
廣雅·釋言》:子,似也。

用同“則(zé)”,作,做。
do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四》:牙兒抵着不敢子聲。
子聲
名詞
諸子百家的著作,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中的第三類。
Zi radical
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藝文志一》:兩都各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為次,列經史子集四庫。
子部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體。
seed
賈思勰齊民要術·收種》:至春,治取別種,以擬明年種子。
種子
動物的幼崽。
cub
《廣雅·釋鳥》:子,雛也。

動物的卵。
egg
皮日休《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種魚》:移土湖岸邊,一半和魚子。
魚子
小而堅硬的塊狀物或粒狀物。

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九·列傳第六十四》: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
棋子
封建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四等。
viscount
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子爵
嬰兒。
baby;infant
詩經·大雅·生民》:居然生子。
子衣
〈古〉指兒女。
child
列子·湯問》:孀妻弱子。
子輩
專指某人直系血統的下一代男性。
son
陳玄祐離魂記》:無子,有女二人。
子胤
泛指晚輩直系或旁系血親,後代,兒孫。
descendant
荀子·正論》:聖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後也,執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
子孫
泛指人。
person
《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男子
中國古代士大夫的通稱。
literate and officialdom (in feudal China)
趙彥衞雲麓漫鈔》: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稱“子”,若宣子、武子之類是也。

中國古代對成年男性的通稱。
man
幹寶搜神記》:子年少。

古人對自己老師的稱呼。
master
墨子·公輸》:子墨子聞之。
墨子
4十二地支的第一位。
與天干相配,用以紀年。

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
甲子士禍
用以紀月,即農曆十一月。
Lunar November
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頤部》:子,又以紀月。
子月
與天干相配,用以紀日。

儀禮·士喪禮》:不闢子卯。

用以紀時,即夜半十一時至一時。
the period of the day from
11 p.m. to 1 a.m.
西遊記》:子時得陽氣,而醜則雞鳴。
子夜
表示五行中的“水”。
water


指十二生肖中的“鼠”。
Rat


專指女兒。
daughter
戰國策·趙策三》: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
子婿
加在姓氏或數詞後面作為對人的尊稱。
honorific title with the surname
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程氏子以蠹貧。

特指太子,君位的繼承人。
crown prince
張自烈正字通·子部》:子,嗣也。

諸侯服喪期間的稱呼。
appellation of Princes during mourning
左傳·僖公九年》:春,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會諸侯,故曰子。

泛指百姓,臣民。
people
《禮記·檀弓下》:反爾地,歸爾子,則謂之何?
臣子
特指孔子。
Confucius
《論語·先進》: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子曰詩云
銅錢。
copper


特指棋子。
chess pieces
白居易池上二絕》:映竹無人見,時聞下子聲。
落子無悔
物質的微粒,基本粒子。
elementary particle

原子
利息,利錢。
interest
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子貸金錢千貫。

古代小而輕的貨幣。
small and light money in ancient time
逸周書·大匡》:幣租輕,乃作母,以行其子。

北方。
north
蘇頲唐長安西明寺塔碑》:揆陰陽之中,居子午之直,叢依觀閣,層立殿堂。
子午
用同“姊”。
sister
楊梓霍光鬼諫》:將一個親子妹向君王行託獻。

指女婿。
son-in-law
《儀禮·士昏禮》:父醮子。

六朝時期,文臣死後無封爵而得諡者稱“子”。

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沈恭子》:予按,《南史》:“沈炯,字初明……以疾卒於吳中,贈侍中,諡恭子。”六朝文臣無封爵而得諡者,例稱“子”。

姓。

鄭樵通志·氏族略三》:子氏,帝嚳之子契受封於商,賜姓子。

形容詞
副,偏(指官職)。
small
李百藥北齊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天保未,以職出為築長城子使。
子使
嫩的或易咀嚼的。
tender
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一·生薑》:初生嫩者,其尖微紫,名紫薑,或作子姜;宿根謂之母姜也。
子姜
幼小的,稚嫩的。
young
曹操《四時食制》:郫縣子魚,黃鱗赤尾。
子鴨
派生的,附屬的。
subsidiary
黎靖德朱子語類·卷七》:《乾》《坤》乃是《易》之子目。
子公司
副詞
表示限制,相當於“只”。
only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二》:子喝一聲,那時唬煞。

連詞
相當於“雖然”。
though,although
楊梓《敬德不服老》:老子老呵,猶兀自萬夫難敵。
有子有
代詞
你,尊稱對方,通常為男性。
you
《詩經·衞風·氓》: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量詞
用於能用手指掐住的一束細長的東西。


一子線
zi
助詞
表示語氣。 [7] 

《舉案齊眉·第一折》:小姐,你差了也。這梁鴻窮的怕啥人子哩。

後綴
加在某些名物、形狀義成分後面構成名詞。

方岳《酹江月·壽父老》:唱個曲兒,吃些酒子。
帽子
加在某些數量義成分後面構成名詞。

范仲淹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繫?
一陣子
加在某些動作義成分後面構成名詞或名詞性詞組。

封神演義·第十二回》:你往那耍子,便去這半日?
耍子
加在動詞後面表示動態,相當於“着(zhe)”、“了(le)”。

紅樓夢·第九十二回》:説我一天儘子玩。
儘子
(表格參考資料: [6]  [7-8]  [9]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第十四下】【子部】
子,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為偁。象形。凡子之屬皆從子。(李陽冰曰:子在襁緥中,足並也。)即裏切。
㜽,古文子,從巛,象髪也。
𢀈,籒文子,囟有髪,臂、脛在几上也。 [10] 

説文解字注

【卷十四】【子部】
子,十一月,昜(陽)氣動,萬物滋。
段玉裁注:《律書》:“子者,滋也。言萬物滋於下也。”《律曆志》曰:“孶萌於子。”
人㠯(以)為偁。
段玉裁注:人,各本訛“入”,今正。此與以朋為朋攩、以韋為皮韋、以烏為烏呼、以來為行來、以西為東西一例。凡言以為者,皆許君發明六書叚(假)借之法。子本“陽氣動,萬物滋”之偁。萬物莫靈於人,故因叚(假)藉以為人之偁。
象形。
段玉裁注:象物滋生之形,亦象人首與手足之形也。
即裏切。
段玉裁注:一部。
凡子之屬皆從子。
㜽,古文子,從巛,象發也。
段玉裁注:象發與𩠐同意。
𢀇,籒文子,𦥓(囟)有發,
段玉裁注:巛也。
臂、
段玉裁注:北也。
段玉裁注:人也。
在几上也。
段玉裁注:【木部】曰:“牀(牀)者,安身之幾坐也。” [11] 

康熙字典

【寅集上】【子部】子
古文:㜽、𢀈、𢀉、𡐫、𣕓。
《唐韻》:即裏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並音梓。《説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為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為稱。”
又《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即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眾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又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女子亦稱子。《禮記·曲禮》:夫人自稱曰婢子。
又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注》:內子不薦籩。
又《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又《前漢·嚴助傳注》:令子出就婦家為贅壻,曰贅子。
又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又辰名。《爾雅·釋歲》: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曆志》:孳萌於子。
又《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
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又國名。《括地誌》: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又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為趙邑,屬上黨。
又姓。《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又複姓。《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又子細,猶分別。《北史·源思禮傳》:為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又去聲,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又與慈通。《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又葉濟口切,音走。《前漢·班固敍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又葉子德切,音則。《詩·豳風》: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楊慎《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12] 
《説文解字》中的“子”字 《説文解字》中的“子”字
《説文解字注》中的“子”字 《説文解字注》中的“子”字
《康熙字典》中的“子”字 《康熙字典》中的“子”字
四庫全書本《説文解字》書影 [10] 
《説文解字注》書影 [11] 
同文書局本《康熙字典》書影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子”字的字形對比 “子”字的字形對比
(來源:漢典網 [2] 

書寫演示

“子”字的書寫演示 “子”字的書寫演示
(來源:漢典網 [2] 

各體書法

隸書 [13] 
楷書 [14] 
行書 [15] 
草書 [16] 

音韻彙集


字頭
小韻
韻目
韻部
韻母
反切
聲調
聲母
聲符
上古音系





廣韻

即裏
上聲

中原音韻

支思
支思開

上聲

洪武正韻
二紙

祖似
上聲


分韻撮要

第十六師史四

陰上

(表格內容來源:漢典網 [17] 
參考資料
  • 1.    李學勤 主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1278-1279
  • 2.    “子”字的字源字形  .漢典[引用日期2019-06-27]
  • 3.    魏勵 編.語言文字規範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4年01月第1版:9
  • 4.    陳江風,劉秋瑞 編著.平水韻常用字表//走進格律詩殿堂:格律詩創作與吟詠.鄭州:大象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286
  • 5.    陳政 著.字源談趣(第2集).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3-5
  • 6.    谷衍奎 編.漢字源流字典.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年01月第1版:52-53
  • 7.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4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163-175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 編纂.漢語大字典:九卷本.武漢:湖北長江出版集團,2010年04月第2版:1078-1080
  •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編.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06月第6版:1722-1723
  • 10.    劉野 編.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第80冊 經部 小學類.長春;深圳: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海天出版社,2005年05月第1版:376
  • 11.    魯仁 編.中國古代工具書叢編(1).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746
  • 12.    清·張玉書,等 編纂.康熙字典.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277
  • 13.    子的隸書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6-27]
  • 14.    子的楷書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6-27]
  • 15.    子的行書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6-27]
  • 16.    子的草書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6-27]
  • 17.    “子”字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1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