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梶田隆章

鎖定
梶田隆章(日語平假名:/かじた たかあき,英語:Takaaki Kajita),1959年3月9日出生於日本東松山,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日本學士院院士,東京大學傑出教授。 [1-2]  [9] 
梶田隆章於1981年獲得埼玉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83年獲得東京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86年獲得東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同年成為東京大學國際基本粒子物理中心研究助理;1988年成為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研究助理;1992年晉升為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副教授;1995年成為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神岡觀測站副教授;1999年晉升為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宇宙中微子研究中心教授;1999年3月至2016年任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宇宙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出任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所長;201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016年成為東京大學特任教授;2017年成為東京大學傑出教授,同年出任次世代中微子科學組織主任;2019年當選為日本學士院院士 [1] 
梶田隆章致力於主要致力於中微子物理學和宇宙射線研究。 [1] 
中文名
梶田隆章
外文名
かじた たかあき
Takaaki Kajita
國    籍
日本
出生地
日本東松山
出生日期
1959年3月9日
畢業院校
東京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9年當選為日本學士院院士
202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博士

梶田隆章人物經歷

1959年3月9日,梶田隆章出生於日本東松山。 [2] 
1981年,獲得埼玉大學理學學士學位。
1983年,獲得東京大學理學碩士學位。 [1] 
1986年,獲得東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同年成為東京大學國際基本粒子物理中心研究助理。
1988年,成為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研究助理。 [1] 
1992年,晉升為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副教授。
1995年,成為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神岡觀測站副教授。
1999年,晉升為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宇宙中微子研究中心教授。 [1] 
1999年3月—2016年,任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宇宙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
2008年,出任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所長。 [1] 
201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6年,成為東京大學特任教授。 [1] 
2017年,成為東京大學傑出教授,同年出任次世代中微子科學組織主任。
2019年,當選為日本學士院院士。 [1] 
202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9] 

梶田隆章主要成就

梶田隆章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梶田隆章於1986年參與了神岡探測器II(Kamiokande-II)中微子實驗。該實驗在岐阜縣飛驒市附近的神岡礦井深處進行,探測器內包含3000噸水。大多數中微子會直接穿過水箱,但偶爾會有中微子與水分子碰撞,產生電子。這些電子的速度在水中超過了光速(光在水中的速度是其在真空中速度的75%),從而產生切倫科夫輻射,被安裝在水箱壁上的光電倍增管檢測到。 [3] 
1987年,梶田隆章參與的團隊利用神岡探測器II首次探測到了來自超新星1987A的中微子,這是首次在太陽之外的特定天體中觀測到中微子。神岡探測器II還能夠觀測由宇宙射線生成的中微子,這些高能粒子(主要是質子)與地球大氣中的原子核碰撞,產生二次粒子,這些粒子進一步衰變產生電子中微子和μ子中微子。1988年,梶田隆章和其他神岡科學家發表結果,顯示μ子中微子的數量僅為預期值的59%。 [3] 
1988年,梶田隆章加入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繼續在神岡探測器II上工作。1992年,他和團隊發表結果,確認了大氣中μ子中微子的缺失現象,並提出可能是由於中微子振盪,即“缺失”的μ子中微子轉變為第三種味道的τ中微子(神岡探測器II無法觀測到τ中微子)所致。為了發生這種振盪,中微子必須具有極小的質量,這挑戰了當時認為中微子無質量的觀點。1994年,梶田隆章和團隊發現檢測到的μ子中微子的數量與方向有輕微的依賴關係,來自上方的中微子數量多於來自下方的。 [3] 
1996年,神岡探測器II被超神岡探測器(Super-Kamiokande)取代,新探測器包含50000噸水,梶田隆章領導了大氣中微子的研究。經過兩年的觀測,他的團隊最終確認了來自大氣中的μ子中微子數量多於來自地球的μ子中微子。由於中微子很少與物質相互作用,觀測到的中微子數量不應依賴於到達角度。然而,這種角度效應證明了中微子味道振盪的存在,從而確認了中微子的質量。來自地球的中微子比來自大氣的中微子行程更長,有更多時間發生振盪轉變為τ中微子。 [3] 
  • 學術論文
東京大學梶田隆章個人主頁所列論文
發表時間
文章標題
刊物名稱
1987年
Observation of a Neutrino Burst from the Supernova SN1987A
《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88年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Atmospheric Neutrino Flux
《物理快報B》(Physics Letters B)
1989年
Observation of B-8 Solar Neutrinos in the Kamiokande-II Detector
《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94年
Atmospheric Muon-Neutrino/Electron-Neutrino Ratio in the MultiGeV Energy Range
《物理快報B》(Physics Letters B)
1998年
Evidence for Oscillation of Atmospheric Neutrinos
《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01年
Observation of Atmospheric Neutrinos
《現代物理評論》(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2004年
Evidence for an Oscillatory Signature in Atmospheric Neutrino Oscillations
《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參考資料: [1] 

梶田隆章人才培養

  • 寄語學生
梶田隆章曾在記者會上提到:“獲獎(諾貝爾物理學獎)成果的具體靈感是在我寫完博士論文半年後發現的。我想告訴年輕人,你們是有機會的。”,他鼓勵年輕學子不要放棄機會,抓住每一個可能的靈感和發現。 [4] 
  • 教授課程
梶田隆章在東京大學教授從基礎核理論到實驗粒子物理的相關課程。 [1-2] 

梶田隆章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88年
朝日獎
1989年
布魯諾·羅西獎
1999年
朝日獎
朝日新聞社
1999年
第45屆仁科紀念獎
仁科紀念財團
2002年
W.K.H. 潘諾夫斯基獎
2010年
第一屆户冢洋二
2012年
日本學士院獎
2013年
朱利葉斯·維斯獎
2015年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基金會
2015年
文化勳章、文化功勞者
日本政府
2015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6年
中日文化獎
中日新聞社
參考資料: [1] 

梶田隆章社會任職

梶田隆章於2017年成為日本學術會議理事會成員,並於2020年至2023年擔任主席。 [5]  [9] 

梶田隆章個人生活

  • 諾獎師承
梶田隆章的老師小柴昌俊,小柴昌俊的老師朝永振一郎分別是2002年、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2]  [6] 

梶田隆章人物評價

顯然,梶田隆章的工作改變了全球粒子物理學研究的方向(Clearly, Kajita's work changed the direction of research in particle physics worldwide)。(東京大學卡夫利宇宙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時任所長村山仁志評) [7] 
(梶田隆章)對中微子振盪做出了奠基性發現和探索(For the fundamental discovery and exploration of neutrino oscillations)。(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基金會評) [8] 
(梶田隆章)因在中微子這一小型亞原子粒子上的研究而受到認可。特別以研究由宇宙射線與大氣相互作用產生的中微子及中微子振盪而聞名(recognized for his work on neutrinos, small subatomic particles. He is known particularly for his studies on neutrinos that are produced by cosmic ray interactions in the atmosphere, and neutrino oscillations)。(美國國家科學院評)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