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梵唄寺

鎖定
梵唄寺位於今山東省東阿縣城南19公里處。梵,清淨的意思;唄義為讚頌或歌詠。梵唄寺,意為讚頌歌詠、清淨離欲之修行道場。始建於曹魏時代曹植的魚山梵唄亭,擴建為寺於唐,興於明朝隆慶年間,長期以來形成了佛教聖地。
魚山是中國漢傳佛教音樂“梵唄”的發祥地,2002年8月,一代高僧釋永悟禪師發心復興住錫魚山,發宏誓願創建魚山梵唄寺,傳承保護梵唄文化。2004年6月啓建魚山梵唄寺。2008年7月,“魚山梵唄”被頒發授予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2]  2019年11月,梵唄寺認定為“佛教音樂(魚山梵唄)”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3] 
中文名
梵唄寺
別    名
梵唄祖庭,魚山梵唄寺,魚山寺
地理位置
山東省東阿縣城南19公里處
始建年代
三國時期
重建時間
2004年6月
中興開山
永悟禪師

梵唄寺歷史沿革

日本僧團魚山朝山認祖,永悟法師接待 日本僧團魚山朝山認祖,永悟法師接待
梵唄寺位於山東東阿魚山,始建於曹魏時代曹植的魚山梵唄亭,擴建為寺於唐,興於明朝隆慶年間,長期以來形成了佛教聖地。
魚山是中國漢傳佛教音樂“梵唄”的發祥地,魚山梵唄寺是一座古老的佛教禪宗寺院,以傳承保護梵唄為主體,被佛教界尊為“梵唄祖庭”、“佛樂第一剎”。她歷史悠久、地位尊崇,是宗教活動與民族文化聖地。
2002年8月,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梵唄傳承人 [1]  一代高僧釋永悟禪師發心復興住錫魚山,發宏誓願創建魚山梵唄寺,傳承重輝梵唄文化。2004年6月啓建魚山梵唄寺。2006年9月在魚山梵唄寺成功舉辦震驚海內外的首屆中國魚山梵唄文化節,因緣殊勝,盛況空前。 11月“魚山梵唄”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批准、山東省文化廳頒發授予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7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批准、文化部頒發授予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2]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梵唄寺認定為“佛教音樂(魚山梵唄)”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3] 
重建的魚山梵唄寺,其意義在於重輝“梵唄祖庭”,傳承保護梵唄文化,其神聖使命在於弘揚佛陀所發現的偉大真理,教化社會,普渡眾生。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魚山梵唄寺每年接待全國各地及日本、韓國等朝山認祖參拜團萬餘人次。

梵唄寺非遺項目

梵唄寺歷史淵源

中國最早的漢傳梵唄是“三國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年),陳思王曹植游魚山,感魚山之神制,於是冊治《太子瑞應本起》始著《太子頌》(今浴佛贊)而“以為學者之,歷經支謙、康僧會、覓歷及“亦云祖述陳思王”的帛法橋、支曇鑰、曇遷、僧辯、慧忍、蕭子良、梁武帝等僧俗名家將梵唄提倡傳承發揚光大,盛於齊梁,普及隋唐。故歷史上曹植一直被尊為佛教音樂始祖-----梵唄創始人,魚山也成為梵唄標準“叢林腔”的代名詞。
流失千年,2002年,經肩負傳承使命的梵唄高僧永悟禪師正本清源,傳承重輝,於2008年6月成功申報,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現全稱“魚山梵唄”。歷有《魚山聲明集》、《中國魚山梵唄文化節論文集》、《魚山梵唄聲明集》、《魚山梵唄傳承法要》等專著及古籍善本行世。

梵唄寺項目簡介

魚山梵唄,通俗講就是僧侶唸經的聲音。始自三國,是歌詠贊嘆、供養三寶清淨三業修持的主要法門,即用清淨的言語讚歎諸佛菩薩三寶功德,意為清淨、離欲、讚頌、歌詠。屬於“三學”的“定學”範疇,後來逐漸引申為佛教儀式中各種唱唸的通稱。
古印度聲明隨佛教傳入中國,起初一直存在“梵音重複,漢語單奇”之予盾。三國魏太明帝太和四年(230)陳思王曹植,曾游魚山,感魚山之神制,依《太子瑞應本起經》“撰文制音,傳為後式”使得佛經在唱誦時天衣無縫,“貴在聲文兩得”出而始創 “以為學者之宗,傳聲則三千有餘,在契則四十有二”的《魚山梵》或《魚山唄》後世簡稱“梵唄”。於唐初傳至日本,謂之“魚山聲明”,並留有後世唐朝《魚山聲明集》、《魚山私抄》、《魚山目錄》等手抄本。傳至韓國,稱之“魚山”,至此,聲明得以中國化。故現全稱“魚山梵唄”。 [4] 
有了曹植的經驗,其後歷經支謙、康僧會、覓歷、帛法橋、支曇鑰、曇遷、僧辯、慧忍、蕭子良、梁武帝等僧俗名家的發展和提倡,便開始嘗試着進一步用中國民間樂曲另創新聲和改編佛曲,使古印度的聲明音樂逐步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中國梵唄從此走上了繁榮、發展的道路,興盛至今。 古之“佛曲”、今之“佛教音樂”均由梵唄發展而來。故歷史上尊稱曹植為中國佛教音樂創始人——梵唄始祖。
魚山梵唄一直受各界的關注支持,歷來得到文人學者的讚賞如:明代王世貞《夜聞梵唄》、清。乾隆“國滿栴香,古枝分鹿苑;天高竺梵,晴唄接魚山”;今趙樸初、啓功書法家“贊魚山梵唄”、中國佛教會長一誠題梵唄寺名、高僧本煥題寺為“梵唄祖庭”等記載頗多,舉不勝舉。魚山梵唄寺每年接待全國各地、日本、韓國等地朝山認祖參拜團萬餘人次。長期培訓梵唄,傳承梵唄法脈,不愧享有“梵唄祖庭”之美譽。

梵唄寺發展歷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
中國最早的梵唄是從曹魏時代開始的,曹植就是“改梵為秦” 的中國化佛曲--梵唄之音創始者。陳思王曹植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遊覽魚山,主要創立《如來唄》(先始唄)、《云何唄》和《處世唄》叫魚山梵或魚山唄。後被稱為“魚山梵唄”。“梵唄”是指佛教徒,在佛菩薩前歌誦、供養、止斷、讚歎的頌歌,是淨化人生的清淨之音,後世泛指為傳統佛教音樂。魏明帝(227—239年)曾大起浮屠(見《魏書·釋老志》),陳思王曹植也喜讀佛經,並創作梵唄。據梁代僧佑(445-518)《出三藏記集》已有《陳思王感魚山梵聲制唄記》的標題;《歷代三寶記》卷五載:他曾參加以月支人支謙為首的《太子瑞應本起經》的翻譯工作。梁慧皎《高僧傳》(519)卷十三曰:“陳思王曹植,深愛聲律,屬音經音,既通般遮之瑞響,又感魚山之神制,於是刪治瑞應本起,以為學者之宗,傳聲則三千有餘,在契則四十有二。”其中四十二契,便是四十二個曲調聯奏。《三國志》、《魏書》中均有記載。《法華玄贊》(897年)卷四曰:“陳思王登魚山,聞巖岫誦經,清婉遒亮,遠俗流響,遂擬其聲,而制梵唄。”清乾隆皇帝題北京香山寶諦寺門聯曰:“國滿栴香,古枝分鹿苑;天高竺梵,晴唄接魚山。”當代佛門泰斗本煥長老命名題為“梵唄祖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題梵唄寺名,等多位長老關注。 [5] 

梵唄寺項目傳人

2002年8月,在山東省、市、縣各級政府、居士的盛請及中國佛教協會推薦下,肩負梵唄傳承大任的一代高僧永悟法師住錫修復淨覺寺、發宏誓願修建魚山梵唄寺,於2006年6月成立東阿縣佛教協會,啓建魚山梵唄寺,2006年9月舉辦中國魚山梵唄節,12月魚山梵唄被省政府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6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12月先後分別被聊城市宗教局、山東省宗教局屬於市級和省級“和諧宗教活動場所”。2012年12月釋永悟禪師被國務院批准、文化部命名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6] 

梵唄寺傳承要素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傳承保護具五大要素:一傳承人釋永悟、二代表作太子贊、三傳承堂號聲明堂、四傳承日佛誕節、五傳承譜系五十字輩。代表作是“佛誕節”讚歎、供養、浴佛、唱誦的太子頌《釋迦大讚》,傳承人日是佛誕日,為復興梵唄文化傳承神聖有序,傳承人永悟法師按照原贊填詞《東阿王贊》,既可讚歎佛教音樂魚山梵唄創始人陳王曹植,又可平時練習梵唄,既不褻瀆佛法,又不違背戒律,而且更好的保護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文化傳承發展的內涵,對復興文化、弘揚佛法起着深遠重大的意義,可謂功德無量。 [5] 
寺廟住持
魚山梵唄文化節開幕式 永悟法師主持 魚山梵唄文化節開幕式 永悟法師主持 [7]
魚山梵唄寺是由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東阿縣佛教協會會長、魚山梵唄傳承人、少林寺曹洞正宗三十三代入室接法傳人釋永悟禪師發宏誓願修建,傳承禪宗曹洞正宗法脈。持戒修行,農禪並重。 率四眾弟子以“音聲做佛事,用梵唄唱和諧”的宗旨,共同攜手成就勝緣,弘揚人間佛教造福人類!2006年成功的舉辦了中國魚山梵唄文化節!組織日本、美國、台灣等地交流.將梵唄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2008年被國務院批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保護單位。 [8] 

梵唄寺文化遺產傳承保護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項目古籍整理文獻、黃河國家重大戰略魚山梵唄音樂傳承項目《魚山梵唄聲明全集》由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本書為我國佛教中國化典範成果研究項目,是一部中國梵唄古籍古譜體系集成的標誌性著作。該書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實踐基地、聊城市魚山梵唄非遺保護中心主任、聊城市政協文史與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釋永悟主編。 [9] 
梵唄始創魚山,又稱“魚山”,是“魚山梵”或“魚山唄”的簡稱。梵,清淨、止斷、如禮如法之道;唄,歌贊、供養、和雅稱歎之德。因三國曹植魚山創作,有了中國佛教梵唄的流行。梵唄是佛教中國化的重要標誌,是中外文明互鑑的成功案例,也是儒家道家文化浸潤佛教實現交匯融合的優秀典範。 [9] 
該書便是以魚山梵唄歷代傳承為依據,從三國魏代創始以來,歷經唐朝到民國代代傳承的歷史古籍文獻中,選擇五部代表性彙編成集予以出版,共計七大部分。收錄了《魚山聲明集》《魚山私抄》《釋氏梵唄》《贊誦集要》《禪拳道秘籍》口訣集。根據梵唄歷史淵源傳承,梳理撰寫了《中國梵唄發展史略》,並整理《中國梵唄傳承與保護大事記》總結完善記錄了魚山梵唄近兩千年來歷史沿革事件321條,記錄保存了梵唄從起源到盛行,從流失到復興的傳承活動,傳承人踐行“復興梵唄,生死與共”的歷程。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