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梅殷

鎖定
梅殷(?-1405年),字伯殷,明河南夏邑(今商丘夏邑)人。汝南侯梅思祖從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婿。明朝將領、外戚。 [26] 
梅殷天性純樸正直,處事老成謹慎,精於騎馬射箭,富於謀劃策略。除此之外,梅殷還精通經史,被當時人稱為“儒宗”。 [27]  洪武十一年(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下嫁第二女寧國公主給梅殷。在諸駙馬中,朱元璋最看中梅殷,曾密令其輔佐建文帝朱允炆。 [26] 
靖難兵起,梅殷受命鎮守淮安防禦燕軍,曾割燕使耳鼻,由此與明成祖朱棣交惡。永樂三年(1405年)十月,其入朝途經竹橋時,為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衞指揮趙曦推擁墜橋溺斃。事後趙曦奏稱梅殷投水自盡。 [13]  [26] 
(概述圖來源 [1] 
伯殷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歸德下邑
逝世日期
1405年(永樂三年) [26] 
主要成就
儒學大成
本    名
梅殷
諡    號
榮定

梅殷人物生平

梅殷早年經歷

洪武十一年(1378年),娶朱元璋嫡長女寧國公主為妻,封駙馬都尉。 [28]  朱元璋在十六個駙馬中,尤其喜歡梅殷,當時李文忠任上公,主管國學,而梅殷任山東學政。朱元璋賜詔讚美梅殷精通經史,當朝官員都尊重他。 [2] 
洪武十二年(1379年),定下俸祿,每年六百石。 [3] 
洪武十五年(1382年),賜予宅人一區,江西田租二千石。 [4] 
洪武十七年(1384年)十月,北平、河南水災,奉命前往北平賑災。 [5]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奉命檢閲鳳陽留守司的軍隊。 [6] 

梅殷靖難之役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梅殷輔佐建文帝。 [29] 
建文三年(1401年)十二月,奉命鎮守淮安,對防禦之事很上心,發佈號令都很嚴明。 [7] 
建文四年(1402年)四月,朱棣大敗建文帝軍隊,平安、馬溥、徐真等將領皆被俘虜,朱棣派遣使者以進香為藉口欲圖借道,梅殷説:“進香之事,皇考(朱元璋)有禁令,不遵守的人可是不孝。”朱棣聽聞大怒,寫信給梅殷説:“如今我興兵清君側,是順應天命,不是常人所能阻擋的。”梅殷割去送信使者的耳、鼻後,並對他説:“留下你的嘴巴,好讓你為燕王講講什麼叫做君臣大義。”朱棣氣得不行,只得從揚州進軍南京。 [8]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攻破南京,建文帝失蹤。七月,朱棣即皇帝位,時梅殷仍駐軍淮安,朱棣逼迫寧國公主咬破手指,寫成血書一封送與梅殷,梅殷得書後大哭,詢問使者建文帝的去向,使者説:“死了。”梅殷説:“本應君生我跟着生,君死我跟着死,但我姑且忍耐。”又聽從黃彥清的建議,為建文帝發喪,追諡孝愍,上廟號神宗,接着前往南京。到南京後,朱棣親自迎接他説:“駙馬爺辛苦了。”梅殷回答道:“勞而無功,只能慚愧罷了!”朱棣沉默不語。 此後梅殷的憤怒之情久久不能平息,經常有不平的言語和神態,朱棣也經常派人於夜中潛入梅殷的府邸,梅殷察覺後更加憤怒,二人的關係也就不可調和。 [9-11] 
永樂二年(1404年),都御史陳瑛上奏稱梅殷培養死士,和女秀才劉氏勾結,詛咒朱棣。朱棣説:“我自己會處理。“因此朱棣讓户部考核公、侯、駙馬、伯的儀仗從人數量,另外派錦衣衞將梅殷的家人押送到遼東。 [12] 

梅殷慘遭溺死

永樂三年(1405年)十月,梅殷入朝,在過笪橋時被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衞指揮趙曦等人擠入水中,溺死,二人卻上奏稱梅殷投水自盡。後都督同知許成揭發此事,朱棣大怒,下令將譚深、趙曦斬首,抄沒其家,並派遣官員辦理梅殷的喪事,諡號榮定,封許成為永新伯。 [13-14] 
寧國公主聽説梅殷死訊,認為朱棣果然殺了他。於是找到朱棣,扯着朱棣的衣服大哭,向他要梅殷的下落,朱棣説:“我已經幫你找出賊人,你不要自己為難自己了。”不久,朱棣封了梅殷的兩個兒子為官,並告誡二人説:“如果不是我念及你們的母親,你們能有今天?” [15]  又寫信給公主説:“駙馬雖然有過失,但兄長我因為是至親之意不予追究。近來聽到他溺死後,我非常懷疑。後都督來報,已經處死謀害的人,特向妹妹通知。” [16] 

梅殷人物評價

朱元璋:①精通經史,堪為儒宗。 [17]  ②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 [18] 
《明史》:天性恭謹,有謀略,便弓馬。 [17] 
《明太宗實錄》:頗驕侈,不慎行檢。
解縉:克忠於國,克孝於親。帝日汝諧,乃配天潢。承受密詔,篤以忠貞。齎志以沒,含笑丹青。 [1] 
鄭曉:恭謹有謀,能騎射。
焦竑:國初李曹公掌國子,梅都尉攝山東學政,皆一時文武才。

梅殷親屬成員

從父:梅思祖,明朝開國功臣,封汝南侯,梅殷父親的弟弟。 [19] 
從兄:梅義,梅思祖子,遼東都指揮使,坐胡惟庸案被滅家。 [19] 
妻子:寧國公主,明太祖次女,宣德九年(1434年)八月去世。 [17]  [24] 
長子:梅順昌,中府都督同知。 [17] 
次子:梅景福,旗手衞指揮使。 [17] 
幼子:梅永貞,孝陵衞指揮使。 [25] 
玄孫:梅純,中都副留守。 [20] 

梅殷歷史爭議

梅殷生卒

《江蘇暨陽梅氏宗譜》記載梅殷“生於元至正三十年(1370年),卒於明永樂三年十月,享年四十有五”,但四十五歲和生卒年相沖突,故多認為其生於至正二十年(1360年)。

梅殷品行

梅殷通常被認為是忠君愛主的高尚之士,但也有人認為梅殷的虛有其表,其一是因為朱棣南下攻打南京時,雖然梅殷沒讓朱棣通行,但在朱棣繞過淮安進攻南京時,梅殷卻坐擁四十萬大軍而不發一兵一卒援救南京,甚至不派軍隊截斷朱棣後路。其二是朱棣登基後,沒發聖旨招降梅殷,而讓其妻寧國公主寫信,並且梅殷得知建文帝死訊後並未以身殉國。

梅殷死因

《明史》記載梅殷之死為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衞指揮趙曦派人擠入水中而溺死,《明史》還記載梅殷僕人瓦剌灰證實二人殺梅殷之事實, [17]  《明太宗實錄》也記載是梅殷和譚、趙二人有仇被仇殺。 [21]  但梅殷乃建文帝舊臣,和朱棣素有嫌隙,其進朝之死應當與朱棣有些關係。《明史紀事本末》、《國朝獻徵錄》則記載,朱棣審判譚深、趙曦時,二人説:“這是你命令我們做的,你為何殺我們?”朱棣因此大怒,讓力士拿金瑵打落二人牙齒,佐證了朱棣謀殺梅殷這一猜想。 [22] 

梅殷軼事典故

奴僕報主
梅殷有個老僕人是蒙古降人,叫做瓦剌灰,他證實確實是譚深、趙曦殺了梅殷,請求朱棣將二人手足砍斷,剖出二人腸子以祭奠梅殷,朱棣同意後,上吊自殺。 [23] 
洪武託孤
《明史》記載朱元璋密令梅殷輔助建文帝,而《續英烈傳》則更為詳細地講述了這一事情: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即將駕崩時,梅殷在一旁服侍,因此朱元璋囑咐他道:“你老成忠信,可以將朱允炆託付給你。”又下聖旨給梅殷,寫道:“如果有違大者,你可以討殺他。” [18] 
參考資料
  • 1.    像取自清光緒修《江蘇暨陽梅氏族譜》。
  • 2.    《明史 ·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寧國公主,孝慈皇后生。洪武十一年下嫁梅殷。殷字伯殷,汝南侯思祖從子也,天性恭謹,有謀略,便弓馬。太祖十六女諸駙馬中,尤愛殷。時李文忠以上公典國學,而殷視山東學政,賜敕褒美,謂殷精通經史,堪為儒宗。當世皆榮之。
  • 3.    《明太祖實錄》:定丞相御史大夫等官歲祿之數刻石官署中書省左右丞相御史台左右大夫每歲各給二千五百石若駙馬都尉李祺梅殷每歲各給六百石平章李伯昇王溥潘原明每歲各給七百五十石俱於江西官田內給與。
  • 4.    《明太祖實錄》:乙亥賜駙馬都尉李祺梅殷宅人一區江西田租人二千石。
  • 5.    《明太祖實錄》:丙子河南北平水命駙馬都尉李祺歐陽倫王寧李堅梅殷陸賢往賑之。
  • 6.    《明太祖實錄》:命駙馬都尉梅殷等閲中都留守司屬衞軍士並籍其户丁名數來獻。
  • 7.    《建文帝本紀》:是月,駙馬都尉梅殷鎮淮安。
  • 8.    《明史 ·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燕兵破何福軍,執諸將平安等,遣使假道於殷,以進香為名。殷答曰:“進香,皇考有禁,不遵者為不孝。”王大怒,復書言:“今興兵誅君側惡,天命有歸,非人所能阻。”殷割使者耳鼻縱之,曰:“留汝口為殿下言君臣大義。”王為氣沮。
  • 9.    《明史 ·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王即帝位,殷尚擁兵淮上,帝迫公主齧血為書投殷。殷得書慟哭,乃還京。既入見,帝迎勞曰:“駙馬勞苦。”殷曰:“勞而無功耳。”帝默然。
  • 10.    《明史紀事本末》:駙馬都尉梅殷,擁重兵淮上。文皇既即位,迫公主。公主,高皇后長女,大長公主也。公主齧指血作書招殷。中使至,殷得書慟哭,詢建文帝所在。中使曰:「去矣。」殷曰:「君亡與亡,君存與存,吾姑忍俟之。」乃還京,見文皇。文皇曰:「駙馬勞苦。」殷曰:「勞而無功,徒自愧耳!」文皇銜之。
  • 11.    《明史紀事本末》:久之,殷不能平,時見詞色。文皇嘗夜遣小中官潛入殷第,察之,殷愈怒。
  • 12.    《明史 ·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永樂二年,都御史陳瑛奏殷畜養亡命,與女秀才劉氏朋邪詛咒。帝曰:“朕自處之。”因諭户部考定公、侯、駙馬、伯儀仗從人之數,而別命錦衣衞執殷家人送遼東。
  • 13.    《明史 ·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明年冬十月,殷入朝,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衞指揮趙曦擠殷笪橋下,溺死,以殷自投水聞。都督同知許成發其事。帝怒,命法司治深、曦罪,斬之,籍其家。遣官為殷治喪,諡榮定,而封許成為永新伯。
  • 14.    《明成祖本紀》:冬十月,盜殺駙馬都尉梅殷。
  • 15.    《國朝獻徵錄》:賜手書二甥曰朕不念爾母爾安得至今日。
  • 16.    《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初,公主聞殷死,謂上果殺殷,牽衣大哭,問駙馬安在。帝曰:“為主跡賊,無自苦。”尋官殷二子,順昌為中府都督同知,景福為旗手衞指揮使,賜公主書曰:“駙馬殷雖有過失,兄以至親不問。比聞溺死,兄甚疑之。都督許成來首,已加爵賞,謀害之人悉置重法,特報妹知之。”
  • 17.    《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12-28]
  • 18.    《明英烈傳·第二十五回》:因思駙馬梅殷。他尚太祖寧國公主,大有才智,太祖最為眷注。臨崩時,梅殷侍側,太祖因囑之道:“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復出遺詔授之道:“敢有違大者,汝討之。
  • 19.    《明史·梅思祖傳》:子義,遼東都指揮使。二十三年追坐思祖胡惟庸黨,滅其家。思祖從子殷,為駙馬都尉,別有傳。
  • 20.    《損齋備忘錄》:純夏邑人成化辛丑進士太學題名碑作南京京衞人葢純為洪武中駙馬都尉梅殷之玄孫。
  • 21.    《明太宗實錄》:殷與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衞指揮趙曦有隙一日四鼓入朝經竹橋深曦令人捽殷墜橋下死。
  • 22.    《明史紀事本末》:明年冬,早朝,都督譚深、指揮趙曦令人擠殷死笪橋下,誣殷自投水死。都督許成發其事,文皇罪深、曦。二人對曰:「此上命也,奈何殺臣!」文皇大怒,立命力士持金瑵,落二人齒,斬之。
  • 23.    《明史 ·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九》:瓦剌灰者,降人也,事殷久,謂深、曦實殺殷,請於帝,斷二人手足,剖其腸祭殷,遂自經死。
  • 24.    袁和平. 焦點人物叢書 明太祖及其布衣天子的開國功臣[M].2017 179頁
  • 25.    《明太宗實錄》:命户部全給中軍都督同知梅順昌,孝陵衞指揮使梅永貞,旗手衞指揮使梅景福,月俸米。順昌等皆寧國長公主之子。
  • 26.    楊植,王燕文主編;中共南京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編. 南京歷代風華 遠古-1840[M]. 南京:南京出版社, 2004.04:515
  • 27.    馬渭源著.大明風雲系列之建文悲歌[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9.01.第142-143頁
  • 28.    《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二十》:洪武十一年……乙卯,以梅殷為駙馬都尉,尚第二皇女寧國公主。殷,汝南侯思祖兄子也。
  • 29.    《明史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九》:及燕師日逼,惠帝命殷充總兵官鎮守淮安。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