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金強

鎖定
梁金強,男,1967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礦產所水合物研究室主任。
2007年分別獲得了廣東省直機關“青年崗位能手”以及“優質服務排頭兵”稱號。他多次被評為單位先進工作者,曾獲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員、團幹、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第二屆“十佳青年”等稱號。
中文名
梁金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7年7月
職    業
工程師
畢業院校
暨南大學
主要成就
“廣東青年五四獎章”提名獎
職    稱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梁金強個人簡介

梁金強生活留影 梁金強生活留影 [1]
梁金強,廣東藥學院預防醫學衞生檢驗本科畢業,暨南大學藥學院藥理學在職研究生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礦產所水合物研究室主任。他曾在北京軍事醫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學習“新藥安全評價新方法新技術”1年,作為主要參加者,梁金強參與了“十五”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創新藥物和中藥現代化”中“新藥臨牀前安全性研究關鍵技術及平台建設”等項目;作為專題負責人,梁金強完成了小鼠急毒15項、狗急毒1項、大鼠長毒6項、狗長毒1項、猴長毒4項等科研項目,他曾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2] 

梁金強人物事蹟

天然氣水合物已成為當代地球科學和能源資源領域的焦點,由於其調查研究具有重要的政治、經濟和科學意義而引起了中國政府部門的重視,1999年中國首次投入資金開展水合物前期調查,梁金強受命負責該項目的工作,他深知作為水合物調查研究的先行者將會面臨種種困難,為了掌握相關技術,他一心撲向這項前無古人的工作。梁金強先後主持完成了20餘項生產和科研項目,參與編寫完成學術專著2部,在國內公開發表論文10餘篇,獲得部級科技成果一、二、三、四等獎各一次。特別是由他所主持完成的《南海北部東沙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及鑽探井位建議報告》、《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鑽探井位建議報告》、《南海北部天然氣水合物鑽探目標評價與鑽前預測》等項目,在國家水合物調查與評價專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中國水合物鑽探目標和鑽探井位的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7年,中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工作進入第九個春秋,隨着勘探研究工作的深入,國人熱切關注着中國水合物這種未來的新能源。中國與荷蘭輝固公司正式簽訂了租用該公司鑽探船在南海進行水合物鑽探取樣的合同,這意味着必須比原計劃提前三個月完成 “南海天然氣水合物鑽探井位建議報告”,梁金強作為這個項目的負責人,責任重大,也深知井位關乎鑽探的成敗得失,別無選擇,唯有迎難而上,必須憑真本事深入分析各種資料,拿出最可靠的證據。他幾乎翻閲了所有國外水合物鑽探的相關資料,一項一項地研究分析,為此度過了無數的不眠之夜。為了如期完成這項任務,他制訂了詳細的工作計劃,甚至精確到以小時來計算,項目組成員近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辦公室裏度過,他甚至經常忙到凌晨兩點,自從他負責水合物項目工作以來,加班加點已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2007年3月20日,來自國土資源部、中國科學院、國家海洋局、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地質調查局、中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大學等單位的國內著名院士專家對井位報告進行評審,他代表項目組彙報了南海水合物鑽探井位建議報告及鑽探方案,專家組充分肯定了項目所取得的成果,認為井位建議和實施方案科學、合理。他的敬業精神、專業的水準,得到業內的肯定。
2007年4月21日--6月12日,中國首次在南海北部實施水合物鑽探工程,梁金強作為中方科學家全程參加了該次舉國矚目的水合物鑽探工作,並負責井位設計和分析工作,在船上度過了最難忘而艱難的52天。水合物採樣是公認的世界性難題,在中國實施鑽探之前,僅有美國、日本等少數國家通過鑽探獲得水合物實物樣品,其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是優選出鑽探目標,確定鑽探位置。儘管上船之前就已經確定了鑽探井位和鑽探方案,但由於水合物鑽探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鑽探位置需要根據現場情況做出調整,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不能有絲毫懈怠,在鑽探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現場分析工作,為確定鑽探井位奠定了基礎。2007年5月1日凌晨,中國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鑽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從而成為繼美國本、印度之後第4個通過國家級研發計劃採到水合物實物樣品的國家。鑽探結果表明,在所鑽探的8口井中,有3口發現並取到了水合物樣品,全部為中方提出的井位,鑽探成功率達37.5%,比印度等國水合物鑽探成功率高得多,直接證實了以梁金強為首的項目組多年工作的有效性、正確性,為成功獲取水合物樣品做出了突出貢獻。 [3] 

梁金強獲獎

梁金強同志2019年9月獲得第16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4] 

梁金強人物介紹

梁金強,男,1967年7月出生,廣東省茂名市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共黨員 [5]  。1990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專業,2004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獲能源地質工程專業碩士學位。1990年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工作,現任天然氣水合物工程技術中心總工程師。
該同志長期從事南海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研究工作。首次在我國南海調查發現天然氣水合物存在的證據——似海底反射界面(BSR),取得了開拓性的調查成果;創新建立了天然氣水合物資源綜合評價方法和成礦預測技術優選鑽探目標,相繼取得了南海北部神狐海域、珠江口盆地東部和西部海域天然氣資源勘查的重大突破;創新建立了天然氣水合物礦藏和儲層評價方法,優選試採目標,為南海首次試採成功奠定了基礎;創新提出了南海北部陸坡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區帶分佈規律,建立南海滲漏型、擴散型和複合型水合物成因模式,揭示多類型天然氣水合物系統成藏控制因素和成藏機制,發展豐富了天然氣水合物成藏地質理論。
出版專著5部,發表論文70餘篇。獲省部級一等獎2項(R4、R11)、二等獎5項(R1、R2、R4、R5、R8)。入選自然資源部科技領軍人才開發和培養計劃,榮獲中國地質調查局首批“李四光學者”稱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