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鎖定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主要從事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海洋地質調查研究、天然氣水合物等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和大洋、極地地質礦產綜合調查研究工作;承擔海洋地質基礎理論研究和勘查技術方法研究、應用與推廣工作;承擔海洋地質調查成果、資料和數據的社會公益性服務和科學普及工作,是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及試採工作的主力和骨幹隊伍。 [1] 
中文名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外文名
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MGS)
成立時間
1963年12月24日
機構地址
廣州市越秀區環市東路477號
主管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
簡    稱
廣海局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發展歷程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前身為1963年在南京成立的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海洋地質科學研究所;1970年搬至湛江,更名為第二海洋地質調查大隊;1976 年遷至廣州,更名為南海地質調查指揮部;1989年正式改名為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1]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因國家需求而生,因海洋油氣而起,因天然氣水合物而興,因公益服務而立,因科技創新而盛,因國際視野而擴。緊緊圍繞海洋資源、環境與權益三大主題,堅持以地質找礦為中心,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取得了珠江口盆地鑽獲高產工業油流,實現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拓展我國國際海底資源勘探區,成功研製深海遙控機器人“海馬號”等突出成就,在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海洋礦產資源調查、海洋油氣資源調查、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深海稀土資源調查、工程地質與環境地質調查、大洋地質科學考察、南極科學考察、海洋高科技等領域成績顯著,為全力支撐國家資源能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務自然資源管理中心工作發揮了突出作用。 [1] 
新時代,廣州海洋局將圍繞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戰略,面向國家能源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和自然資源綜合管理等重大需求,抓業務、帶隊伍,統籌部署海洋地質調查工作,全面推進科技創新,積極實施海洋地質調查重大計劃,系統獲取海洋地質基礎數據,大幅提升海洋地質調查程度,摸清海域礦產資源潛力,向着率先進入世界一流海洋地質調查研究機構的新目標邁進,為保障國家資源能源安全、維護國家海洋主權權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再立新功。
2023年12月1日,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參與發起的廣東省海洋文化遺產科技聯盟正式成立。 [8]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技隊伍

基本情況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現有職工近800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3人,高級職稱163人。具有博士學位103人、碩士學位278人。30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5人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1人獲黃汲清青年地質科技獎,6人獲中國地質學會金、銀錘獎,2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入選部“百人計劃”人才,2 人被授予部科技領軍人才,1人被授予部傑出青年科技人才,1人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被授予全國崗位技術能手,4人被中國地調局授予“李四光學者”(卓越地質人才),8人被評為中國地調局傑出地質人才、優秀地質人才。“天然氣水合物研究團隊”和“深海礦產資源研究團隊”被授予部科技創新團隊。 [2]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通過實施海洋地質精兵加現代化裝備建設, 已擁有九艘海洋地質、地球物理、鑽探科考船,並裝備有高分辨率地震採集系統、深拖系統、ROV系統等世界一流的技術裝備, 逐步建立完整的海洋地質調查、資料處理解釋、實驗測試技術方法體系,整體裝備技術水平居世界海洋科研機構前列,達到“國際先進,國內一流”。 [5]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積極開展國內外科技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質觀測所、得克薩斯農工大學地學院、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及技術合作部、國際海洋金屬聯合組織、東亞東南亞海岸和近海地球科學計劃協調委員會、南太平洋應用地球科學協調委員會等,以及美國、德國、荷蘭、波蘭、東盟等國家進行了形式多樣、卓有成效的合作,先後合作開展了“中美聯合調查南海海洋地質”、“中德南海北部陸坡甲烷和天然氣水合物分佈、形成及其對環境的影響”、“中法南海西南海盆深部地殼結構探測與研究”、“中越北部灣灣口外海域基礎地質共同考察” 等項目, 承辦了“天然氣水合物國際研討會” 等國際學術活動, 積極服務我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 [5] 
自成立以來,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提交了一大批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地質勘查和科研成果報告,獲得了近百項國家、省部級地質勘查和科研成果獎,擁有了全國甲級勘查、測繪資格單位等一批資質證書,並培養、造就了一批富有獻身精神的海洋地質專家和高級科技人才,為我國海洋地質、海洋礦產資源、海底地形地貌、海洋工程地質調查和大洋科學考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5] 
此外,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擁有建設部核發的《海洋專項工程勘察》甲級證書,利用設備和技術優勢,積極開闢國內外海洋地質市場,先後完成了多項國際海底光纜的線址調查、廣東第一、二核電站基礎工程勘查、香港排污工程勘查、日本新瀉、對馬海峽地球物理調查、蘇丹港碼頭修復工程、珠海伶仃洋大橋工程勘察、瓊州海峽跨海大橋工程可行性勘察等一大批國內外地質工程項目,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院士
金慶煥1934.10-著名海洋地質、油氣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質調查局院士諮詢委員會委員,教授級高工,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雙聘院士
康玉柱(1936.5- )著名石油地質學家、油氣勘探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質調查局院士諮詢委員會委員,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
楊經綏(1950.6- )著名岩石大地構造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調查局院士諮詢委員會委員,美國地質學會、礦物學會會士,自然資源部大陸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項目(CCSD)總地質師,國際大陸科學鑽探委員會(ICDP)專家組成員,國際大陸科學鑽探中國委員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孫金聲(1965.1-)著名水基鑽井液成膜理論的主要創立者、抗超高温鑽井液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和自然科學院院士,油氣鑽井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中國石油集團鑽井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
王光宇,局高級技術顧問,教授級高工,第三屆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馮志強局高級技術顧問,教授級高工,第四屆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姚伯初教授級高工,第八屆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黃永樣教授級高工,第九屆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梁金強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教授級高工,2019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3]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主要領導

局長、黨委書記:許振強
黨委副書記(正局級)、副局長 :嚴興華
黨委委員、副局長:雷勇張漢泉魏長武
紀委書記(副局級)、黨委委員:周鵬
(截止至2023年7月 參考資料: [6-7]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主要職責

一、承擔海洋基礎地質調查和科學研究工作。
二、承擔海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試採和科學研究工作;負責中國地質調查局天然氣水合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和運行管理工作。
三、承擔海洋石油天然氣資源調查 、礦產資源調查 、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和科學研究工作 。
四、承擔近海海域和海岸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調查、綜合研究和監測工作。
五、承擔大洋地質礦產調查、開發利用、試驗研究和極地地質科學考察與研究工作。
六、承擔海洋地質勘查技術方法研究、儀器裝備研發和推廣工作。
七、承擔海洋地質調查資料服務、信息產品研發和地質數據服務工作,負責國家天然氣水合物數據庫和南海地質數據庫建設工作。
八、開展海洋地質科學技術研究、科學普及和國際合作工作。
九、開展地質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服務和技術諮詢工作。
十、承擔中國地質調查局交辦的其他工作。 [1]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基礎設施

1. 綜合辦公大樓,位於廣州市越秀區環市東路,是海洋地質生產、科研管理機關部門所在地,建立了基於網絡系統的生產通訊指揮系統,實現了局本部、海上調查船、東莞海洋地質碼頭、南崗生產科研基地之間的視頻、聲音、圖像、電子文檔、數據等的快速傳輸。
2.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南崗基地辦公區,位於廣州市黃埔區南崗的集辦公、科學研究、實驗測試、施工生產、後勤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科研基地(南崗基地),其中辦公區域總建築面積10300平方米,該基地供電、供水、有線通訊、無線通訊等配套服務系統齊全,能充分滿足科研和施工生產的需求。
3. 位於東莞市麻涌鎮的海洋地質調查碼頭,是廣海局調查船停泊地,也是船舶大隊辦公所在地。
4. 計算大樓, 面積為3千多平方米, 配置有各類先進的數據處理系統和資料解釋系統的軟硬件,用於各類海洋地質-地球物理數據資料的分析處理、解釋和研究。
5. 實驗測試大樓,面積3千平方米,配備有從事化學分析、土工測試、巖礦鑑定、古生物鑑定、古地磁測試等多個專業項目的實驗分析測試設備。
6. 資料庫房,配備了導軌式資料密集架、空調、抽濕機、資料數據庫管理系統等設備,確保地質資料的安全。
7. 圖書館,主要收藏海洋地質領域的圖書期刊文獻,配有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實現網絡化圖書編目和書目信息查詢。
8. 磁帶庫,面積100平方米,擁有無人值守恆温恆濕全天候精密空調、七氟丙烷氣體自動消防系統及延時防爆照明系統、磁帶管理系統等設備,配備有各類磁帶機如3592、3590、3490/3480共15台,符合磁記錄產品存放要求,採用密集櫃存儲磁帶,能夠存儲8萬盤3480/3490/3590/3592型磁帶。
9. 樣品庫(實物資料庫),冷藏庫面積430平方米,常温庫面積110平方米,工作室面積120平方米。儲存有海洋沉積物多金屬結核富鈷結殼、各類海底岩石等樣品,採集範圍涉及我國南海、東海、黃海以及太平洋、南極等海域。
10. 物探資料處理系統機房,配備了地震資料、重力、磁力、多波束水深數據處理系統。硬件系統有:128節點HP(惠普)集羣計算機系統和32 節點浪潮集羣計算機系統及其配套的工作站、大容量存貯陣列、各種型號的磁帶機、多種大幅面繪圖輸出設備等。
11. 物探資料解釋系統機房,配備了各種地學綜合解釋軟件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盆地模擬及含油氣系統分析軟件,構造建模軟件,油藏描述軟件,地震地層解釋軟件,油氣勘探及經濟風險評估計算方法軟件,斷層封堵性評價軟件,地震採集參數模擬設計軟件,重磁解釋軟件等。
12. 數據中心機房,負責管理海洋地質調查過程採集和產生的各種數據,包括地震、重力、磁力、多波束水深數據、海底沉積樣取樣信息、海底攝像、各種海底原位測試、各種實驗測試分析數據(各種土工測試和分析數據、沉積物和孔隙水的各種化學分析項目的數據、各門類的微體古生物分析數據……)、各種資料處理生成的數據、各種資料解釋生成的數據、各項研究生成的數據、海洋地質勘查成果數據等。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5張)
13. 網絡機房,配備了自動滅火系統、環境監控自動報警系統、環境參數顯示屏、視頻監控系統、指紋門禁系統、來電自動復啓空調、智能大功率不間斷電源等。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