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縣道中

鎖定
《梁縣道中》是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歷史學家、詩人元好問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通過描寫詩人旅途所見春暖花開、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表現了詩人歷盡艱辛的失落心境。全詩運用對比和擬人手法,使作品形象鮮明,詩意雋永,意境優美,又借景抒情,以景映情,景隨情異,輕倩可愛。 [1-2] 
作品名稱
梁縣道中
作    者
元好問
創作年代
金末
作品出處
《遺山集》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梁縣道中作品原文

梁縣道中
青山簇簇樹重重,人在春雲浩蕩中
也是杏花無意況,一支臨水卧殘紅

梁縣道中註釋譯文

梁縣道中詞句註釋

①梁縣:在今河南臨汝。
②簇(cù)簇:簇擁、聚集的樣子。
③浩蕩:本指水勢的廣闊壯大,這裏借用來形容雲濤的洶湧翻騰。
④也是: 亦是。謂杏花與詩人自己一樣地落失意。意況:意趣,情緒。
⑤殘紅:指落花。 [3] 

梁縣道中白話譯文

一座座青山一重重綠樹春光多麼爛漫,行人好像騰雲駕霧行走在浩蕩的春雲之中。
還是杏花那副天然自在的姿態更為奇特,燦爛的晚霞照在貼水而卧的否花上格外迷人。 [4] 

梁縣道中創作背景

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元好問從登封赴昆陽,途經梁縣時寫下該詩。 [5]  [3] 

梁縣道中作品鑑賞

梁縣道中文學賞析

“青山簇簇樹重重”。首句雖未寫人,但詩人一路觀賞,緩步而行,沿途美景盡收眼底的情景如在目前,暗釦詩題“道中”。
“人在春雲浩蕩中”。次句寫人行其中,“悠悠乎與浩氣俱,而莫得其涯”(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詩人心曠神怡,神與物遊之情態畢現。
“也是杏花無意況”。春景絢爛,春色撩人,詩人穿行山間,情思激越。該句卻用“無意況”一轉,就使前兩句的美景與心曠神怡的愉悦氣氛別有了一番滋味,蒙上了一層淡淡的哀愁。“也是”二字以猜擬的口氣,表露了詩人同杏花一樣的情趣,説明了杏花同詩人一樣的寥落失意。
“一枝臨水卧殘紅”。此句緊承上句,寫杏花的“無意況”。殘紅遍地,春將歸去;流水潺潺,逝者如斯。此時此境,一枝偃卧,可見杏花的孤寂悽清。這裏一枝偃卧的杏花,正是詩人自己落魄漂泊,流徙無所,寂寞無聊景況的寫照,也是詩人“觸目愁腸斷”的情思的表露。該詩表現了詩人複雜矛盾的心境。在對大自然的欣賞讚美中,往往雜糅着無名的惆悵。看到殘紅滿地,一枝杏花臨水橫卧,物與神契,馬上便將自己的惆悵心情賦予了杏花。這和辛棄疾的“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一樣,借物表現了自己無可排遣的愁思。
該詩以景映情,景隨情異,輕倩流轉,詩意盎然。詩的前兩句,青山座座,綠樹重重,彩雲舒捲,遊人信步,有景、有情、有人物,情調明朗,色彩清麗,令人神馳。然而後兩句卻又是一種境界。落英繽紛,殘紅遍地;山溪曲曲,水流溪緩,一枝杏花,偃卧其上。景碎花殘,意氣蕭散。兩種景況,兩種情思,恰似《禮記·樂記》所云:“人心之動,感於物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景因情生,情因景異。另外這首詩過渡巧妙,遞接無痕。山間杏花,本在景中,“也是”一轉,輕倩自然。景移情轉,頓挫抑揚,又顯出了詩的曲折波瀾。全詩如畫。既見春光駘蕩,又見殘紅蕭疏,晚春景況,如在目前。詩人之情思,欣慰中雜惆悵,孤寂中含超然,悠悠綿綿,縷縷嫋嫋,不着一字,盡在畫中。 [6] 

梁縣道中名家點評

中華詩詞學會理事賀新輝《元好問詩詞集》:“它輕倩可愛,末二語意氣蕭散,頗似元稹《亞枝紅》詩‘還向萬竿深竹裏,一枝渾卧碧流中。’” [5] 

梁縣道中作者簡介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歷史學家、詩人,金元之交時期北方文學的代表人物,對金元前後詩詞文化有承上啓下之用。他自幼聰慧,七歲能詩,十四歲時從郝天挺學,淹貫經傳百家,六年學成,下太行,渡黃河,賦《箕山》《琴台》詩,名震京師。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進士,官至尚書省左司員外郎。善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以“喪亂詩”聞名。金亡後不仕,以故國文獻自任。編輯金源史錄至百萬言,元人修《金史》,多有所本。著有《遺山集》四十卷、《中州集》《中州樂府》,詞有《遺山樂府》五卷。 [7] 
參考資料
  • 1.    (金)元好問著.《元好問集》:三晉出版社,2008.08:第100頁
  • 2.    李子光等主編.《旅遊交通與旅遊文學》:中國鐵道出版社,2001.11:第608頁
  • 3.    鄭力民譯註.《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元好問詩選譯 修訂版》:鳳凰出版社,2011.05:第64頁
  • 4.    郭彥全,石惟英編著.《千首少兒古詩選譯》:職工教育出版社,1989.11:第340頁
  • 5.    賀新輝.《元好問詩詞集》:中國展望出版社,1987.02:第482頁
  • 6.    齊存田著.《遺山詩詞賞論》: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09:第88-89頁
  • 7.    盧盛江,盧燕新.《中國古典詩詞曲選粹 唐宋詞卷》:黃山書社,2018.08:第4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