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桑下餓人

鎖定
註釋
1、趙宣孟:即趙盾,諡號宣子。春秋時晉國正卿。
2、絳:晉國國都,在今山西翼城縣東南。
3、飧(sūn):熟食。
4、再咽:嚥下兩口。再,兩次,第二次。
5、宦:當奴僕
6、取:指竊取。
7、脯:乾肉。
8、朐(qú):屈曲的肉乾。
9、貢:獻給。這裏是留給的意思。
10、晉靈公:晉國的暴君。趙盾屢次對他勸誡,他懷恨在心。
11、伏士:埋伏的武士。
12、疾:迅速。
13、及:追上。
14、反:通“返”,返回。
15、夫:那個。
16、還:回去。
中文名
桑下餓人
出    處
《左傳·宣公二年》、《説苑 復恩
作    者
劉向
作者年代
春秋西漢
主    題
知恩圖報
類似俗語
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目錄

桑下餓人原文

初,宣子田於首山,舍於翳桑,見靈輙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選自《左傳·宣公二年》)
趙宣孟將上之絳(jiàng),見翳桑下有卧餓人不能動,宣孟止車為之下飧(sūn),餐自含而哺之,餓人再咽而能食,宣孟問:“爾何為飢若此?” 對曰:“臣宦居於絳,歸而糧絕,羞行乞而憎自取,以故至若此。”宣孟與之壺餐,脯(fǔ)二朐(qú),再拜頓首受之,不敢食,問其故,對曰:“曏者食之而美,臣有老母,將以貢之。”宣孟曰:“子斯食之,吾更與汝。”乃復為之簞食,以脯二束與錢百。去之絳.
居三年,晉靈公欲殺宣孟,置伏士於房中,召宣孟而飲之酒,宣孟知之,中飲而出,靈公命房中士疾追殺之,一人追疾,既及宣孟,向宣孟之面曰:“今固是君邪!請為君反,死。”宣孟曰:“子名為誰?”及是且對曰:“何以名為?臣是夫桑下之餓人也。”遂鬥,而死,宣孟得以活,此所謂德惠也。故惠君子,君子得其福;惠小人,小人盡其力。夫得一人活其身,而況置惠於萬人乎!故曰:“德無細,怨無小。”豈可無樹德而除怨,務利於人哉!利施者福報,怨往者禍來,形於內者應於外,不可不慎也,此書之所謂德無小者也。詩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濟濟多士,文王以寧。”人君胡可不務愛士乎!
(選自劉向説苑 復恩》)

桑下餓人翻譯

趙宣孟將要上國都絳邑去,看見一棵枯死的桑樹下有一個餓壞了的人躺在地上,起不來了。宣孟停下車,給他東西吃。宣孟連續餵了他幾次,他一點一點嚥下食物,慢慢地才睜開了眼睛。宣孟問他:“你為什麼餓成這個樣子?”他回答説:“我在絳做小差使,回家的路上斷了糧,我羞於向人乞討,又不願擅自去拿別人的食物,所以才餓成這個樣子。”宣孟送給他兩塊乾肉,他拜了幾拜,接受了乾肉,但卻不肯吃。宣孟問他這是什麼緣故,他回答説:“剛才吃了覺得味道很美,我家有老母,想把這些肉留給她吃。”宣孟説:“你把這些肉吃了,我另外再給你一些。”於是又贈給他兩束乾肉和一百枚錢,就離開了。
過了三年,晉靈公要殺宣孟,就在房子裏埋伏了兵士等待着宣孟的到來,然後把宣孟請來飲酒。宣孟看出了酒宴中藏伏的殺機,酒喝到一半就起身離開了。晉靈公命令房子裏的伏兵立即去追殺宣孟。有一個士兵跑得很快,最先追上宣孟,他面對宣孟説:“喂,請您上車快跑!我願為您回去死戰。”宣孟問:“你叫什麼名字?”那人退讓道:“何必打聽我的名字!我就是枯桑下餓倒的那個人。”他返回身去跟追殺宣孟的兵士搏鬥而死。宣孟於是得以活命。這就是古書上所説的“恩德再微也無所謂小”的意思啊!趙宣孟對一個普通士兵施恩德,尚且能使自己活命,更何況對萬人施恩德呢!所以《詩經》上説:“雄赳赳的武士,是捍衞公侯的屏障。”“人才濟濟,文王因此安寧。”作為一位人主,怎麼可以不致力於愛憐賢士呢?賢士是很難了解到的,只有廣泛尋求才可能得到。廣泛尋求就能無所遺漏。

桑下餓人主題

獻一份愛心,不一定是為了圖報,但是受恩之人會銘記心間。中國有句俗語:“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選文中的桑下餓人知恩圖報,今天我們仍需要這種美德。

桑下餓人出處

説苑》,西漢劉向撰。本書就是他校書時根據皇家藏書和民間圖籍,按類編輯的先秦至西漢的一些歷史故事和傳説,並夾有作者的議論,借題發揮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帶有一定的哲理性二十卷的標目依次為:君道、臣術、建本、立節、貴德、復恩、政理、尊賢、正諫、敬慎、善説、奉使、權謀、至公、指武、談叢、雜言、辨物、修文、反質。 [1] 

桑下餓人人物

桑下餓人靈輒

春秋時期晉國俠士,因為報答晉國正卿趙盾救命之恩而聞名。

桑下餓人趙盾

即趙宣子,嬴姓趙氏,名盾,諡號“宣”,時人尊稱其趙孟或宣孟。春秋中前期晉國卿大夫,趙衰之子,傑出的政治家、戰略指揮家。晉文公之後,晉國出現的第一位權臣,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擔任執政,號稱正卿,法治晉國。他在晉國執政期間,權傾朝野,使晉國君權首次受到衝擊與削弱,樹趙氏之威,使趙氏一族獨大晉國。一生侍奉三朝,維護了晉文公開創的霸業。

桑下餓人歷代稱頌

這個知恩圖報的故事後來成為典故。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一·瑟調曲一》:“慚無靈輒 ,以報趙宣 。”
關漢卿《合汗衫》第一折:“你則學那靈輒般報恩,休學那龐涓般雪恨。”
“翳桑”為餓餒絕糧的典故。
晉葛洪《抱朴子·論仙》:“家有長卿壁立之貧,腹懷翳桑絕糧之餒。”
虞儔《十二月二十六日早起雪已三寸許》詩:“宿麥連雲雖入望,路傍猶有翳桑人。”
周亮工《書影》卷八:“翳桑餓夫倒戈以衞宣子 ,漂絮老媪進食而哀王孫。”
參考資料
  • 1.    王鑌,王雪琴.課外文言文 銀版.濟南:濟南出版社,2011: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