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桃木劍

(作用鎮宅納福辟邪招財)

鎖定
桃木劍是道教的一種法器,在中國傳統習俗中也被認為有鎮宅、納福、辟邪、招財等作用。在製作上,通常取天然桃木,純手工雕刻(現代為節約成本很多已使用機器雕刻)一般認為,桃者為五木之精,亦稱仙木,故有辟邪鎮宅的作用;桃木劍則因而具有了這方面的能力。
中文名
桃木劍
外文名
The peach wood sword
來    源
道教的一種法器
作    用
鎮宅納福辟邪、招財
材    質
天然桃木,純手工,機雕等工藝
典故記載
桃木劍,立於户中以避邪招財
使用過的人物
殷紂王,曹操林正英
主要製作工藝
泡、蒸、煮、捂、晾等十八道工藝
使用方法
選擇吉時懸掛,或擺放
懸掛點
掛門上、客廳、進門兩面的牆等
主要緣由
根植於傳統文化
關於開光
增加桃木劍法力

桃木劍典故記載

立於户中以避邪
漢時,刻桃印掛於門户,稱為桃印懋;後漢書議志中記載“仲夏之月,萬物方盛,日夏至陰氣萌作,恐物不懋……”
桃木亦名“仙木”、“降龍木”“鬼怵木”。自古以來桃木誚“鎮宅辟邪、驅邪納福”之説更是“安康長壽的象徵,是用途最為廣泛的伐邪制鬼材料。古人認為:”桃木,五木之精也,故壓服邪氣者也,桃木之精生在鬼門,制御百鬼”故今作桃木製品着居室內以壓邪,此仙木也。《辭源》古時選桃木刻桃木人,立於户中以避邪。
文王鎮宅七星桃木劍,家居鎮宅寶劍, “鎮宅辟邪、斬鬼納福”。

桃木劍基本簡介

桃木劍(鎮宅、納福、辟邪)取天然桃木,純手工雕刻,收藏珍品。
桃者:為五木之精,亦稱仙木,有鎮宅辟邪之神功,相傳古神話中,有夸父逐日,乾渴而死,化為桃林,有神荼鬱壘,二神用桃劍擊殺妖魔,以保百姓安寧,三國時期的曹操,因疑心太重,落下頭疼病,久治不愈,後經軍師提議,在中原精選優質桃木,製成一把桃木劍,懸掛室內,頭痛之症,不治痊癒,後來南征北戰,建立了霸業。桃木鎮宅辟邪在民間廣為流傳,凡蓋新房就用桃枝訂在房屋四角,以保家宅安寧,大吉大利,迎親嫁娶,也用桃枝,意為婚姻美滿,富貴平安,逢年過節,也要取桃枝掛門邊,用來鎮宅接福,節日祥和,桃木應用在我國和東南亞國家廣為流傳和使用。桃木以果實為主,它的樹幹,粗短彎曲,又易變形,所以取材極難,在我國中原地區,民間有經泡、蒸、煮、捂、晾、乾燥等處理十八道工藝,處理後的桃木劍經久耐用,色如紫銅,清香亦人。
傳説東南方向的桃木枝具有鎮災避邪之功效。記載東南桃木枝避邪之説歷史久遠,辭源:古時選東南方向的桃木枝刻桃木人,立於户中以避邪,漢時,刻桃印掛於門户,稱為桃印懋,後漢書議志中[仲夏之月,萬物方盛,日夏至陰氣萌作,恐物不懋]。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如法,以施門户,宋代刻桃符[古代大恩掛的兩塊書着門神名字的桃木板]意為壓邪。現今,東南亞國家民間以桃木劍置於户中用於避邪。<太平御覽>引<典術>:桃者,五木之精也,古壓伏邪氣者,此仙木也,桃木之精氣在鬼門,制百鬼,故今做桃木劍以壓邪,此仙術也。桃木製鬼的傳説施豐富多彩的,<淮南子。詮言>説"異死於桃上"東漢許慎注:"口/大杖,以桃木為之,以擊殺羿"的傳説 ,羿以善射聞名,逢蒙拜師學藝,學成後恩將仇報,從老師身後下毒手,舉起桃木大棒向羿的後腦勺猛砸。羿死後,做了閲領百鬼的官。此外在古代神話裏,夸父追日,乾渴而死,死後化為桃樹。將桃樹説成施追趕太陽的英雄所化,這大概也是相信桃木能制鬼避邪的一個原因吧。天下樹種萬千,桃樹直感色若暗紅,富有光澤,桃木結實而有彈性,用作打擊或防身,自是良器。這些特點,或許便是桃木神異傳説的初始依據。
桃木辟邪的傳説
據古籍載:桃者,個大而優,味甘而形美者產於肥子國而冠,亦稱佛桃,已有千年栽培歷史,為歷代皇室貢品,聲名遠播於海內外,
順平桃木質密細膩,木體清香,為辟邪鎮災之神物,而深得道家方士之寵愛青睞。
桃木辟邪,可能源於后羿的傳説,古書記載,后羿是被桃木棒擊殺,死後被封為宗布神,這種神經常在一顆桃樹下,牽着一隻老虎,每個鬼都要前去檢驗,宗布神一聞,如果是惡鬼的話,就會被虎吃掉,有一説是和夸父有關,相傳夸父追日飢渴而死,臨死前,將手中的杖一拋,化為一片鄧林,也就是桃林,是為了讓後世追日得人能夠吃到甘甜可口的桃子,因為夸父跟太陽有着緊密的聯繫,所以鬼會害怕桃木。
桃木劍
象徵着驅災辟邪的方士用劍,在中國得很多小説中,道家方士們用的都是。桃木劍,在中國的民間,桃木一直是辟邪的重要法器。
工藝流程
河北保定順平,以盛產“佛桃”聞名於世。桃樹生長在高山之上,常年吸收日月精華,皆因桃樹生長地理環境特殊,果實且個大形美,甘醇清香。順平桃花節被地方譽為旅遊地之一。
辟邪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着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户,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桃木避邪,民間傳説久矣,究竟源於何時,起於何載?
桃木治鬼的傳説豐富多彩,《淮南子·詮言》説:“羿死於桃口”。東漢許慎注:“口,大杖,以桃木為之,以擊殺羿,由是以來鬼畏桃也”。羿以善射聞名,逢蒙拜師學藝,學成後恩將仇報,從老師身後下毒手,舉起桃木大棒向羿的後腦猛砸。羿死後,做了統領萬鬼的官。古人關於桃木避邪的聯想,是與這一神話故事有關的。試想,桃木棒連統領眾鬼的羿都能擊殺,用來治鬼就更不在話下了。
另外,《左傳》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記載着桃木能發揮神秘力量的一件事:“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其藏之也,黑牡秬,以享司寒;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災也。”這段話是説:古人冬天把冰塊藏在深山大谷的冰窖裏,藏冰時,要用黑色雄性生畜和黑黍祭祀寒之神,而取冰使用時,則要用桃木做的弓和棘制的箭進行除災的儀式。
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
傳説,主宰人間壽算的南極仙翁,掌上總是捧着一個碩大的仙桃,所以桃又有避邪去病、益壽延年之説。而南極仙翁手中的這顆仙桃。
有一山名曰陶(桃)山,陶山至小泰山之間,環繞山頂的是拔地通天的懸崖峭壁,雄奇險峻,綿延數十里,七十二個洞穴天女散花般分佈在峭壁上,這七十二洞,洞洞都有妖魔鬼怪。每當夜幕降臨,七十二洞妖怪便鑽出洞來羣魔亂舞,興風作浪,禍害百姓,塗炭生靈。此事傳至東海度朔山,山上神荼、鬱壘二神聽後怒不可遏,就地取材,折桃枝為武器,將妖魔鬼怪打的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僥倖逃走的妖怪看見桃枝便魂飛魄散,所以朝東南的桃枝便有了靈氣。此後,當地百姓便將朝東南的桃木枝折下,或做成寶劍懸於室內,或刻成桃人、桃符懸於樑上、門後,妖魔鬼怪望風而逃,再也不敢近前了。漢代《風俗通義》所説:“臘除夕飾桃人……葵以衞兇”的風俗,其實就是對桃木避邪的解説。
記載桃木避邪之説歷史悠遠,《辭源》載:古時刻桃木人,立於户中以避邪。漢時,刻桃印掛於户懋,稱為桃印。後漢書儀志中“仲夏之月,萬物方盛,日夏至陰氣萌作,恐物不懋”……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如法,以施門户。宋代刻神荼、鬱壘二神像或只寫大名於兩塊門板之上,也稱“桃符”或叫“門神”,“……百鬼畏之”。
由此可見,只有桃木能避邪,也只有肥城的桃木才是真正的“降妖木”。
關於桃木能避邪的傳説不一,但桃木畢竟是吉祥平安的象徵。
桃木劍的使用
桃木劍是鎮宅辟邪的利器,一定要選擇吉時懸掛,掛在客廳的位置有三:
1:掛門上(門的中間位置或門口上面的牆上)。2:開門後,門能靠到的那面牆上。3:客廳的東牆,位置和家中普通鐘錶的高度相似即可。
晚上做噩夢,睡的不安穩,可以將桃木劍懸掛在卧室或放於牀下可化解。
防第三者、斬桃花、保家庭和睦,或者化解小人口舌是非,可懸掛與窗邊可化解。
是豎着放還是橫着放,是劍頭向上放還是劍頭向下放,沒有説法。
傳承
桃木斧子 辟邪化煞 桃木斧子 辟邪化煞
桃木劍的文化之説,桃木工藝品的題材根植於傳統文化當中,代代承傳,表現了民族心態,體現了時代特色。在漫長的歲月裏,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許多向往自由、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桃木劍等雕刻品。這些雕刻品巧妙地運用人物、走獸、花鳥、文字等,以神話傳説、民間諺語為題材,通過比擬、雙關、諧音、象徵等手法,創造出圖形與吉祥寓意完美結合的雕刻藝術形式。這種具有歷史淵源、富於民間特色,又藴涵吉祥企盼的題材可分為人物類、獸類、植物類、文字類、幾何紋等組合類。題材內容廣泛,大致包含以下內容:一是“吉祥圖案”,如“吉慶有餘”、“五穀豐登”、“平安如意”、“松鶴延年”、“龍鳳呈詳”;二是戲曲人物、古代英雄、小説演義、神話傳説、寓言故事、供人們欣賞品味;三是人們熟悉的飛禽走獸,如雞、鴨、鵝、兔、豬、牛、馬、鹿、蝙蝠、魚、蝦等以及植物花卉、蔬菜瓜果之類。 集中體現了民間工藝美術的共性。但在每件具體作品的形式、風格、審美趣味、工藝技法上,又有它獨特鮮明的風格。在構圖上,往往把不同的場景和人物,配以圖案紋樣,注意虛實主次、線條分割、層次節奏的處理, 就其雕刻技法分類,有沉(凹)雕,浮(凸)雕,圓(立體)雕,通雕(多層)和鋸通雕(單層)五種,在雕刻技法上則依據不同的題材、不同的裝飾,把浮雕、通雕、線刻或單獨或綜合地靈活運用,以表現不同的形式美,追求畫面結構的嚴謹與變化,構圖的飽滿與均衡。把寫實的形象加以變化和組合,裝飾性與實用性達到了完美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