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桂林一枝

鎖定
桂林一枝,漢語成語,拼音是guì lín yī zhī,意思是桂花林中的一枝花。原為晉時郤詵的自謙語。後稱譽人才學出眾。出自《晉書·郤詵傳》。
中文名
桂林一枝
拼    音
guì lín yī zhī
注    音
ㄍㄨㄟˋ ㄌㄧㄣˊ ㄧ ㄓㄧ
出    處
《晉書·郤詵傳》 [1] 
近義詞
崑山片玉

桂林一枝成語出處

《晉書·郤詵傳》:“累遷雍州刺史。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1] 

桂林一枝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賓語;稱譽人才學出眾 [1] 
示例
~定誰折,黃色上眉先報喜。 ★清·趙翼《黃雨歌》
趙翼《黃雨歌》:“桂林一枝定誰折,黃色上眉先報喜。”自注:“時諸生方鄉試。”
蒲松齡《與益都王禹臣親家啓》:“才得風檐片幅,已足當齊魯之大觀;行佔桂林一枝,豈止坐僮僕之新敬。”
王禹偁送鞠評事宰蘭溪》詩:“科名舊捷仙人桂,縣界遙看婺女星。”
宋 無名氏 《百字歌·壽張簿》詞:“才華拔萃,早宜仙桂高折。”
杜甫同豆盧峯知字韻》:“夢蘭他日應,折桂早年知。”
張掄《滿庭芳·壽楊殿帥》詞:“流慶遠;芝蘭秀髮,折桂爭先。”
李漁《奪錦樓》第一回:“那些未娶少年一發踴躍不過,未曾折桂,先有了月裏嫦娥。”
王毓岱 《示和甫》詩:“擷芹復折桂,親非由我顯。” [2] 

桂林一枝成語典故

典源
《晉書》卷五十二《郤詵列傳》~443~
以對策上第,拜議郎。母憂去職。詵母病,苦無車,及亡,不欲車載柩,家貧無以韍馬,乃於所住堂北壁外假葬,開户,朝夕拜哭。養雞種蒜,竭其方術。喪過三年,得馬八匹,輿柩至冢,負土成墳。未畢,召為徵東參軍。徙尚書郎,轉車騎從事中郎。吏部尚書崔洪薦詵為左丞。及在職,嘗以事劾洪,洪怨詵,詵以公正距之,語在洪傳。洪聞而慚服。累遷雍州刺史。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帝笑。侍中奏免詵官,帝曰:“吾與之戲耳,不足怪也。”詵在任威嚴明斷,甚得四方聲譽。卒於官。子延登為州別駕。 [2] 
釋義
晉武帝泰始年間,吏部尚書崔洪舉薦郄詵當左丞相。後來郄詵當雍州刺史,晉武帝問他的自我評價,他説:“我就像月宮裏的一段桂枝,崑崙山上的一塊寶玉。”用廣寒宮中一枝桂、崑崙山上一片玉來形容特別出眾的人才。後遂以“ 桂林一枝”等稱譽人才學出眾。原為自謙之詞,謂己只是羣才之一。後用以喻科舉考試中出類拔萃的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