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桀(拼音:jié),漢語二級通用規範漢字 [2]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構型不明,有學者認為是“”的訛字,用人兩足站在樹上表示高出別人之義,是“”的先造字。文獻中的“桀”除用作“傑出”“豪傑”之義外,還用作夏桀之桀,是夏代最後的君主。“桀”也指小木樁,也用作姓氏。 [3] 
中文名
拼    音
jié
部    首
五    筆
QAHS(86);QGSU(98) [1] 
倉    頡
NQD [1] 
鄭    碼
RSMF [1] 
筆    順
撇、橫撇、點、橫、撇折、豎、橫、豎、撇、捺
字    級
二級(編號:4607) [2] 
平水韻
入聲·九屑 [4] 
注音字母
ㄐㄧㄝˊ
統一碼
6840 [1] 
總筆畫
4+6(部首+部首外)
四角碼
2590₄ [1] 
造字法
會意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異體字
GBK編碼
E8EE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桀”之構形不明何意。從戰國文字圖1、圖2來看,字形從舛(chuǎn)、從木,亦有從舛、從土的(圖3)。有學者認為“桀”字由“乘”字訛變而來。“乘”字,甲骨文作圖A,字形像人(作“大”字)在樹(作“木”字)上。發展到周代,“大”字下端增加了雙足的形狀“舛”(圖B)。到了小篆時代,人與足分離,就是《説文解字》所謂“從入、桀”的“乘”字(圖C)。《説文》説乘是“從入到桀”,就牽涉到後世所謂的桀字了。將小篆“乘”字上部的“入”省去,即“桀”字。
説桀與乘古本一字,還可找到文義上的根據。先秦兩漢典籍中桀多用為“豪傑”之“傑(傑)”字。如《呂氏春秋·孟秋》“簡練桀俊”,注:“材過萬人曰桀。”同書《功名》“人主賢則豪桀歸之”,注:“才過千人曰桀。”以及《荀子·宥坐》“此小人之桀雄也”,皆足説明桀之佔義為傑,與乘義相近。關於這點,徐灝《説文解字注箋》説道:“(桀)從二人在木上(實際為一人),高出人上之義。”就是説“桀”有高出一般的意思,這個意思後來也產生了一個分化字——“傑(傑)”。相傳夏朝末代君主桀是個暴君,“桀”從古至今一直被看做兇暴殘忍的代名詞。夏朝君主桀之所以稱桀,並非取義於殘暴兇狠,而是取其登於樹巔,高出人上之意,換言之,是取其英傑之意。 [14]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雞棲息的木樁,泛指木樁
pile
《詩經·王風·君子于役》:“曷其有佸,雞棲於桀。”
《墨子·備梯》:“城希裾門而直桀。”

才能出眾的人,也作“傑”

《詩經·衞風·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誹駿疑桀兮,固庸態也。”

夏代最後的君主,相傳是個暴君。

《左傳·莊公十一年》:“禹湯罪己,其興也悖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
唐·韓愈《通解》:“自桀之前千萬年,天下之人循循然不知忠易其死也。”
桀紂;桀犬吠堯
姓氏用字。



動詞
特出,高出。也作“傑”
prominent
《呂氏春秋·下賢》:“覺乎其不疑有以也,桀乎其必不渝移也。”

通“揭”。舉,高舉。

《左傳·成公二年》:“齊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

形容詞
勇敢,健武。

漢·王充《論衡·儒增》:“人桀於刺虎,怯於擊人。”

兇悍,橫暴。
fierce;
brutal
《韓非子·亡徵》:“官吏弱而人民桀,如此則國躁。”
《新唐書·盧羣傳》:“既置酒,與賦詩,又歌以慰之。 少誠感悦,不敢桀。”
堅硬。

明·陸深《春雨堂隨筆》:“制筆之法,桀者居前,毳者居後。”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5]  《現代漢語詞典》 [6]  《漢語大字典》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五】【桀部】渠列切(jié)
磔也。從舛在木上也。凡桀之屬皆從桀。
【註釋】磔(zhé):分裂肢體。 [8] 

説文解字注

“磔也”注:裴駰引《謚法》曰:“賊人多殺曰桀。”故引伸為桀黠字。
“從舛在木上也”注:《通俗文》曰:“張伸曰磔。”舛在木上,張伸之意也。《毛詩》“雞棲於杙為桀”,其引伸之義。《釋宮》作“榤”,俗字也。渠列切,十五部。《左傳》:“桀石以投人。”此假桀為揭也。揭,高舉也。 [9]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 桀;康熙筆畫:10;部外筆畫:6
古文:㘶
唐韻》渠列切。《集韻》巨列切,並音傑。磔也。《周禮》謂磔為疈辜。古人稱桀黠者,其兇暴若磔也。
又《諡法》:賊人多殺曰桀。
又擔也。《左傳·成二年》:齊高固桀石以投人。
又借為雋桀字。《辨名記》:千人曰英,萬人曰桀。
又桔桀,形貌。張衡《西京賦》:燾奡桔桀。
又雞棲杙也。《詩·王風》:雞棲於桀。古作㘶。俗作榤。
又姓。《姓苑》:漢桀龍,宋桀路分。
又《集韻》其謁切,音竭。義同。
又《韻會》巨列切。《正韻》古屑切,並音結。桀桀,秀貌。《詩·齊風》:維莠桀桀。 [10]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演示

“桀”字書寫筆順 “桀”字書寫筆順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ʰ
i̯at
王力系統
g
ǐat
董同龢系統
ɡʰ
jat
周法高系統
ɡ
iat
李方桂系統
g
jiat
西漢



東漢





jiat


jiat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黠屑薛

jiɑt
北魏後期北齊
黠屑薛

jiɑt
齊梁陳北周隋
黠屑薛

jiɑt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ɡʰ
i̯ɛt
擬音/王力系統

g
ǐɛt
擬音/董同龢系統

ɡʰ
jæ̆t
擬音/周法高系統

ɡ
iat
擬音/李方桂系統

g
jät
擬音/陳新雄系統

ɡʰ
ǐɛt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13]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十七薛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渠列切
ɡʰjæ̆t
集韻
入聲
十月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居謁切
kiɐt
入聲
十七𧀼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巨列切
ɡiæt
禮部韻略


入聲





巨列切

增韻


入聲





吉列切



入聲





巨列切

中州音韻


入聲作平聲
車遮





其耶切

洪武正韻

入聲
五屑


全清
古屑切
kiet

入聲
五屑


全濁
巨列切
g‘iet
分韻撮要

陽入
第一先蘚線屑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1-12] 
參考資料
  • 1.      .漢典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7-03]
  • 3.    陳煒湛著.古文字趣談[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09:234-237
  • 4.    平水韻 九屑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7-03]
  • 5.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4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987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667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128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739
  • 9.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許惟賢整理. 説文解字注 上[M]. 南京:鳳凰出版社, 2015.07:418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470
  • 11.    桀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1-07-03]
  • 12.    桀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7-03]
  • 13.    桀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7-03]
  • 14.    陳煒湛著.古文字趣談[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09:234-23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