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根六公

鎖定
根六公,又稱庚六公:餘德成(或寫作餘德臣,據説原名叫鐵承烈),又名餘垣(或寫作餘恆),別號樂真翁,相傳是鐵木健第六子,生於元朝元仁宗皇慶元年壬子年(1312年)八月十三日,卒於明洪武二十一年戊辰年(1388年)二月十二日。(注:德成公生年存疑待考,疑為1336年左右,此處照錄原譜記載)。娶妻趙氏,生於元朝皇慶癸丑年(1313年)七月二十日丑時,卒於明太祖已巳年(1389年)二月二十日丑時,葬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西四十里之祥麟鄉(又説名長泉鄉)麒麟瑩(又名西壩子),有碑記。娶妻樊氏,生卒年待考。
中文名
根六公
別    名
庚六公
出生日期
1312年
逝世日期
1388年

根六公人物簡介

另一版本:
根六公,又稱庚六公:餘德成(或寫作餘德臣,據説原名叫鐵承烈),又名餘垣(或寫作餘恆),別號樂真翁,相傳是鐵木健第六子,生於元朝元仁宗皇慶元年壬子年(1312年)八月十三日,卒於明太祖甲辰年(1364年,即元朝至正二十四年)。娶妻趙氏,生於元朝皇慶癸丑年(1313年)七月二十日丑時,卒於明太祖乙巳年(1365年,即元朝至正二十五年)二月二十日丑時,葬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西四十里之祥麟鄉(又説名長泉鄉)麒麟瑩(又名西壩子),有碑記。娶妻樊氏,生卒年待考。
根六公後世子孫生卒年資料:
餘永泰:餘德成子,生於元至正丁亥年(1347年)三月十四日,卒於明宣德甲寅年(1434年)二月十一日。(注:因其父德成公生年存疑,餘永泰生年存疑待考,疑為1360年左右,此處照錄原譜記載。)永泰公行事不傳。
餘禎:餘永泰長子,字從實,生幹明洪武乙丑年(1385年)三月二十九日,卒於明正統已未年(1439年)十月十三。
餘祥:餘永泰次子,字從吉,生於明洪武丁卯年(1387年)九月二十六日,卒於明正統戊午年(1438年)三月十六日,卒於京。明永樂戊戌年(1418年)進士。
餘福:餘永泰三子,字從善,生於明洪武已巳年(1389年)二月初十,卒於明正統庚申年(1440年)三月初九日。
餘祐:餘永泰四子,字從皞,生於明洪武辛未年(1391年)七月初七,卒於明正統庚申年(1440年)二月二十二日。
餘子良:餘禎長子,生卒年失考。
餘子修:餘祐之子,字士醇,生於明宣德丙午年(1426年)正月初四,卒於明弘治年間(1488年至1505年)二月初一。
餘子俊:餘祥長子,字士英,生於明宣德戊申年(1428年)五月十一日,卒於明弘治己酉年(1489年)二月十四日。餘子俊,青神(今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青州鄉)人,明景泰庚午年 (1450年)舉人,明景泰辛未年(1451年)進士。卒年,“御賜祭葬,諡肅敏”,從初逝至五七,帝遣禮部侍郎倪嶽臨祭,七七遣禮部侍郎張悦臨祭至四月十五日,遣禮部尚書耿裕臨祭,特贈太保予諡肅敏。庚戌(弘治庚戌年(1490年))五月奠子俊公於去麒麟塋(今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麒麟鄉,古名長泉鄉,麒麟瑩又名西壩子)。
餘子偉:餘祥次子,字士奇,生於明正統戊午年(1438年)八月初三日,遺腹子,世系表記載卒於明成化癸已年(1473年)十月十一日,紀年詳述記載卒於明成化丙申年(1476年)十月十八日。(明成化丙申年,子俊移撫陝西,是年十月十八日四世祖子偉公卒,丁酉子俊公調任兵部尚書。餘子俊是明成化十三年丁酉年1477年調任兵部尚書的。)
餘妙淑,餘祥之女,嫁馮姓。
根據《青神譜》記載:清軍入關後,明朝世代為官的青神縣餘德成後人星散,康熙年間,奉旨查肅敏公故籍有無後裔,其時亦尚有餘文、餘芝瑞(即世瑞)、餘鉦祖孫三代在。因懼清人,未能多言,故後來張廷玉修《明史》時,關於餘子俊的資料不全面,後來修編的《雍正·應城縣誌》更 [1]  是在行政區劃變動後修編的,錯誤較多。

根六公墓地、祠堂

庚六公墓地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西四十里之祥麟鄉(又名長泉鄉,今四川省夾江縣青州鄉)麒麟瑩(又名西壩子),有碑記。
餘鳳山《西壩子塋域》:西壩子,(青神)縣西南四十裏金牛江西岸,明洪武間我一世祖樂真翁諱德成葬此,為餘氏肇姓始祖。原置田畝,山場甚廣,塋前石柱屹立,舊只祖墳一座,明末川亂人散土荒,清初令民報墾,遺族未歸,為吳姓籤拈,康熙中經前輩世瑞(即芝瑞)力訟爭回,惜其後世子孫據為私有,同族亦無人過問,致使祖墓前後任意侵葬,並將田地山場轉售他姓,所餘者田數畝、山一段亦已壓當外人。民國十三年冬,同族始設法為伊贖回,令其子孫守冢,耕食不得償賣或壓,立約存據,二十三年一海等又將剝蝕之碑重新鐫豎,雖非舊觀亦祖澤尚存也。圖於左。
西壩子(麒麟瑩)始祖德成公(庚六公)墓聯:元朝遺老明世逸民萬古高懷同白日,金井斜陽土門寒月千秋華表壯紅崖。 [2] 
餘鳳山著青神《餘氏宗祠重修説明》:新建宗祠乃我庚六公祖居住之老屋基(大屋基),系餘祥、餘子俊發祥舊宅,為本支之發祥舊址,祠系前明敕建(嘉靖十一年辛卯,1531年,六月,敕建肅敏祖專祠,次年三月竣工),子俊、子偉二祖生母張太夫人之貞節門一洞,今雖改建,其形仍舊,巍然尚存。祠前有上馬石,二門內有羊肝石屏一架,界方約三尺餘,餘祥進士坊石柱兩根,祠右有翠竹一籠,臼米槽一個,均系前代遺蹟。特記。 [2] 

根六公史料記載

寧波天一閣館藏《景泰二年進士登科錄》:餘子俊,貫四川眉州青神縣,軍籍。縣學生。治《詩經》。字士英。行一,年二十三,三月十四日生。曾祖德成。祖永泰,贈户部主事。父祥,户部郎中。嫡母朱氏,贈安人,母張氏。慈待下。弟子偉。娶魏氏。四川鄉試第六十七名,會試第一百六十二名。

根六公子孫後世

根六公餘德成生一子:餘永泰,贈右都御史。餘永泰娶盧氏生四子:餘禎、餘祥、餘福、餘祜。長房餘禎字從實,配李氏生一子:餘子良。二房餘祥字從吉,登進士,户部郎中,贈右都御史,封入鄉賢。原配朱氏,封夫人。繼配張氏,太夫人,入節孝,生二子:餘子俊、餘子偉(餘子俊明景泰年間進士,授户部主事,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太保,撰有《餘氏族譜》,遺傳後世。);三房餘福(諱字尚河)的後裔繁衍散居在重慶市長壽區、墊江縣、涪陵區、豐都縣、忠縣和四川省內江市等地區。四房餘祐後裔散居四川省長寧縣、重慶市綦江縣以及貴州省等地,餘祐支系已到32代。(見上海圖書館館藏《餘氏族譜》: 八卷:[富順] 家譜名:餘氏族譜: 八卷:[富順] 作者:餘鈴亨等纂修,版本:清光緒33年(1907), 木活字本、《餘氏家譜》: 四卷:[威遠] 家譜名:餘氏家譜: 四卷:[威遠] 作者:余天仲纂修,版本:民國3年(1914), 刻本。)

根六公相關傳説

傳説根六公餘德成兄妹共十人。鐵木健生九子一女,鐵氏九子一女改名前後: [3] 
秀一公鐵承良改餘德元,又名清,德望。元進士授太守,子孫傳於江南江西。
秀二公鐵承勳改餘德朝,又名貞,德弘。元進士授太守,子孫傳於四川嘉定、峨眉、洪雅、樂山。
秀三公鐵承摸改餘德貞,又名醇,德善。元進士授太守,子孫傳於四川成都、華陽。
秀四公鐵承猷改餘德輔,又名和,德隆。元進士授太守,子孫傳於四川温江、郫縣、漢州(廣漢)。
根五公鐵承業改餘德弼,又名藩,德盛。元進士授刑部尚書,子孫傳於四川宜賓、順慶、南溪。
根六公鐵承烈改餘德有,又名垣,德成。元進士授兵部尚書,子孫傳於四川青神、眉州。
根七公鐵承德改餘德意,又名屏,德基。元進士授吏部尚書,子孫傳於四川夾江、井研、仁壽。
根八公鐵承光改餘德自,又名翰,德榮。元進士授户部尚書,子孫傳於四川遂寧、重慶、夔州府。
根九公鐵承英改餘德興,又名芳。 元進士授禮部尚書,子孫傳於四川榮縣、威遠、富順、犍為。
根十公(鐵金蓮 又名壽英,木健女。贅婿祝鰲,更名金溶,又改姓餘,名餘伯,字德仙,進士及第,兵部侍郎。)子孫傳於四川中江、長壽、成都。

根六公生卒年存疑待考

根六公餘德成及妻趙氏生卒年存疑:
第一,文獻記載卒年原文為明洪武甲辰年(1364年)和明洪武乙巳年(1365年),而1368年明洪武才開始紀元。
第二,記載卒日均為二月二十日丑時,疑其中一人為失考而誤記。
第三,根據各譜書記載,根六公餘德成及妻趙氏都是在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楚黃州府麻城縣孝感鄉遷蜀,疑卒年或應為洪武年間的另一年份。
第四,餘子俊是庚六公餘德成的四代孫,據説他出生時(1429年)曾祖健在。如果健在,至少約90歲左右了,疑根六公餘德成應生於1340年前後。
參考資料
  • 1.    餘子俊及後裔.《青神餘氏家譜》.四川省青神縣:青神縣麒麟鄉家譜印刷,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餘氏家譜第19,20,21頁
  • 2.    餘子俊、餘承勳、餘茹、餘一海等.《青神餘氏家譜》.四川省青神縣:青神縣麒麟鄉家譜印刷,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餘氏家譜,卷2,遺文類,第10-80頁
  • 3.    余天仲纂修.《餘氏家譜》: 四卷:[威遠].威遠縣嚴陵鎮:榮昌縣人李文明開書(現存上海圖書館),民國3年(1914), 刻本:卷一:譜敍、原始附青神譜,原始第十三頁至十五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