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查爾斯·布蘭頓·哈金斯

鎖定
查爾斯·布蘭頓·哈金斯(Charles Brenton Huggins,1901年9月22日-1997年1月12日),是一位出生於加拿大的美國著名醫學家,1966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  ,世界頂級學府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研究員。主要研究前列腺癌
中文名
查爾斯·布蘭頓·哈金斯
外文名
Charles Brenton Huggins
國    籍
美籍加拿大裔
出生日期
1901年9月22日
逝世日期
1997年1月12日
畢業院校
哈佛大學阿卡迪亞大學
職    業
醫學家
主要成就
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66年)
出生地
加拿大

查爾斯·布蘭頓·哈金斯人物生平

哈金斯1920年本科畢業於加拿大的阿卡迪亞大學(Acadia University), 而後獲得哈佛大學醫學博士。
1927年起哈金斯一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工作,擔任教授及研究員。
受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兩項生物學重大突破的影響,哈金斯於30年代後期開始對人類精液所含無機磷和果糖進行研究,結果發現這兩種成分都來自精囊。因為很難從人體中取得前列腺和精囊的分泌物,他便用狗來做實驗。
實驗中,哈金斯發現如果切除狗的睾丸,那麼作為雄性生殖系統附屬腺體的前列腺就會萎縮,其分泌也會隨之停止。如果再給這些狗注射睾丸酮,那麼前列腺的萎縮情況就會好轉。可是一旦停藥,則前列腺又恢復到萎縮狀態。這個實驗模型證明了雄激素與前列腺的發育有着密切的關係。在此基礎上,他設想出用性激素來控制前列腺癌的新方法——內分泌療法。
當時,內分泌療法已經應用在一些病人身上了,如用甲狀腺激素來治療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病人,用胰島素來治療糖尿病人,但是將內分泌療法用在癌症病人身上卻是從未有過的事情。
哈金斯經過一系列的準備後,開始在臨牀上實施自己的計劃了。
1941年,他給一些已經無法醫治的晚期前列腺癌病人做了睾丸切除術,或者給他們注射雌激素來對抗雄激素,或者兩種方法一起使用。臨牀試驗結果令人振奮,因為有效率達到了60%-80%。這些被癌症折磨得無比痛苦、瀕於死亡的病人,病症緩解了許多,腫瘤明顯縮小,甚至完全消失,大大延長了生存時間和生存質量。
哈金斯的這種治癌方法是一種嶄新的方法,切除某一正常器官(如睾丸),卻能使另外一個器官(如前列腺)的癌瘤好轉。這種切除手術是一種生理性手術,而用於治療的雌激素更是一種人體內固有的激素,它既不同於那些具有毒性或者放射性的物質,又能使奄奄一息的晚期癌症病人奇蹟般地緩解病痛。
我們知道,激素是高度分化的內分泌細胞合成並直接分泌入血的一種高效生物活性物質,它通過調節各種組織細胞的代謝活動來影響人體的生理活動,在體內作為信使傳遞信息,對機體生理過程起到調節作用。哈金斯通過抑制雄激素的內分泌療法來治療前列腺癌,所使用的雌激素是1938年首次合成的乙烯酚,因此這項治療實際上揭開了腫瘤化學療法的序幕,在此之前癌症完全依靠局部治療(手術或放射治療)。
前列腺癌的內分泌療法一經推出就引起了轟動,很快就被醫學界所接受,成為此後治療前列腺癌的主要方式。哈金斯在總結了前列腺癌內分泌療法的相關經驗後,又對乳腺癌等病症用內分泌療法進行了探索性的治療研究。其他學者受到哈金斯的影響,又相繼發現甲狀腺癌、淋巴肉瘤、白血病、腎癌、子宮內膜癌、精囊癌等惡性腫瘤,採用內分泌療法也有一定的作用。
1966年,哈金斯因發現前列腺癌的內分泌療法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另一位獲獎者是發現誘導腫瘤的病毒的裴頓·勞斯。對於哈金斯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勞斯這樣評價説:“這個發現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它的臨牀效應,因為它第一次打破了惡性腫瘤不能被征服的迷信,意味着腫瘤從此不再‘無法無天’。” [3] 
1997年1月12日哈金斯教授於芝加哥病逝 [2]  ,享年95歲。

查爾斯·布蘭頓·哈金斯獲得榮譽

哈金斯因發展以荷爾蒙(Hormone)控制癌細胞擴散的療法而與裴頓·勞斯共同獲得了196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對於哈金斯的獲獎成果,諾貝爾委員也給出了極高的評價:“哈金斯在實驗動物體內正常細胞和新生物細胞對激素的依賴性方面有許多基本發現,它們被立即應用於臨牀上治療前列腺癌病人,使整個文明世界的許多晚期癌症病人過上了積極有為的生活——如果採用其他療法,這些病人早就不在人世了。”
哈金斯成果卓著,除諾獎外,還獲得了諸多獎項包括:1943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頒發的查爾斯·邁耶獎;1957年,倫敦米德爾塞克斯醫院頒發的克羅克申克獎;1958年,愛丁堡大學頒發的卡梅隆獎;1962年,紐約醫學院頒發的瓦倫丁獎;1962年,美國治療學會頒發的亨特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