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芸香科柑橘屬植物)

鎖定
柑,芸香科柑橘屬, [4]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2-3米,有刺或無刺。葉互生,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8釐米,寬2-4釐米,葉緣有不顯著的鋸齒,葉柄的翅不明顯。花小單生或簇生葉腋, [5]  果扁球形,直徑6-9釐米,外皮未成熟時青綠色,熟時桔黃色,易剝離。果瓤10-12瓣,亦易分離,中心柱空,汁液豐富,氣香、味甜或酸。種子卵圓形,一端為短嘴狀。果肉味甘、酸,性平,無毒。 [6-7]  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8] 
中國是世界柑橘類果樹的原產中心,有着悠久的栽培歷史。 [9]  多產自中國秦嶺嶺南坡以南、伏牛山南坡諸水系及大別山區南部,向東南至台灣,南至海南島,西南至西藏東南部海拔較低地區。 [10]  喜光,較耐陰,喜温暖氣候,對土壤的適應範圍廣,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最適宜。世界各地廣泛栽培,主要以嫁接繁殖為主。 [11] 
據古籍《禹貢》記載,4000年前的夏朝,柑已列為貢税之物。 [12]  柑味甘酸性平,《日用本草》認為柑“味甘酸無毒。”它有生津止渴醒酒利尿的作用。《食經》則指出柑“食之下氣,主胸熱煩滿。”《開寶本草》亦指出,柑“利腸胃中熱毒,止爆渴,利小便。”《醫林纂要》則認為柑能“除煩醒酒。” [13]  除供鮮食外,還可加工制幹,制蜜餞、罐頭、清涼飲料等,果皮供藥用。 [14] 
中文名
[1] 
別    名
新會柑
金實、柑子、木奴瑞金奴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芸香科
柑橘屬
亞    科
柑橘亞科
讀    音
gān
性味歸經
性涼,味甘酸、入脾、胃、膀胱經
功能主治
理氣,健胃,止咳,化痰

形態特徵

柑
(4張)
小喬木。枝有刺,新枝扁而具稜。單身複葉,冀葉通常明顯,很少甚窄至僅具痕跡,單葉的僅1種(香櫞。但香櫞的雜交種常具冀葉),葉緣有細鈍裂齒,很少全緣,密生有芳香氣味的透明油點。花兩性,或因發育不全而趨於單性,單花腋生或數花簇生,或為少花的總狀花序;花萼杯狀,5-3淺裂,很少被毛;花瓣5片,覆瓦狀排列,盛花時常向背卷,白色或背面紫紅色,芳香;雄蕊20-25枚,很少多達60枚,子房7-15室或更多,每室有胚珠4-8或更多,柱頭大,花盤明顯,有密腺。柑果,果蒂的一端稱為果底或果基或基部,相對一端稱為果頂,或頂部,外果皮由外表皮和下表皮細胞組織構成,密生油點,油點又稱為油胞,外果皮和中果皮的外層構成果皮的有色部分,內含多種色素體,中果皮的最內層為白色線網狀組成,稱為橘白或橘絡,內果皮由多個心皮發育而成,發育成熟的心皮稱為瓢囊,瓢囊內壁上的細胞發育成菱形或紡錘形半透明晶體狀的肉條稱為汁胞,汁胞常有纖細的柄;種子甚多或經人工選育成為無籽,種皮平滑或有肋狀稜,子葉及胚乳白或綠色,很少乳黃色,單胚或多胚,多胚的其中有一個可能是有性胚,其餘為無性胚,種子萌發時子葉不出土。 [2] 

繁殖方法

世界各地廣泛栽培,主要以嫁接繁殖為主。 [11] 

主要價值

營養成分

柑橘 柑橘
每100克含水分85.4克,蛋白質0.9克,脂肪0.l克,碳水化合物12.8克,熱量56千卡,粗纖維0.4克,灰分0.4克,鈣56毫克,磷15毫克,鐵O.2毫克,胡蘿蔔素0.55毫克,硫胺素0.O8毫克,核黃素0.03毫克,尼克酸0.3毫克,抗壞血酸34毫克,鉀199毫克,鈉1.4毫克,鎂13.9毫克,另含大量葡萄糖、果糖、蔗糖、蘋果酸、枸櫞酸等。

食療價值

據古籍《禹貢》記載,4000年前的夏朝,柑已列為貢税之物。 [12]  柑味甘酸性平,《日用本草》認為柑“味甘酸無毒。”它有生津止渴醒酒利尿的作用。《食經》則指出柑“食之下氣,主胸熱煩滿。”《開寶本草》亦指出,柑“利腸胃中熱毒,止爆渴,利小便。”《醫林纂要》則認為柑能“除煩醒酒。” [13]  除供鮮食外,還可加工制幹,制蜜餞、罐頭、清涼飲料等,果皮供藥用。 [14] 
強化末梢血管: 柑以含維生素C豐富而著稱,其所含維生素P能增強維生素C的作用,強化末梢血管組織,柑中的陳皮甙等也有降低毛細血管脆性的作用,高血壓與肥胖症患者食之非常有益。
清利咽喉,生津止渴: 柑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有機酸等。味甘酸而性涼,能夠清胃熱,利咽喉,止乾渴,為胸膈煩熱、口乾欲飲、咽喉疼痛者的食療良品。
抗炎,抗過敏,降壓降脂: 柑果中含有橙皮甙及維生素P,對血管具有一定的抗炎、抗過敏及降脂、降壓的作用。
祛痰平喘,消食順氣: 柑皮中與橘皮一樣含有橙皮甙、川陳皮素和揮發油等。揮發油的主要成分為檸檬烯蒎烯等,稱為廣陳皮因而功同陳皮。但祛疾平喘作用弱於陳皮,和中消食順氣的作用則強於陳皮。
利尿,温腎止痛: 柑果能入膀胱經,《開寶本草》記載其有利尿作用;柑核性温,有温腎止痛,行氣散結作用。是腎冷腰痛,小腸疝氣睾丸偏墜腫痛的良藥。
芸香科木本植物茶枝柑、甌柑等多種柑的成熟果實。茶枝柑,又稱新會柑、江門柑,主要分佈於中國珠江角州一帶;甌柑,又稱乳柑、真柑、春橘,分佈於浙江等地。其它多種柑,廣東、廣西、福建、四川、台灣等地有栽培。秋、冬季採收,去皮取瓤囊鮮用。
【性能】:味甘、酸,性涼。能生津止渴,利小便,助消化。
【參考】:含糖、維生素C,檸檬酸、鉀、鈣、磷等。所含酸味成分,可幫助消化。
【用途】:用於胃陰不足,咽乾口渴,或飲酒過度;小便不利。亦可用於飲食喜酸,消化不良。
【用法】:生食,或絞汁飲。
【附方】:柑蔗汁:柑子2個,甘蔗1000g。絞汁飲。用於胃陰不足,咽乾口渴,或飲酒過度。
文獻選錄
柑橘樹 柑橘樹
《開寶本草》:“利腸胃中熱毒,止暴渴,利小便”;“山柑皮,療咽喉
痛效。”
《食經》:“食之下氣,止胸熱煩滿。”
隨息居飲食譜》:“清熱,止渴,析酒。”
《本草衍義》:“脾腎冷人食其肉,多致髒寒或泄利。”

植物文化

南朝·徐陵。《詠柑》:“朱實挺江南,苞品擅珍淑。上林雜嘉樹,江潭間修竹。萬室擬封侯,千株挺荊國。綠葉萋以布,素榮芬且鬱。得陳終宴歡,良垂雲雨育。’”
唐·杜甫。《樹間》:“岑寂雙柑樹,婆婆一院香。交柯低幾枚,垂實礙衣裳。滿歲如松碧,同時待菊黃。幾回沾葉露,乘月坐胡牀。”
宋·蘇軾。《食柑》:“一雙羅帕未分珍,林下先嚐愧逐臣。露葉霜枝剪寒碧,金盤玉指破芳辛。清泉蔌蔌先流齒,香霧靠罪欲饌人。坐客殷勤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貧。”
宋·曾幾。《曾宏甫分餉洞庭柑》:“黃柑分似得嘗新,坐我松江震澤濱。想見霜林三百顆,夢成羅帕一雙珍。流泉噴霧真宜酒,帶葉連枝絕可人。莫向君家樊素口,部犀微憷遠山顰。”

病蟲防治

潰瘍病

潰瘍病 潰瘍病
一種細菌性的病蟲害,主要以風和雨作為媒介進行傳播,夏季的高温、高濕天氣也是引發沃柑潰瘍病的因素之一。沃柑快速生長期階段是潰瘍病的高發階段,是一種常見的沃柑病蟲害。 [3] 
防治方法
種植人員在發現沃柑部分枝葉發生潰瘍病時,要及時將發生潰瘍的枝葉進行修剪,避免潰瘍病擴散到沃柑樹的其他部位,影響整棵沃柑樹的生長。種植人員在修剪掉髮生潰瘍病的枝葉之後,要進行藥物的塗抹,避免潰瘍繼續通過修剪傷口進行傳播。 [3] 

黃龍病

黃龍病 黃龍病
黃龍病是由細菌形成的一種病蟲害,主要通過木蝨進行傳播。木蝨會吸取沃柑樹葉以及枝芽上的營養成分,沃柑缺少營養成分就會減緩自身生長速度,降低沃柑的產量以及質量。 [3] 
防治方法
種植人員在選自沃柑樹苗時,樹苗要有合格的檢疫證書,保證樹苗不含有黃龍病細菌。在進行沃柑樹苗種植時,要使用相關技術進行殺菌,預防黃龍病的發生。種植人員還可以噴灑木蝨防治藥物,阻斷木蝨進行黃龍病的傳播。 [3] 

柑橘鏽蟎

柑橘鏽蟎 柑橘鏽蟎
柑橘鏽蟎一般在夏季高温天氣出現較多,鏽蟎以沃柑果實作為食物,對沃柑果實的產量以及質量影響巨大。 [3] 
種植人員在發現鏽蟎病蟲害時,可以使用沃柑樹除蟎藥物進行大面積噴灑。種植人員在噴灑過程中要注意將沃柑樹的內側和外側全部噴灑到位,注意樹葉和果實背部都要進行藥物噴灑,保證能夠有效的消除鏽蟎。 [3] 

產地生境

產秦嶺南坡以南、伏牛山南坡諸水系及大別山區南部,向東南至台灣,南至海南島,西南至西藏東南部海拔較低地區。廣泛栽培,很少半野生。偏北部地區栽種的都屬橘類,以紅橘和朱橘為主。 [2] 
中國是世界柑橘類果樹的原產中心,有着悠久的栽培歷史。 [9]  多產自中國秦嶺嶺南坡以南、伏牛山南坡諸水系及大別山區南部,向東南至台灣,南至海南島,西南至西藏東南部海拔較低地區。 [10]  喜光,較耐陰,喜温暖氣候,對土壤的適應範圍廣,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最適宜。 [11] 

主要品種

苦味柑類

苦味柑類 苦味柑類
果皮淡黃至橙黃色,略粗糙至有皺劈,較難剝離,瓢囊壁有苦味(可能含檸檬苦素),經貯藏一段時間後苦味稍減,果肉的糖分也略增高,可能是甜橘類與含有苦味物質的酸橙、香橙或宜昌橙等的自然雜交種。多見於五嶺以北,如湖南的皺皮柑(瑪瑙柑),浙江的甌柑等。 [2] 

甜柑類

柑
果皮橙黃至深橙紅色,平滑至略粗糙,稍難剝離,無苦味;子葉有乳白色,也有淡綠色,或二者同時存在於一粒種子裏。很可能是甜橘或酸橘與甜橙的雜交種,但果形通常較大的(每個重300-400克以上)如廣西的沙柑、浙江的光橘等類型其親系起源仍待研究。 [2] 

食用宜忌

宜食

腸胃有熱、口乾煩渴、醉酒、水腫者宜食。一般人都宜食用,在挑選時越重表示汁越多,外皮呈鮮橙色的味甜。

忌食

柑橘性涼,胃、腸、腎、肺功能虛寒,久病痰寒者不宜吃;老人不可多吃,以免誘發腹痛、腰膝痠軟等症狀;常人也不宜過量食用,吃多了容易上火,引起口角生瘡、目赤腫毒,誘發痔瘡。
秋冬時節,大量柑橘上市。新鮮柑橘的果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同時柑橘還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肥胖症和糖尿病的幾率。柑橘雖然好吃,但每天不可超過3個。
每人每天所需的維生素C吃3個柑橘就已足夠,吃多了反而對口腔、牙齒有害。同時,柑橘含有葉紅質,如果攝入過多,血中含量驟增並大量積存在皮膚內,使皮下脂肪豐富部位的皮膚,如手掌、手指、足掌、鼻唇溝及鼻孔邊緣發黃。
另外,柑橘也不要與蘿蔔同食,也就是吃完蘿蔔後不要立即吃橘子,若二者經常一同食用,會誘發或導致甲狀腺腫。除了蘿蔔外,柑橘還不宜與牛奶同食,否則, 柑橘中的果酸會使牛奶中的蛋白質凝固,不僅影響吸收,而且嚴重者還會出現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因此,應在喝完牛奶1小時後才能吃柑橘。

區別對比

桔、橙、柑的區別:
[1]  、桔、橙是柑桔類水果中的三個不同品種,由於它們外形相似,易被人們所混淆。柑桔,是桔、柑、橙、金柑,柚、枳等的總稱,柑和桔的名稱長期以來都很混亂。
按科學的角度來衡量,桔是基本種,花小、果皮好剝、種子的胚多屬深綠色;柑是桔與甜橙等其它柑桔的雜種,花大,果實剝皮不如桔好剝,種子的胚為淡綠色。因此,在寬皮柑桔中,橙柑(蘆柑)是桔不是柑 ,温州密桔是柑不是桔。柑和桔在植物分類學上是同科同屬而不同種的木本植物。另外柑和橘兩者常統稱為「柑橘」。
柑橘屬植物是柑橘類果樹中最主要的一羣植物,共有17個種,分成6個種羣:大翼橙類、宜昌橙類、枸櫞檸檬類、柚類、橙類和寬皮橘類。柑橘類水果包括橘子、柑、柚、枸櫞、甜橙、酸橙、金橘、檸檬等一大家族。為了便於區分,柑、桔、橙、柚的特點如下:
橙子:指芸香科,柑桔亞科,柑桔族,柑桔亞族以下的一羣植物。品種有錦橙、臍橙等。常見的主要指甜橙。中育7號甜橙”是中國農科院柑桔研究所選育的無核、優質、豐產、耐貯、鮮食、加工(制汁)兼用的甜橙新品種。果實呈圓形或長圓形,表皮光滑,較薄,包囊緊密,不易剝離。肉酸甜適度,富有香氣。
桔子含水量高、營養豐富,含大量維生素 C、枸櫞酸及葡萄糖等十餘種營養物質。食用得當,能補益肌體,特別對患有慢性肝炎和高血壓患者,多吃蜜桔可以提高肝臟解毒作用,加速膽固醇轉化,防止動脈硬化。適當食用可增進食慾
桔子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健脾、順氣、止渴的藥效,是男女老幼(尤其是老年人、急慢性支氣管炎以及心血管病患者)皆食的上乘果品。桔子可謂全身都是寶:不僅果肉的藥用價值較高,其皮、核、絡、葉都是“地道藥材”。桔皮入藥稱為“陳皮”,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於防治胸脅脹痛、疝氣、乳脹、乳房結塊、胃痛、食積等症。其果核叫“桔核”,有散結、止痛的功效,臨牀常用來治療**腫痛、乳腺炎性腫痛等症。橘絡,即桔瓤上的網狀經絡,有通絡化痰、順氣活血之功效,常用於治療痰滯咳嗽等症。因為桔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所以能有效防治高血壓,老年人多食,有益健康。桔葉具有疏肝理氣、消腫散毒之功效,為治脅痛、乳痛的要藥。桔皮刮掉白色的內層,單留表皮稱為“桔紅”,具有理肺氣、祛痰等功效,臨牀多用於治療咳嗽、呃逆等症。
桔子含有豐富的糖類(葡萄糖、果糖、蔗糖)、維生素、蘋果酸、檸檬酸、蛋白質、脂肪、食物纖維以及多種礦物質等,澳洲科學及工業研究機構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每天吃1個桔子可以使人們避免某些癌症(如口腔癌、喉癌和胃癌)的侵襲。
桔子好處雖多,但宜常吃而不宜多吃。中醫認為桔子性温,多吃易上火,會出現口舌生瘡、口乾舌燥、咽喉幹痛、大便秘結等症狀。因桔子果肉中含有一定的有機酸,為避免其對胃粘膜產生刺激而引起不適,因此,最好不要空腹吃桔子。此外,桔子還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如果一次吃的過量或近期連續攝入過多,血液中胡蘿蔔素濃度過高將會導致皮膚髮黃。此時除了多喝水、暫時不吃橘子類水果外,還應限制攝食胡蘿蔔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大約經過1個月左右後,皮膚的顏色就會恢復正常。
參考資料
  • 1.    最新柑橘新品種有哪些  .搜狐 - 最新柑橘新品種有哪些[引用日期2019-04-23]
  • 2.    柑橘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2-06-13]
  • 3.    沃柑栽培技術要點與病蟲害防治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22-06-13]
  • 4.    楊照渠主編. 校園植物圖鑑[M]. 2019
  • 5.    顏素珠編著. 新經濟植物學.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1995.12.
  • 6.    書名: 《藥用果品》 作者: 戴蔭芳,劉成軍編
  • 7.    (明)李時珍著;光子編著. 本草綱目 白話手繪彩圖典藏本[M]. 2018
  • 8.    羅容. 孩子必須知道的藥用植物[M]. 2021
  • 9.    悦讀坊主編. 你應該瞭解的四季瓜果菜蔬知識 插圖版 上[M]. 2016
  • 10.    羅容. 孩子必須知道的藥用植物[M]. 2021
  • 11.    楊照渠主編. 校園植物圖鑑[M]. 2019
  • 12.    張彩山編著. 飲食宜忌與食物搭配一本全
  • 13.    黃卓雄編著. 鼻喉肺病食療. 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10.
  • 14.    李廷芝主編. 中國烹飪辭典 新版[M]. 201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