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柑核

鎖定
柑核,中藥名。為芸香科植物茶枝柑Citrus chachiensis Hort.等多種柑類的種子,主要分佈於珠江三角洲一帶,以新會、四會栽培最多。廣州近郊也有栽培。具有温腎止痛,行氣散結之功效。用於腰痛,膀胱氣痛,小腸疝氣,睾丸偏墜腫痛。
中文名
柑核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芸香目
芸香科
柑橘屬
茶枝柑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研末服
毒    性
無毒

柑核入藥部位

柑核性味

苦、辛,温。

柑核歸經

心、肝、腎經。

柑核功效

温腎止痛,行氣散結。

柑核主治

用於腰痛,膀胱氣痛,小腸疝氣,睾丸偏墜腫痛。

柑核相關配伍

1、治腎冷腰痛:柑核、杜仲等分。炒研,鹽酒下。(《本草求原》)
2、治疝:金橘2個,柑核30g,紫皮蒜2頭,白糖30g。將金橘、柑核、紫皮蒜放入鍋中,用清水2碗,煮至1碗,放白糖,調味温服。(《農家常用飲食醫療便方彙集》)

柑核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研末服。

柑核採集加工

剝開成熟果實,食取果瓤,留下種子,洗淨,曬乾。

柑核形態特徵

茶枝柑又名:新會柑,小喬木,高2-3m。枝多葉密,針刺極少。葉互生,常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葉緣鋸齒不明顯,葉翼小而不明顯。花小白色,萼片黃綠色,花瓣5。果實扁圓形或饅頭形,縱徑4.5-6cm,橫徑6.5-7cm,基部平或隆起,上有淺放射溝4-8條,頂部微凹;果皮易剝離,質鬆脆,白內層棉絮狀,有香氣;瓤囊11-12瓣;中心柱空虛,味酸甜;種子20餘粒,卵圓形,淡黃褐色。果熟期12月中旬。

柑核生長環境

主要分佈於珠江三角洲一帶,以新會、四會栽培最多。廣州近郊也有栽培。

柑核相關論述

論柑核功用與宜忌,趙其光:“柑核,功同青皮而核象腎,功專在下。以上諸病,皆腎與膀胱之氣化鬱以病乎肝也。此味肝腎同治,故功專,但實證為宜,虛者禁用,以味苦大傷胃氣也。”(《本草求原》)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編著.《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 2.    徐君.《中藥圖譜 彩色圖文版》:中醫古籍出版社 ,2003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