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海

(老舍文學作品)

鎖定
《林海》是老舍寫作的一篇散文作品,這篇課文講了大興安嶺的景物及其在國計民生中的作用,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由衷的喜愛之情。 [1-2] 
作品名稱
林海
作    者
老舍 [3] 
作品出處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材 [1] 
文學體裁
散文
朗讀人
曉澄 [4] 
ISRC
CN-M01-02-308-02/A.H [4] 
描述景點
大興安嶺

林海簡介

老教材小學語文人教版第11冊課文第2課 [5-6]  (由曉澄朗讀 [4]  )、浙教版老教材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13課、九年義務小學語文五年級上第15課。新教材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選讀課文第一課 [1]  [7] 

林海《林海》

老 舍
我總以為大興安嶺奇峯怪石高不可攀。這回有機會看到它,並且走進原始森林,腳踩在積得幾尺厚的松針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證實這個悦耳的名字是那樣親切與舒服。
大興安嶺這個“嶺”字,跟秦嶺的“嶺”大不一樣。這裏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着的,順着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境。多少條嶺啊,在疾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看也看不完,看也看不厭。每條嶺都是那麼温柔,雖然下自山腳,上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峯突起,盛氣凌人。
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的確是林海。羣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種綠顏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夠描繪出這麼多的綠顏色來!
興安嶺上千般寶,第一應誇落葉松。是的,這裏是落葉松的海洋。看,海邊上不是有些白色的浪花嗎?那是些俏麗的白樺,樹幹是銀白色的。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上的浪花嗎?
兩山之間往往流動着清可見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啊!我是愛花的人,到這裏卻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兒來。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樺為裙,還穿着繡花鞋。連樹與樹之間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開着各種小花,招來各色的小蝴蝶——它們很親熱地落在客人身上。花叢裏還隱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紅豆,興安嶺中的酒廠所釀造的紅豆酒,就是用這些小野果釀成的,味道很好。
看到那數不盡的青松白樺,誰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市用過這裏的木材呀!大至礦井、鐵路,小至椽柱、桌椅。千山一碧,萬古長青,恰好與廣廈、良材聯繫在一起。所以,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並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親切、舒服。
及至看到了林場,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我們伐木取材,也造林護苗,一手砍,一手栽。我們不僅取寶,也做科學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夠萬古長青,而且可以綜合利用。山林中已經有不少的市鎮,給興安嶺增添了新的景色,增添了愉快的勞動歌聲。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們感到親切、舒服呢?我不曉得當初為什麼管它叫做興安嶺,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3] 

林海文章賞析

這篇課文講了大興安嶺的景物及其在國計民生中的作用,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由衷的喜愛之情。
大興安嶺的景物,先講“嶺”。“嶺”的主要特點是温柔。這一特點是通過同秦嶺的對比突出的。“孤峯突起”“盛氣凌人”“雲橫秦嶺”,都描寫了秦嶺的高大、突兀、險峻;而大興安嶺的嶺,卻“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每條嶺都是那麼温柔”,“誰也不孤峯突起,盛氣凌人”。“嶺”的另一個特點是連綿不斷,形態各異:“在疾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這裏的嶺的確很多,橫着的,順着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再講“林”。林的顯著特點就是像大海,因此稱之為林海。“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突出了林海的一望無際和蒼翠碧綠。“羣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裙”,又“像海邊的浪花”,進一步突出了林海的特點。然後講“野花”。野花的特點是種類多。“我是愛花的人,到這裏我卻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兒來”,可見野花的種類非常之多。最後,作者把大興安嶺比作一個温柔、美麗的姑娘,説它“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着繡花鞋”,這顯然是對大興安嶺景物的綜合,滲透着作者無限的喜愛之情。
遊覽大興安嶺的感受,作者概括為四個字:親切、舒服。“親切、舒服”,在課文中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寫作者親眼看到大興安嶺,並且走進原始森林,腳踩在積得幾尺厚的松針上,手摸到那些古樹時。由於大興安嶺跟自己印象中的“奇峯怪石,高不可攀”的嶺截然不同,“每條嶺都是那麼温柔”,自然會使作者產生一種“親切、舒服”的感受。第二次是在描繪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然後講由這些景物產生的聯想時。大興安嶺的景物不僅可供人觀賞,它還為祖國建設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可見,大興安嶺的景物已同祖國建設結為一體,想到這些,作者覺得大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心中自然感到親切、舒服。第三次是在參觀林場後。參觀林場之後,“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這是因為在林場看到了“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人們不僅伐木取材,而且造林護苗,使林海萬古長青。 [2] 

林海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説家、文學家戲劇家被稱為“人民藝術家”。1948年唱過黃梅戲,受到嚴鳳英的表揚。由於文革期間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於北京西北的太平湖,享年67歲。
參考資料
  • 1.    語文六年級上冊課標版  .老百曉在線[引用日期2017-10-31]
  • 2.    教材理解  .老百曉在線[引用日期2017-10-31]
  • 3.    課文原文  .老百曉在線[引用日期2017-10-31]
  • 4.    曉澄、陸洋朗讀,魏丹審聽.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文朗讀帶 第十一冊.北京:人民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2002
  • 5.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室.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 第十一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 6.    語文第十一冊  .老百曉在線[引用日期2017-10-31]
  • 7.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語文六年級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017-6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