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如稷

鎖定
林如稷(1902.8.27-1976.12.10),現代作家,文學翻譯家,教授。四川省資中縣城內人。早年在四川讀私塾、小學、中學,1919年夏隨家到北京,次年入北京高師附中。受“五四”運動的影響,試寫新詩和散文,發表在《晨報》副刊上。1921年考取上海中法通惠工商學院,因愛好文藝,與陳翔鶴、馮至等人創辦同人文藝刊物《淺草季刊》。1923年赴法留學,先後在里昂大學、巴黎大學選修法科、文科,自修法國文學等課程,經常郵寄文稿給《沈鍾週刊》。1930年回國,次年到北京中法大學任教。1936年譯成左拉的《盧貢家族的命運》。1937年秋日寇侵佔北京後,拒絕中法大學的續聘回四川,到光華大學和四川大學執教。抗日戰爭勝利後,受陳翔鶴、沙汀等人影響,參加了當時的“反美蔣”、“爭民主”的運動。1948年春幫助幾個進步青年編綜合月刊《民訊》。解放後一直在四川大學中文系執教,先後擔任過系主任、現代文學教研室主任,教授現代文學、寫作實習、魯迅研究等課程。1950年至1960年兼任過成都市文化局副局長,曾被選為成都市人民代表,市政協委員,四川省一、二、三屆人民代表,四川省第三屆人民委員會委員。在教學工作之餘,先後寫了些小説、散文和關於魯迅研究的論文。此外還完成了描寫清末四川大足縣餘棟成農民起義的電影文學劇本《西山義旗》。1960年患重病後在左手癱瘓,腿腳不靈的情況下,仍要求擔任指導青年教師和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後來又抱病參加了教學工作和《魯迅小説選》的部分註釋工作。 [1-3] 
中文名
林如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2年8月27日
逝世日期
1976年12月10日
出生地
四川資中
代表作品
《西山義旗》
《仰止集》

目錄

林如稷人物生平

林如稷,資中縣人,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生。其父林冰骨,清末秀才,曾於1902年到日本留學,在日留學期間參加同盟會,回國後曾任同盟會四川分會負責人。林如稷少年時代深受其父的影響,接觸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 [4] 
1917年秋,林如稷考入成都聯合縣立中學。1919年春,他隨父母到北京,在北京正志中學讀書,後轉入北京高師附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啓示下,林如稷開始文學創作,著有小説《伊的母親》、《死後的懺悔》,先後發表於1920年12月17日和1921年1月19日《晨報》副刊。其早期作品一開始就注意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大膽地揭露社會矛盾。他還積極參加進步學潮,經夏康農介紹,加入“少年中國學會”。1921年4月,林如稷考入上海中法通惠工商學院工預科,仍熱心文學創作。1922年,林如稷作為發起人,同陳翔鶴鄧均吾陳煒謨馮至等在上海成立“淺草社”,編輯出版《淺草》季刊,此刊共出4期,其中第1、3期由林如稷主編。在這期間,還撰寫小説、詩歌、散文,大都發表於《淺草》季刊。其中小説《將過去》刻畫了一個消極、頹唐但又不甘墮落的青年知識分子形象,後被魯迅編選入《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説二集》。 [4] 
1923年,林如稷參加中法通惠工商學院學潮,並被推選為到北京請願的三位代表之一,因此被校方開除。旋即籌備赴法國留學。 [4] 
1923年底到1930年6月,林如稷先後在法國里昂大學巴黎大學法科和文科聽課,並自修經濟史和近代法國文學等課程。在法期間,他支持同學敬隱漁魯迅的作品翻譯成法文,介紹給羅曼·羅蘭主編的《歐羅巴》雜誌。其中《阿Q正傳》第一次被介紹到西方,並且得到羅曼·羅蘭的高度評價。 [4] 
1930年7月,林如稷歸國。次年7月,由劉為濤楊晦介紹,任北平中法大學經濟系教授,講授經濟史。 [4] 
林如稷譯著《盧貢家族的家運》 林如稷譯著《盧貢家族的家運》
“淺草社”在1925年時改為“沉鍾社”,出版《沉鍾》週刊,後至第12期停刊。1933年,林如稷與楊晦等復刊《沉鍾》,改為半月刊,從第13期(復刊號)一直出到第34期,1934年因戰事而終止。復刊後的《沉鍾》仍然每期都寄給魯迅。“淺草社”、“沉鍾社”先後存在11年,魯迅盛讚:“沉鍾社確是中國最堅韌,最誠實,掙扎得最久的團體。在這期間,林如稷除寫小説、散文外,主要從事外國文學翻譯。他翻譯有左拉的長篇小説《盧貢家族的家運》(商務印書館1936年出版,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重印)及匈牙利、蘇聯作家的小説多篇,刊載於《沉鍾》。 [4] 
1937年7月底,北平為日軍侵佔,林如稷於8月回成都。1938年秋,由周太玄介紹到四川大學經濟系教經濟史。不久,參加反對國民黨官僚程天放任川大校長的風潮,憤然離職。後掛名為大康公司昆明分公司、成都分公司經理,實際從事左拉作品的翻譯和評介工作。 [4] 
1945年,林如稷在友人陳翔鶴、沙汀李劼人的影響和鼓勵下,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都分會的活動。1945年至1949年幫助華西協合大學幾位進步青年編輯綜合月刊《民訊》,該刊出至第5期被迫停刊。他還為進步刊物撰寫短論、詩歌、雜文,曾將其舊體詩編選成冊,名為《待旦室詩草》,以示對光明的嚮往。 [4] 
林如稷著電影文學劇本《西山義旗》 林如稷著電影文學劇本《西山義旗》
1949年底成都解放,林如稷重回四川大學任中文系教授,教現代文學、世界文學史和寫作實習等課程,並在1952年至1955年間任系主任。1950年至1960年間,他還兼任成都市文教局、文化局副局長。又曾任第一屆成都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第一、二、三屆四川省人大代表,第三屆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文聯常委,四川省志編委等職。著有電影文學劇本《西山義旗》、魯迅研究論集《仰止集》及文藝評論和散文數篇。 [4] 
“文化大革命”期間,林如稷身心遭受摧殘,仍對未來充滿希望,寫下了“莫言垂老貪微命,留待春來聽杜鵑”詩句。1976年12月10日林如稷逝世。198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唐正序編選的《林如稷選集》,由艾蕪作序。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