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敬隱漁

鎖定
敬隱漁(1901-約1930),字雪江,原名敬顯達,受洗名為讓-巴蒂斯特。祖籍四川遂寧縣攔江河一帶(現屬遂寧市安居區),1901年6月13日出生在遂寧縣城文星街(現屬遂寧市船山區文星街社區)的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家庭。少年時代,曾先後在四川遂寧縣城天主教堂經言學堂,四川彭縣白鹿鄉的無玷修院(相當於小學)、領報修院(相當於中學)學習,並揹着傳教士學中文、練書法、讀古今中文書,打下深厚的國學基礎。成年後,又先後在上海的中法國立工業專門學校(簡稱“中法工專”,校址現為上海理工大學)工科,法國的里昂大學文學系、巴黎大學心理系、里昂中法大學文科學習 [1-2] 
敬隱漁,這位為中國和法國文學事業努力奮鬥的作家兼翻譯家,他的名字總是與法國的偉大作家,1915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1944)緊密聯繫在一起。
中文名
敬隱漁
別    名
敬顯達、敬雪江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四川遂寧
出生日期
1901年6月
逝世日期
約1930
畢業院校
里昂大學
巴黎大學
職    業
作家、翻譯家

敬隱漁傳奇經歷

敬隱漁成名之前

北京大學法文系學習的説法更接近於一種傳言:事實上,敬隱漁於1922年春從重慶乘船來到上海,抱着當兵工廠廠長的志向進入中法國立通惠工商學校(1923年改名“中法國立工業專門學校”,簡稱“中法工專”,上海理工大學前身之一)工科學習。不過最終,他轉投身於文壇,首先加入了同為四川人的郭沫若為首的創造社,繼而又和魯迅支持的文學研究會關係密切 [2-3] 

敬隱漁成名起因

敬隱漁真正引起中國文學界關注是在1924年的7月,法國大文豪羅曼·羅蘭給他寫了一封信,並被刊登在《小説月報》上。當時的羅曼·羅蘭,備受茅盾推崇,在中國已經享有很大的聲譽,然而卻是敬隱漁最先把羅曼·羅蘭的文學鉅著《約翰·克里斯多夫》部分翻譯成了中文。1925年他創作發表了四個短篇小説,收錄在《瑪麗及其他故事》這本書裏,

敬隱漁前往歐洲

同年年底離開祖國,前往歐洲。在1925年到1928年10月也就是他正式成為里昂中法大學寄宿生之前的這段時間裏,敬隱漁遊歷到過瑞士,並在那裏遇見了羅曼·羅蘭;他在里昂和巴黎都居住過。敬隱漁把魯迅的文章翻譯成法語,發表在由羅曼·羅蘭創立的《歐羅巴》雜誌上。他和魯迅一直保持着書信往來,是第一個把魯迅的短篇小説《阿Q正傳》翻譯成法語的人。同一時期,他還完成了亨利·巴爾布斯(Henri Barbusse)《光明》的中文譯本,並編輯了《中國當代短篇小説家作品選》(1929年)。1928年10月16日,敬隱漁通過了法語水平書面測試,被裏昂中法大學正式錄取,註冊號243。

敬隱漁晚年之謎

敬隱漁身染性病,雖然在羅曼·羅蘭的資助下進行過治療,但是病痛卻無時無刻不在折磨着他。1930年1月10日,因病被迫離開了法國,同年2月15日抵達上海 ,不久後便投入法國作家巴比塞(Henri Barbusse)長篇小説《光明》的“移譯”工作。同年11月其《光明》譯本由上海現代書局出版。1931年前後,敬隱漁神秘消逝,成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疑案,至今仍未水落石出 [1-2] 

敬隱漁後世紀念

敬隱漁相關著作

《敬隱漁傳奇》,張英倫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 [4] 

敬隱漁學術研討會

2016年11月5日,敬隱漁學術研討會在遂寧市康年大酒店隆重舉行。此次研討會上,與會的專家學者們從敬隱漁生平事蹟、與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親密關係以及敬隱漁研究方向等進行熱烈的研究和討論 [5] 

敬隱漁生平展

2016年11月5日上午,敬隱漁生平展在四川省遂寧市美術館“問梅館”開展。展覽現場很多都是珍藏版、甚至孤品的珍貴影印,分幾個板塊講述了敬隱漁的短暫卻輝煌的一生 [6] 

敬隱漁《給瑪麗的信》

2016年11月5日、6日,取材於敬隱漁小説《瑪麗》及張英倫先生著作《敬隱漁傳奇》改編的話劇《給瑪麗的信》在四川省遂寧市川劇團內上演。該話劇共分四幕,主要以敬隱漁與瑪麗之間的書信來往貫穿整個故事,劇中人物個性鮮明,演員表演真切。在近一個小時三十分鐘的時間裏,一幕又一幕精彩的故事情節,真切地再現敬隱漁短暫傳奇的一生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