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林一心

(原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原黨組副書記)

鎖定
林一心,曾任任福建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中共福建省委常委、書記處書記,福建省政協副主席,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共七大、十二大代表。中紀委委員。
中文名
林一心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福建省永春縣
出生日期
1912年
逝世日期
2010年
職    業
檢察長
畢業院校
福建省立第十初級中學
性    別

林一心人物生平

林一心(1912—2010),福建省永春縣人;曾用名林多王、林有文、林兼三、林志周;在福建省立第十初級中學讀書。
1929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外圍組織反帝大同盟,參加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秘密宣傳活動
1930年夏到中共福建省委所在地廈門,因交通線破壞而未能到達閩西革命根據地。後到上海赤色互濟會工作,參加營救被捕同志
1930年10月調到黨的秘密印刷廠工作
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5年7月因敵人的破壞與黨組織失去聯繫。在困難的情況下堅持尋找黨的關係,並通過陶行知領導的上海大場山海工學團做羣眾工作
1936年秋冬同國難救國社中的黨組織接上關係,先後擔任反帝大同盟上海大場區負責人,中共滬東區委組織部部長、區委書記
1937年奉命到浙江麗水地區做抗日宣傳工作
1938年夏秋到金華、衢州嚴州一帶活動
同年12月至1939年10月任中共浙江省金衢特別區委員會書記,負責下屬東陽、永康、蘭溪、金華、義烏、浦江、江山龍游等縣黨組織工作
1939年7月在中共浙江省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共七大代表
同月至1942年2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候補委員
1939年12月到新四軍軍部集中,任浙江七大代表小組領隊,長途跋涉13個月後到達延安
1941年1月進中共中央黨校一部學習,參加整風學習
1944年至1945年6月任中央黨校一部秘書科科長
1945年4月至6月作為華中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
同年11月至1946年10月任東北人民自治軍(民主聯軍)北安(龍江)軍區政治部主任。
林一心(右2)在在華僑大學留影 林一心(右2)在在華僑大學留影
1945年至1946年8月任中共黑龍江工委委員
1946年8月起任中共黑龍江省委委員
同年11月至1947年1月任中共嫩江省黑河中心縣工作委員會書記、北安(龍江)軍區黑河軍分區政治委員
1947年1月至9月任中共西滿分局第五地委書記、東北民主聯軍西滿軍區第五軍分區政治委員。9月起任中共黑龍江省委委員。同月至1949年2月任中共黑河地委書記、龍江軍區黑河軍分區政治委員。後南下,回到福建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廈門市委書記
1951年任中共福建省委組織部副部長
1952年任中共福建省委組織部部長、中共福建省委監委副書記
1955年3月至1956年10月任福建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1956年5月至1965年7月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副書記、書記處書記
1959年2月至1964年9月任福建省第二屆政協副主席
1959年11月至1961年3月任中共福建省委監委書記
1964年9月至1965年7月任福建省政協第三屆委員會副主席
1965年6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華僑事務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兼政治部主任,華僑事務委員會副主任(1965年7月起)。
“文化大革命”中受衝擊,1975年6月至1979年3月任中共福建省委書記處書記、省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1978年1月至1979年3月任福建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
1979年2月至1984年4月任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共七大、十二大代表
1982年9月至1985年9月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中國海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顧問
2010年3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林一心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胡錦濤江澤民吳邦國温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張勁夫彭衝劉復之王漢斌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林一心人物軼事

為華大成長傾注心血
林一心先生逝世的消息傳到華僑大學後,師生們對這位學校的創始人之一、首任黨委書記和原副董事長的離開感到無比哀痛。華僑大學發去唁電表示沉痛哀悼,並對林老家屬致以最深切的慰問。  1960年,時任福建省委書記處書記的林一心得知國家同意籌辦華僑大學,立即與幾位著名僑領為創辦華大奔走於北京、福建之間。華僑大學原校長、法學院終身教授莊善裕説:“當時全國的經濟都很困難,華大可以説是一邊建校、一邊招生、一邊教學地走上最初幾步路的。1960年9月開始招收學生,可學校都還沒校舍,當時的第一批中文系預科生只能在省內其他高校內暫時‘借住’。”正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林一心為建校全力以赴、親力親為。他多次從福州來到泉州為華大親選校址,他調來了大批領導幹部作為創辦籌備人員,他多方奔走,經中央同意從北京上海等地調來一大批名師到華大任教,令該校建校之始便人才濟濟……1978年,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的林一心任福建省復辦華僑大學工作籌備領導小組組長,為華僑大學復辦作出了重要貢獻。林一心先生還多次走訪海外僑胞、港澳同胞等,鼓勵他們支持華僑大學辦學。
在華僑大學創建、復辦的書頁中,記載了林一心嘔心瀝血的巨大貢獻,在華僑大學幾十年的發展路途中,也一直有林一心關愛的身影相伴。莊善裕回憶説,林老調到北京工作後,念念不忘家鄉和華僑大學的發展。他經常回家鄉,而每次來泉都要到華大走走、看看。“林老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非常關心青年教師和學生的思想工作和學習成長。”莊善裕説,林老每到華大必定深入到教職工當中,與青年教師和學生座談,瞭解他們的思想和生活情況。“對學生,他一方面重視人才培養,另一方面還重視思想教育,希望這些孩子日後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能做個有用的人才;對教師,他經常強調要為人師表,認為有好的老師才會有好的學生。”
林老對華大的關心和幫助幾十年如一日,華大的日益發展和更新變化也讓他倍感欣慰。“看到學校裏好多華僑捐款建設的校舍時,林老的心裏是非常開心的。”莊善裕動情地説,“可以説,華僑大學成長、發展的每個階段、每個時期都傾注了林老的許多心血,永遠值得我們懷念。”
為泉州僑務工作打基礎
“他是我們僑務界的老領導了,對家鄉泉州的僑務工作有着巨大的貢獻。我們都很想念他。”泉州市原僑辦主任曾子諒6日剛剛從菲律賓回到泉州,7日就獲悉了林老逝世的消息,他立即往北京發去了唁電。
曾子諒回憶説,1979年,時任國務院僑辦黨組書記、副主任的林一心回到泉州召開僑務工作會,貫徹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後召開的全國第二次僑代會精神,探討新形勢下如何圍繞經濟建設開展僑務工作,讓中央的僑務政策在僑鄉泉州開花結果。“林老的工作作風雷厲風行,當時立即着手為泉州僑務工作做了不少事。”曾子諒説,在泉州,林老首先着手落實中央僑務方針政策,為“文革”時期國內外華僑特別是海外歸僑的冤假錯案平反昭雪,同時為華僑到家鄉支持經濟、教育、醫療等事業建設牽線搭橋,泉州的僑務機構也是在林老的關心下建立起來的。早年,林老還指派工作人員到泉州僑務工作重點鄉石獅大侖下鄉蹲點,為以點帶面開展僑務工作積累經驗。“這些都為泉州的僑務事業打下了堅實基礎,貢獻巨大。”
在曾子諒的印象中,林老是個對國家和黨的事業無限忠誠的老領導、老同志。在生活中,是個親切隨和的老人,十分關心下屬和年輕人的工作和生活,得到了許多人的尊重和敬仰。
林一心先生的“華大心”
華僑大學首任黨委書記林一心先生,有一顆真摯的“華大心”。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華僑大學創辦起直至逝世,他一直延續着與華僑大學的不解情緣,為華僑大學的創建、復辦和建設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巨大貢獻。
1960年3月,福建省委書記處書記林一心等聽取了中僑委副主任方方關於中央要在泉州創辦華僑大學的決定及中僑委關於創辦華僑大學的基本設想的通報,對中央的決定表示熱烈擁護和全力支持。同時,林一心還與著名僑領莊希泉莊明理張楚琨等奔走於北京、福建之間,協調地方政府,支持華大創辦,為華大的籌備創辦傾注了大量心血。1960年5月,福建省委書記葉飛和林一心還親自來泉州進行勘踏視察,最後確定華僑大學建於泉州城東鄉五里亭(即現在的華僑大學泉州校區)。
創辦之初,華大面臨着“兩大難”———師資和物資,時任福建省委書記處書記的林一心為此多方奔走,專門向廖承志彙報籌備工作,獲得中央同意支持,從北京上海等地商調了一大批名師到華大任教,如韋愨、楊曾藝、麥淑良等,因此建校之初的華僑大學,可謂人才濟濟。另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物資緊缺。那時正值國家困難時期,物資非常緊張,師生副食品供應非常困難。學校向林一心報告此事,林一心把當時分管晉江地區物資供應的財貿書記王福起調來華大專管物資供應工作,學校副食品供應困難的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華僑大學籌建委員會成立,全國僑聯主席莊希泉任主任,林一心等21人任委員,負責領導華僑大學的籌建工作。1961年8月17日,中僑委、教育部聯合向國務院正式呈報《創辦華僑大學方案》,同年11月1日獲得國務院正式批准。依據該方案,華僑大學校長由廖承志兼任,黨委會書記由林一心兼任。1963年2月起,林一心任中共華僑大學委員會第一書記。
1970年,華僑大學因“文革”停辦。1978年,國家決定復辦華僑大學,福建省立即根據國務院關於復辦華僑大學的指示精神,成立了復辦華僑大學籌備領導小組,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的林一心兼任籌備領導小組組長。稍後,他調任國務院僑辦副主任,但仍然頻繁往返於北京和泉州之間,協調地方政府,支持華大辦學,為華大的復辦操心勞力。
1980年元月,華僑大學董事會成立,林一心從這一“協助政府辦好華僑大學,對華僑大學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實質性的支持,對學校重大事務起決策和審議的作用”的機構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其中擔任重要職位,先後當選為華僑大學第一、二、三屆董事會副董事長,第四屆董事會董事,第五屆董事會榮譽董事。此外,他還擔任華僑大學校友總會名譽會長。
學校工作慢慢步入正軌之後,林一心來華大次數就少了,因人在北京,年事也高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家鄉和華大的發展建設,經常打電話來學校,且每年至少來華大一次。林一心的親侄子、華大退休教師林恆曾聽林老説,“其他的會可以不去,華大的董事會必須要來”。
而每到華大,林一心必定深入到教職工當中,與青年教師和學生座談,瞭解他們的思想和生活情況。華大退休教師鄭士圻一家四代都與林一心交往密切,鄭士圻的兒子鄭立新要去日本留學,林一心認為祖國很需要人才,一再交代“出國一定要回來為祖國服務”。鄭立新按照要求,留學完即回到華大任教,並承擔學生管理工作。為此,林一心專門給鄭立新寫了一封長信,字字語重心長,教導鄭立新如何做青年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