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枕戈待旦

(漢語成語)

鎖定
枕戈待旦(拼音:zhěn gē dài dàn)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西晉·劉琨《與親故書》。 [1]  [3] 
“枕戈待旦”的原義是枕着武器等待天明;形容時時警惕,準備作戰,不敢安睡;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1] 
中文名
枕戈待旦
拼    音
zhěn gē dài dàn
近義詞
枕戈坐甲枕戈以待
反義詞
醉生夢死高枕無憂
注音字母
ㄓㄣˇ ㄍㄜ ㄉㄞˋ ㄉㄢˋ
成語出處
《與親故書》
語法結構
連動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狀語

枕戈待旦成語出處

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西晉·劉琨《與親故書》)。 [1] 
後人據此提煉為成語“枕戈待旦”。 [3] 

枕戈待旦成語故事

東晉人祖逖和劉琨,都是性格開朗、仗義好俠的志士。年輕時不但文章寫得好,而且都喜歡練武健身,決心報效祖國。當時,晉朝表面上還管轄着中原大地,但實際上已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了。祖逖和劉琨一談起國家局勢,總是慷慨萬分,常常聊到深夜。 [3] 
一天,祖逖又和劉琨談得十分興奮,劉琨不知什麼時候睡着了,祖逖卻久久沉浸在談話的興奮之中,不能入睡。“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雞叫了起來,祖逖一躍而起,踢醒了劉琨:“聽,這雄雞啼鳴多麼振奮人心呀,快起來練劍吧!”於是,兩人操起劍來,在高坡上對武。從此,他倆每天清早聽到頭一聲鳴叫,一定來到荒原上抖擻精神練起劍來。 [3] 
劉琨被祖逖的愛國熱情深深感動,決心獻身於祖國。一次他給家人的信中寫道:“在國家危難時刻,我經常‘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睡覺等待天明),習武健身,立志報國,常擔心落在祖逖後邊,不想讓他起在我前面。” [3] 

枕戈待旦成語寓意

祖逖“聞雞起舞”,劉琨“枕戈待旦”,他們都有憂國憂民之心、報國之志,終成就大事,流芳百世。正如曹植在《白馬篇》中所説:“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其實,劉琨臨危受命赴晉陽之時,就對險惡的前程早有預料,並做好了以死報國的準備。正是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幫助他完成了報效祖國的使命。 [2] 

枕戈待旦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枕戈待旦”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形容時時警惕,準備作戰,不敢安睡。 [1] 
  • 運用示例
南北朝·蕭子顯《南齊書.褚淵傳》:“常時懼惑,當慮先定,結壘新亭,枕戈待敵,斷決之策,實有由然。” [3] 
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丙集》:“靖康之禍,孰不痛心疾首!……誠枕戈待旦、思報大恥之時也。” [3] 
清·張廷玉等《明史吳良傳》:“夜宿城樓,枕戈達旦,訓將練兵,常如寇至。” [3] 
現代文學家魯迅《準風月談·衝》:“我先前只知道武將大抵通文,當‘枕戈待旦’的時候,就會做駢體電報,這回才明白雖是文官,也有深諳韜略的了。” [1] 
參考資料
  • 1.    枕戈待旦  .漢典[引用日期2014-11-08]
  • 2.    新家庭書架編委會著. 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新[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8.01:260
  • 3.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時機篇 2[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3: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