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松林書院

鎖定
松林書院建於北宋仁宗年間。明正德年間,更名“松林書院”,沿用。松林書院作為青州治學、教育勝地,歷經了千年滄桑。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西學衝擊下,書院被廢除,改為青州公立中學堂。民國三年又改名山東省第十中學,校園擴建到書院以外地域。教育總長蔡元培曾親題“勤樸公勇”牌匾作為校訓,高懸門上。新中國成立後,再改名山東省立青州中學。此後數易其名。1986年,正式定名青州市第一中學
中文名
松林書院
原    名
矮松園
來    源
院內對植古松二株
始建時間
北宋仁宗年間

松林書院名字起源

松林書院 松林書院
書院建於北宋仁宗年間,因院內對植古松二株,幹矮枝闊,故名“矮松園”。明正德年間,更名“松林書院”,沿用 [1] 

松林書院史料記載

據《青州史話》記載,宋仁宗曾御賜“矮松園”五經四書一宗,並詔示各州效仿青州,辦儒學,以為朝廷造就人才。明憲宗成化五年(1469),青州知府李昂將府治儀門之左的“名宦祠”,移建於矮松園,並改稱“名賢祠”,以祭祀宋代13名德政顯赫的青州知府,其中包括大家所熟知的寇準范仲淹歐陽修等政要文人。明正德十年,青州知府朱鑑又移“鄉賢堂”於此,以祀王曾、石茂華等當地名士56人。“松林書院”作為古代一處治學、教育之勝地,哺育名儒之搖籃,備受歷代朝野人士的青睞。 [2] 
書院有教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但主要還是通過教學來傳承文化。十三賢中的王曾為青州人,宋真宗鹹平五年(1002)狀元及第,官至宰相,封沂國公。松林書院的地面是王曾少年時代的讀書處。

松林書院學校環境

書院已是一所佔地100餘畝、有42個班的高級中學,環“松林書院”已建起教學樓、實驗樓、圖書樓、辦公樓宿舍樓以及融禮堂、餐廳階梯教室電化教室於一體的綜合大樓。修復後的松林書院,雕樑畫棟古柏競翠,更顯莊重典雅。植根於我國傳統儒學的這所老校,形成了治學嚴謹、刻苦勤奮而在新的歷史時期又不乏開拓創新的良好校風。 [2] 

松林書院歷史沿革

光緒二十七(1901)年,清廷諭令“各省、府、州、縣,大小學堂一律改為高等、中等、小學堂……”於是,廢科舉,興學堂,厲行新政的變革,在舉國上下展開。青州知府曹允源,於次年將青州松林書院改為青州府官立中學堂。曹允源字根蓀,江蘇蘇州人,是由京官外放山東青州知府的。在學堂監督法小山受聘濟南高等師範學堂後,他便寫信給他的親家翁——蘇州城內的名宿彭誦田老先生,讓他舉薦一位年輕練達、能中西融會貫通的鄉人,來青州中學堂做監督。彭誦田老先生經多方考察,舉薦了蘇州名士、後成為中國近代文學史上頗負盛名的鴛鴦蝴蝶派作家、中國新聞史上的知名報人包天笑先生。 [3] 
據《光緒益都縣圖志》卷13《營建志上》載:“十三賢祠,在松林書院。明成化五年(1469年)知府李昂奏請立祠。”該祠祭祀宋代十三位德政顯赫的青州知州——王曾、寇準、曹瑋龐籍程琳、范仲淹、李迪、富弼、歐陽修、吳奎、趙抃、張方平、劉摯,為書院學子們樹起效法楷模。 [3] 
松林書院作為青州治學、教育勝地,歷經了千年滄桑。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西學衝擊下,書院被廢除,改為青州公立中學堂。民國三年(1914年)又改名山東省第十中學,校園擴建到書院以外地域。教育總長蔡元培曾親題“勤樸公勇”牌匾作為校訓,高懸門上。 [1] 
新中國成立後,再改名山東省立青州中學。此後數易其名。1986年,正式定名青州市第一中學。 [1] 

松林書院相關建築

松林書院設施

松林書院的古代建築保存相當完整。二進院落。主要建築如大門、十三賢祠(前講堂)、四照亭、後講堂集中於中軸線上,齋舍分列兩側,院牆環護。一色的磚木結構,隔扇、檻窗為硃砂色,餘皆為青灰色。由廳堂軒廊構圍的庭院幽靜而寬敞,花草茂盛,古柏成林,碑石、讀書枱隱藏其中。 [2] 
求索亭建於1992年校慶之時,是一仿古建築,可謂“檐牙高啄,鈎心鬥角”。名曰“求索”,意寓從古到今有無數仁人志士不畏“路漫漫其修遠”,而“上下求索”,在此地或潛心求學,鑽研砥礪,胸懷匡世濟民之志;或慷慨陳詞,指點江山,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 [3] 
亭中銅鐘是百年校慶時老校友劉愛蓉、王立華捐贈,表達了一中學子對母校的一片赤誠之心。
亭側各有一棵亭亭如蓋、翠綠欲滴的芭蕉樹,觀之令人賞心悦目;亭上覆有如蓋松蔭,靜坐亭中,側耳可聽松濤陣陣。一中學子多喜在此晨讀靜思,感受書院那厚重的歷史感和濃郁的文化氣息,領悟先賢們“上下求索”的精神。 [3] 
四棵參天古柏均是康熙三十年間所植,距今已有三百一十年的歷史,它們是書院滄桑鉅變的歷史見證。東南的一棵柏樹蒼鬱青翠,冠蓋如雲;造型美觀,猶如展翅欲飛的雄鷹。東北的一棵柏樹半枯半榮,枯枝盤旋虯曲,蒼黑遒勁;綠葉形如團扇,附於其上,集力與美於一身,最為奇絕。左側兩棵雖已枯死多年,但仍卓然挺立。攀援的凌霄花周匝其身,以柔襯剛,更顯其蒼勁挺拔。最奇處是,雖是枯柏但綠葉繞身,紅花滿頭。每年從仲夏到仲秋時節,枯柏上綴滿隨風搖曳的火紅的凌霄花,又別有一種景緻。 [3] 
正北方的是松林書院的正堂。正堂是一仿古建築,是1992年校慶時依據原貌翻修而成的。青磚黑瓦,朱棟畫梁,在現代建築的映襯下,更顯得古樸典雅,凝重深沉,散發出深重的歷史感和濃厚的文化氣息。屋脊高聳,顯示出古建築的氣派、威嚴;龍頭雄踞,鎮守着這千年書院。造型奇特、雄然端立的脊獸迎接着八方來賓,“花開富貴”、“雙龍戲珠”的磚雕,預示着吉祥如意。 [3] 
正堂在百年校慶時曾設為校史展覽館,“歷盡滄桑積跬步與時俱進,崢嶸歲月承大業百年輝煌”的對聯是原省委書記梁步庭所題。館內所展內容展示了松林書院自宋代“矮松園”到解放前夕的沿革變遷的情況,以及在此期間發生的重大事件和活躍着的重要人物、社會團體。如十三賢、包笑天、鄧恩銘、王盡美等。館內有詳盡的圖片文字資料。 [3] 
後院東廂房百年校慶時曾設為校史展覽二室,所展內容展示了自閻石庵校長到王駿華校長任職期間,學校發生的重大變革,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在此期間獲得國家級、省級榮譽的優秀教師的代表。
後院西廂房百年校慶時曾設為校史展覽三室,所展內容是自1997年郝學會校長上任以來青州一中的重大改革和新貌。 [3] 
正堂的東側是一建築風格獨特連山遊廊。綠樹環繞中的石碑記載了校舍改造和松林書院修復的情況。此碑立於1992年校慶之時。九十週年校慶時省委書記姜春雲,省長趙志浩曾親筆題詞,“桃李滿園”即省長趙志浩親筆所題。遊廊下的碑刻多是明清兩代的古蹟,或記事詠物,記寫書院的歷史變遷;或弔古懷今,抒發對先賢的仰慕之情。各位遊客請自行觀賞。 [3] 
正堂的西側是王曾讀書枱。有“三元及第的一代賢相”、宋朝宰相王曾的漢白玉半身雕像。還有 “王沂公讀書枱”。此台是1991年復建松林書院時在舊址上新築。台用青石砌成,既古樸又不乏典雅。拾級而上,上有石桌、石凳,後有翠竹簇擁。憑欄而立,可遊目騁懷。可見“三元及第的一代賢相”王曾用功讀書之情景。 [3] 

松林書院辦學

因書院官辦,山長自然由官府任免。山長主持教學,如不實心教誨,即行辭退,另擇名師。設首士一名,負責辦理生員的生活事物;設學長一人,辦理生員的學習事宜。教學目的以應對三年一次的鄉試為主。招收的學生是經童試合格的生員。此外,還組織已入學的秀才定期到院聽課,參加每月一次的考試,批閲他們的作文(史稱“文生月課”)。成績列一、二等者發給膏火銀。每月朔、望,要舉行祭祀儀式,山長生徒淨身更衣,依序祭拜,並由山長逐一宣講先賢的德行,勉勵學生髮奮苦讀,做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2] 

松林書院文化遺產

松林書院 松林書院
舉人試卷
松林書院的校史展覽室裏,有清同治間邱端玉(字錦方,光緒八年清益都舉)徐增錦、李秉善(光緒31年)的舉人試卷2份。試卷書寫精美,極有收藏價值,不可多得。在《齊魯書畫家匯傳》有名。
還有康熙26年吳見思刻板評點吳留村、清或民國時期的書法對聯、清信札2張(一份)、清花壽山信札2張 、清代書法4條、北魏佛教供養人拓片2份(原拓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