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甲村

鎖定
東甲村位於新會城區的東面,臨近江門大道會城段出入口和新會城軌站。東甲村以梁姓為主,也有少數李姓林姓。現有人口7500人,分16個村民小組。村委會每年經濟收入約1000萬元,村民小組每年經濟收入約1000萬元。現有農用土地面積5142畝,人均農用土地面積0.62畝。新會東甲村在歷史上是著名的柑橘種植基地,東甲的“甲”有“甲地”之意,意為“一等的土地”。此地原為海邊沙洲,經歲月沉澱,漸成膏腴沃壤,特別適宜種植。東甲是傳統新會柑種植基地,清朝時曾被指定為朝廷貢品。
中文名
東甲村
外文名
DongJia Village
別    名
東源鄉(源清)
行政區類別
鄉村
所屬地區
江門市新會區會城鎮
地理位置
粵臍
面    積
約 7600 畝
政府駐地
東甲村委會
電話區號
0750
郵政編碼
5291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7500 人
著名景點
梁氏祖祠
衝口天后廟
文武廟
德志梁公祠等
火車站
新會站
車牌代碼
粵J
地區生產總值
約 0.1 億元
方    言
粵語-四邑片-四邑話/廣府片-廣州話
學    校
東甲小學和源清中學
主要姓氏
南宋度宗鹹淳十年(即公元1274年),梁萊莘(字靖安,號衍基堂)立村,至今(2020年)已有七百四十七年。始曰“東源久遠,甲族清和。”故取名東甲。東甲鄉舊屬源清鄉,今東甲傳承源清鄉,東甲中學稱“源清中學”。“源清”一名歷史久遠,源自明清兩代實行都圖制,明萬曆新會縣誌·輿地略下》記載,“附郭坊(都)三:曰宣化,曰源清,曰禮義。”“……東西二甲村,皆為源清。”
東甲祖祠衍基堂 東甲祖祠衍基堂
進入民國,廢除源清3坊(都),以原“源清坊”的部分村莊組建“源清鄉”,源清鄉鄉公所就設在東甲湧口(衝口)接源社梁氏祖祠。據1947年時的調查資料記載。源清鄉有12保,第一保至第五保為東甲,第六、七保為西甲村,第八、九、十保為靈鎮村,第11、12保為大滘村。從那時起,東甲歷經多次更名,現在東甲又分為三小村隊。
東甲鄉地方村間有特色建築,如梁氏祖祠、衝口王母廟文武廟、德志梁公祠等。
東甲村新牌坊 東甲村新牌坊
東甲村新牌坊 東甲村新牌坊
東甲村“趙州橋”(2010年照,已拆) 東甲村“趙州橋”(2010年照,已拆)
新會東甲茶枝柑 新會東甲茶枝柑
新會東甲村居民福利房 新會東甲村居民福利房
新會東甲村居民福利房 新會東甲村居民福利房
東甲第十隊生產隊 東甲第十隊生產隊
東甲村現有人口約7500人,分16個村民小組。16個生產隊又分三個村堂口:“匯源坊(星)”、“衝口廟(天)”和“金祐堂(金)”。東甲村委會每年經濟收入約1000萬元,村民小組每年經濟收入約1000萬元。現有農用土地面積5142畝,人均農用土地面積0.62畝。1999年5月,鄉政府定為“東甲村民委員會”人民政府。改革開放以來,東甲村充分利用東甲村人緣地利優勢,大力對外招商,積極引進外資,取得了可喜的業績。全村人用拼搏精神辦起工業區,主要企業涉及五金、紡織、電子、食品、製衣等領域,產品暢銷世界各地。
廣東有”三寶“,”廣東三寶“之中的陳皮以新會陳皮為最佳。新會陳皮是新會著名土特產,已有700多年生產歷史,清朝時新會陳皮還作為貢品上貢朝庭。新會陳皮中,東甲陳皮為上品,受到國內外華僑同胞稱讚。每年東甲甜柑紅果收成之時,都會吸引各地人士前來購買。然而隨着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東甲村種植新會柑的面積變得越來越少,正宗的東甲陳皮很少。現在,新會東甲盛行柑普茶
東甲村端午節賽龍舟有着300多年曆史,東甲村委會(三個堂口三條龍舟)組成東甲飛龍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一和五月初五都會舉辦龍舟賽。每到端午節前後,東甲村村民先把埋在河涌裏的龍舟挖出來迎龍舟。到龍舟比賽時,都能吸引奇榜村都會村泗丫村帝臨、大滘村等周邊村落的羣眾和攝影愛好者前來圍觀,熱鬧非凡。
東甲飛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