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團堡鄉

鎖定
東團堡鄉,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轄鄉,地處淶源縣東北部,東與淶水縣接壤,南連烏龍溝鄉,西鄰上莊鄉,北接蔚縣草溝堡鄉。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1.9千米, [1]  總面積194平方千米。2018年末,東團堡鄉户籍總人口15191人。 [2] 
1953年,建東團堡鄉。1958年9月,設東團堡公社。1983年2月,復為東團堡鄉。 [1]  截至2020年6月,東團堡鄉轄19個行政村, [3]  鄉人民政府駐東團堡村。 [1] 
東團堡鄉農業主產玉米、穀子、莜麥、馬鈴薯等。2011年,東團堡鄉農業總產值1899萬元,工業總產值5562萬元;財政總收入179萬元。 [1]  2018年,東團堡鄉有工業企業20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7個。 [2] 
中文名
東團堡鄉
行政區劃代碼
130630206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
地理位置
淶源縣東北部
面    積
194 km²
下轄地區
1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東團堡村
電話區號
0312
郵政編碼
074300
車牌代碼
冀F
人    口
15191人(2018年末户籍總人口)

東團堡鄉歷史沿革

東團堡鄉
東團堡鄉(2張)
清朝末年,屬東鄉。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淶源縣抗日民主政府六區。
1953年,建東團堡鄉。
1958年9月,設東團堡公社。
1983年2月,復為東團堡鄉。
1993年4月,西團堡鄉併入。 [1] 

東團堡鄉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東團堡鄉轄東團堡、袁家、五節崖、侯家溝、紅花峪、東坡、連巴嶺、卸甲溝、楊莊、北李莊、箭桿河、北辛莊、湯之嶺、大道溝、西團堡、北王家灣、杆樹底、北梁家莊、養老河19個村民委員會。 [1] 
截至2020年6月,東團堡鄉轄19個行政村, [3]  鄉人民政府駐東團堡村。 [1] 
東團堡鄉區劃詳情
東團堡村
袁家村
楊家莊村
湯子嶺村
杄樹底村
五節崖村
東坡村
北李莊村
大道溝村
梁家莊村
侯家溝村
連巴嶺村
箭桿河村
西團堡村
養老河村
紅花峪村
卸甲溝村
北辛莊村
北王家灣村
——

東團堡鄉地理環境

東團堡鄉位置境域

東團堡鄉地處淶源縣東北部,距淶源縣人民政府45千米,東與淶水縣接壤,南連烏龍溝鄉,西鄰上莊鄉,北接蔚縣草溝堡鄉。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1.9千米, [1]  總面積194平方千米。 [2] 

東團堡鄉地形地貌

東團堡鄉境內大部分為山區小盆地,地勢略為北高南低。 [1] 
東團堡鄉 東團堡鄉

東團堡鄉氣候

東團堡鄉屬暖温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季風氣候顯著。春季,平均氣温9℃,平均降水量64.6毫米;夏季,平均氣温21.7℃,平均降水量379.0毫米;秋季,平均氣温7.8℃,平均降水量85.0毫米;冬季,平均氣温-6.7℃,平均降水量8.7毫米。年日照時數累年平均2780.6小時,日照率為62%;平均年無霜期為160天,全年主導風向為西北西,年平均風速為6.8米/秒。

東團堡鄉自然災害

東團堡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風災、冰雹、低温、雷擊等。 [1] 

東團堡鄉自然資源

東團堡鄉主要自然資源有鐵礦,集中分佈在連巴嶺、東團堡、侯家溝一帶。已探明地下儲量5000萬噸。 [1] 

東團堡鄉人口

截至2011年末,東團堡鄉轄區總人口1492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500人。另有流動人口800人。總人口中,男性7890人,佔52%;女性7030人,佔48%;14歲以下252人,佔1.7%;15~64歲9685人,佔64.9%;65歲以上4983人,佔33.4%。總人口中均為漢族。2011年,東團堡鄉人口出生率7.51‰,人口死亡率4.99‰,人口自然增長率2.5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7人。 [1] 
截至2018年末,東團堡鄉户籍總人口15191人。 [2] 

東團堡鄉經濟

東團堡鄉綜述

2011年,東團堡鄉農業總產值1899萬元,工業總產值5562萬元;財政總收入179萬元。 [1] 
2018年,東團堡鄉有工業企業20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7個。 [2] 

東團堡鄉第一產業

2011年,東團堡鄉耕地面積2.95萬畝,人均1.97畝,全部為旱地,以種植玉米、土豆為主。2011年,東團堡鄉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359噸。
東團堡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500頭;羊飼養量2.5萬隻;牛飼養量2600頭,家禽飼養量8.3萬羽。 [1] 

東團堡鄉第二產業

2011年,東團堡鄉工業以鐵礦、選沙為主。2011年,東團堡鄉工業總產值5562萬元,擁有工業企業29家,職工400餘人。 [1] 

東團堡鄉第三產業

2011年末,東團堡鄉有商業網點121個,職工160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7000萬元。
截至2011年末,東團堡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達6.8億元。 [1] 

東團堡鄉交通運輸

東團堡鄉境內有鄉村公路1條連接上莊鄉。 [1] 
東團堡鄉 東團堡鄉

東團堡鄉社會事業

東團堡鄉教育事業

2011年末,東團堡鄉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114人,專任教師5人;小學13所,在校生578人,專任教師6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71人,專任教師4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東團堡鄉教育經費達238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38萬元。 [1] 

東團堡鄉文化事業

2011年末,東團堡鄉有文化站1個,各類圖書室1個,藏書5000餘冊。 [1] 

東團堡鄉醫療衞生

2011年末,東團堡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0個,其中門診部(所)19個;病牀30張;固定資產總值55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31人。19個行政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1] 

東團堡鄉社會保障

2011年末,東團堡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91人,月人均59元,支出34.91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11人次。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2人,支出14.65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300人,參保率48%。 [1] 

東團堡鄉郵政電信

2011年末,東團堡鄉有郵政代辦所1個,從業人員1人;電信企業1家,從業人員1人。 [1] 

東團堡鄉歷史文化

東團堡鄉地名由來

東團堡鄉因鄉政府駐東團堡村而得名。 [1] 

東團堡鄉東團堡戰鬥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9月22日,東團堡戰鬥打響。八路軍第一軍分區(司令員楊成武)三團(團長丘蔚)在兄弟部隊配合下,進攻日軍170餘人守備的東團堡村。當夜,第三團第三營在西面、西南面實施主攻;第二營在東面、南面擔任助攻;第一營攻打上莊據點,切斷東團堡與上莊日軍聯繫。激戰至次日拂曉,佔領村西饅頭山陣地,殺傷日軍10餘人。日軍反撲並殘忍地施放毒氣,第三團進攻受挫。9月23日夜,第三團在炮火掩護下再度進攻,突入村中,殲敵100餘人。日軍退守核心工事,頑抗待援。9月24日夜,第三團攻克村周圍全部堡壘,但因中毒和傷亡人數多,遂轉入圍困。9月25日下午,日軍焚燒據點內的武器、糧食,企圖突圍。第三團乘勢猛攻,與日軍展開肉搏。當夜,日軍除一名朝鮮籍翻譯最後投降外,其餘悉數被殲。最後時刻,日寇大隊長井田率26名殘兵投火自焚。八路軍全殲日軍170餘人,繳獲機槍4挺、步槍100餘支。 [4] 

東團堡鄉特產美食

淶源小米
淶源小米,生長在海拔1000米的淶源縣,東團堡鄉為種植區。淶源小米穀殼色淺皮薄,顆粒飽滿,出米率高,米質好,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淶源豆腐
淶源豆腐,既不是用滷水點的,也不是用石膏點的,而是用“酸漿”點的。酸漿就是把壓豆腐瀝下去的漿水,放入缸中進行發酵製作的。如果發酵的酸度不夠,可以加入一點小米湯進行催化。這樣製出來的豆腐自然帶有一點酸味,因此當地人稱其為“酸豆腐”。淶源豆腐常見吃法有家常炒豆腐、小葱拌豆腐、香椿拌豆腐、滷水油炸豆腐泡、豆腐丸子等。
淶源豆腐
  • 攤黃子
攤黃子是一種淶源縣風味獨特的烙制食品,原料為小米麪、玉米麪、糜米麪、高粱面、蕎麪等,也可用小米麪、玉米麪摻以少許白麪的混合麪粉。做法取麪粉適量,調為糊狀,經發酵後,用勺子舀取,均勻地傾入鏊子中烙蒸。烙制攤黃兒的鏊子為生鐵所鑄,分鏊身與蓋子兩部分。烙制時將鏊子置灶爐上,待鏊底烤熱後,先塗以食油,再傾入麪糊兒,加蓋烙蒸。攤黃子用小鐵鏟將攤黃子剷出,置於箅上降温,待稍涼後摺疊成半圓形,即成。
攤黃子 攤黃子
  • 鋼絲餄餎
鋼絲餄餎,又叫鋼絲面,為淶源風味小吃。主要是用玉米麪經過多道工藝製作而成。最初由玉米麪加工,後來玉米脱皮後進行加工。再後來蕎麪餄餎、高粱米鋼絲餄餎、紅薯面鋼絲餄餎、江米鋼絲餄餎、白玉米鋼絲餄餎應運而生。
鋼絲餄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