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交民巷

(北京市文物保護街區)

鎖定
東交民巷,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建造於中國13世紀的元朝鼎盛時期。衚衕全長1.6千米,從天安門廣場的東路一直延伸到崇文門內大街,是老北京胡同中最長的一條。早在元大都時期,這裏就是運送糧食的重要小巷,因此稱之為“江米巷”。 [5] 
東交民巷是一個集使館、教堂、銀行、俱樂部為一體的歐式風格街區。現存建築有法國使館,奧匈使館。比利時使館、日本公使館和使館、意大利使館、英國使館等。現存建築均保留原狀,保持20世紀初歐美流行的折中主義風格,用清水磚砌出線腳和壁柱,採用磚拱券加外廊,木結構角檁架,鐵皮坡頂。東交民巷使館建築羣是北京僅存的20世紀初的西洋風格建築羣。 [6] 
2000年7月,北京市劃定了北京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其中東交民巷作為北京唯一一處近代歷史地段位列其中。 [7] 
中文名
東交民巷
地理位置
北京市東城區
長    度
1552 m
起    點
崇文門內大街
終    點
天安門廣場東側路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原用名
東江米巷
衚衕長度
1.6公里
適宜遊玩季節
北京四季各有特色

東交民巷歷史沿革

東交民巷,明代屬南薰坊,稱東江米巷。據傳,此地曾是出售江米(糯米)之處,故名。清代屬正藍旗,沿稱。光緒時稱東江米巷,亦稱交民巷,宣統時稱東交民巷。民國後沿稱。1965年整頓地名時將匯豐夾道、大華街、三關廟、公安后街併入。“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反帝路,後恢復原名。
據《京師坊巷志稿》載:明代這裏有會同館、上林苑監以及藩育、嘉蔬、左典察、右典察、前典察、後典察等十署。清代有太醫院等衙署,户部的銀庫和一些王府宅第,如肅王府、梁公府、慶公府等。乾隆嘉慶年間,巷之中段曾闢一地建“迎賓館”,供外國使臣臨時居住。清大學士徐桐府第曾在此。在西面靠近棋盤街一帶,還有明代建造的“天街遊廊”,是做買賣最熱鬧的地方。
清朝末年東交民巷使館區圖 清朝末年東交民巷使館區圖
清咸豐十年(1860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戰敗後,直到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英、法、美、德、意、奧、比、荷、日等國相繼在東交民巷設立使館。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強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將東交民巷劃為外國“使館界”,界內一切事務由各國自行處理,中國政府一概不能過問。
民國十七年(1928年),各國大使館遷往南京,這一帶仍駐有各國公使館,直到北平和平解放。現巷內有東交民巷派出所等單位,餘為居民住宅。
1950年1月6日,北京軍管會頒發佈告,莊嚴宣佈收回北京市內帝國主義兵營的佔領地,其建築全部徵用。從1959年開始,各國使館先後遷往北京東郊建國門外。東交民巷使館區的歷史從此結束。 [1] 

東交民巷建築風格

東交民巷是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衚衕。曾為使館區,因此裏面建有東交民巷使館建築羣,是一個集使館、教堂、銀行、官邸、俱樂部為一體的歐式風格街區。現存建築有法國使館、意大利使館、花旗銀行和國際俱樂部等,建築均保留其原狀,保持了20世紀初歐美流行的折中主義風格,因此它是北京僅存的20世紀初的西洋風格建築羣。 [3] 

東交民巷主要建築

  • 英國使館舊址
英國使館舊址位於東長安街14號公安部大院內。這裏原來是康熙皇帝第七個兒子允祐的王府。傳到貝子奕梁時,王府被俗稱為梁公府。清咸豐十年(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軍搶佔王府後,以王府建築為中心,四周布以中國傳統和西洋古典風格的建築羣。大門仿羅馬凱旋門風格,是一座兩層三間的門樓。 [4] 
  • 法國使館舊址
法國使館舊址位幹東交民巷15號。使館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前後,大門有磚砌的壁柱和拱券,配樓對稱排列,為法國鄉村別墅式,現存大門和4棟配樓。 [4] 
  • 德國使館舊址
德國使館舊址位於東交民巷路南、洪昌衚衕北口西側,與法國使館隔街相對。德國使館1862年設立。現已改建成首都大酒店。 [4] 
  • 美國使館舊址
美國使館舊址位於前廣東大街23號,現存主樓1棟,配樓4棟。現為釣魚台國賓館。 [4] 
  • 意大利使館舊址
意大利使館舊址位於台基廠大街1號。最初的意大利使館設在東交民巷東口路北,與其他外國使館相隔較遠。義和團運動興起後,意大利使館首當其衝被攻克。清宣統二年(1910年)前後,在現址建新使館。現為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 [4] 
  • 荷蘭使館舊址
荷蘭使館舊址位於前門東大街11號。荷蘭使館建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原來大門開在東交民巷路南40號。現門洞早被封砌了,山牆面的裝飾物也被剔除,但其輪廓痕跡仍可見。整個使館外貌為16世紀尼德蘭地區荷蘭風格,即用紅磚砌牆,以白石做牆角隅石、門窗套及水平線腳。 [4] 
  • 比利時使館舊址
比利時使館舊址位於崇文門西大街9號、台基廠十字路口東北角。主樓為英國都鐸式風格,4棟配樓對稱分佈,為鄉村別墅式。現為紫金賓館。 [4] 
  • 奧地利使館舊址
奧地利大使館 奧地利大使館
奧地利使館舊址位於台基廠頭條6號。西洋古典式建築,立面大門作兩層外廊,檐上用三角山花。現僅存大門與主樓。 [4] 
  • 日本使館舊址
日本使館舊址位於正義路2號。現存主樓與大門,主樓地上兩層,立面為歐洲古典式。大門中間為磚券大門,兩邊裝飾粗大壁柱,並建有券廊和柱廊。現為北京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4] 

東交民巷歷史文化

東交民巷地名由來

東交民巷,明代屬南薰坊,稱東江米巷。據傳,此地曾是出售江米(糯米)之處,故名。清代屬正藍旗,沿稱。光緒時稱東江米巷,亦稱交民巷,宣統時稱東交民巷。民國後沿稱。1965年,整頓地名時將匯豐夾道、大華街、三關廟、公安后街併入。“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反帝路,後恢復原名。 [1] 

東交民巷相關歷史

東交民巷見證了中國人民的恥辱,也記錄了中國人民的不屈抗爭。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期間,義和團攻打東交民巷使館,還將街名改為“雞鳴街”。因為《推背圖》中有“金雞啼後鬼生愁”的讖言,改為“雞鳴街”,其中就含有蔑視洋鬼子的意思。
民國四年(1915年),大總統袁世凱為了當皇帝,派代表在日本使館的一座小樓內,簽訂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條”,進一步出賣國家利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巴黎和會否決了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收回德國在山東利益、廢除“二十一條”和各國在華侵略利益的提案,中國人民被激怒了。民國八年(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集會抗議,會後遊行隊伍義憤填膺,在東交民巷向列強使館提交了抗議書。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舉行盛大規模入城式,特意從東交民巷通過,以洗刷中國武裝人員不得進入東交民巷的恥辱。 [4] 

東交民巷榮譽稱號

1992年,北京市政府將其定義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民巷的整體風貌進行重點保護,意在警示人們勿忘國恥。 [5] 
2000年7月,北京市劃定了北京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其中東交民巷作為北京唯一一處近代歷史地段位列其中。 [7] 

東交民巷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東交民巷位於北京市東城區。 [2] 
  • 交通信息
乘車線路:25路、2路、39路、41路、106路、108路、2路、5路、22路、120路等
自駕線路:從前門向正東方向出發,沿前門東大街行駛160米,左轉直行進入廣場東側路,沿廣場東側路行駛190米,右轉。 [2] 
參考資料
  • 1.    王佳桓編著. 北京老城區的衚衕[M]. 2018.12:130-131.
  • 2.    五一玩轉北京城——文化篇  .北京市人民政府.2017-04-20[引用日期2022-10-27]
  • 3.    《親歷者》編輯部編著. 零元遊中國[M]. 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7.04:52.
  • 4.    劉嶽著. 北京胡同 66[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9.04:395-398.
  • 5.    李淳樸主編. 好父母帶孩子去的368個地方 北京卷 增強版[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6.08:97.
  • 6.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築遺產委員會主編. 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大典 北京卷 Beijing volume[M]. 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 2018.11:188.
  • 7.    保護東交民巷的異域風貌-聚焦 Spotlight201407-北京市政協  .北京市政協辦公廳.2018-07-05[引用日期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