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束之高閣

鎖定
束之高閣(拼音:shù zhī gāo gé)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唐·房玄齡《晉書·庾翼傳》。 [1] 
束之高閣(高閣:儲藏器物的高架)本義是把東西捆起來以後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指棄之不用或置之不理。動補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4-5]  [7] 
中文名
束之高閣
拼    音
shù zhī gāo gé
近義詞
置之不理
反義詞
愛不釋手
出    處
《晉書·庾翼傳》
注音字母
ㄕㄨˋ ㄓ ㄍㄠ ㄍㄜˊ
語法結構
動補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定語

束之高閣成語出處

唐·房玄齡《晉書·庾翼傳》:“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後議其任耳。”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束之高閣”。 [1] 

束之高閣成語故事

東晉時期,有一位將領名叫庾翼,他是東晉三朝元老庾亮的弟弟。庾亮死後,他就代替其兄鎮守武昌,任荊州刺史,都督江、荊、司、雍、梁、益六州軍事,有謀略,軍、政嚴明,以收復北方為己任。 [2] 
當時東晉有兩個很有名氣的人。一個人名叫杜乂,是西晉名臣杜預的孫子。容貌很美,性情柔和。大書法家王羲之稱讚他“膚若凝脂,眼若點漆,神仙中人也。”另一個人名叫殷浩,喜讀《老子》《易》,善於清談玄理。這兩個人都名噪一時。 [2] 
當時,有人在庾翼面前稱讚杜乂和殷浩,推薦他們出來做官。但是,庾翼很看不起他們。他常常對人説:“對待杜乂、殷浩這樣的人,最好的辦法是像對待那些無用的東西一樣,捆束起來,放在高高的閣樓上。等天下太平以後,再考慮給他們一個什麼官做。” [2] 
後來的事實證明庾翼對人的觀察是正確的。東晉權臣桓温掌政以後,任命殷浩都督揚、豫、徐、充、青五州軍事,統率軍隊進取中原。他先為先秦敗於許昌,後又在山桑遭到伏擊,大敗而歸。桓温一怒之下撤銷他的一切官職,把他降為老百姓。 [2] 

束之高閣成語寓意

事實證明,庾翼沒有重用杜乂和殷浩的選擇是正確的。“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古詩人龔自珍的吶喊,為人們所震撼。作為將帥,在選拔和任用人才時,一定得將目光放在有能力又能體現在成果上的人身上,即使他沒有較高的學歷,也應該加以重用。而那些只會捧着高學歷時刻不忘吹虛一把,卻沒有什麼能力和成果的人,則沒必要在他們身上浪費精力。同時,對於一些沒有太大作用的人或事應該果斷的“束之高閣”,不可一味的懷着“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心態,不但對自身毫無益處,還會變成自身的拖累。 [2]  [3] 

束之高閣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束之高閣”本義是把東西捆起來以後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指棄之不用或置之不理。動補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4-5] 
  • 運用示例
宋·司馬光《論風俗札子》:“讀《春秋》未知十二公,已謂‘三傳’可束之高閣。”
清·黃遵憲《人境廬詩草·自序》:“餘年十五六,即學為詩。後以奔走四方,東西南北,馳驅少暇,几几束之高閣。”
梁實秋《雅舍小品·搬家》:“都是朋友們的寵錫嘉貺……常常是在拜領之後就進了儲藏室或是束之高閣。”
路遙《平凡的世界》七章:“麥子種完,犁鏵一掛,就到了白露;這時節,鋤頭也就要束之高閣了。”

束之高閣成語辨析

束之高閣—置之不理
“束之高閣與“置之不理”意義相近,兩者都有放在一旁、不理不踩的意思。區別在於“束之高閣”偏重在不用,“置之不理”偏重在不理;“束之高閣”的對象是物,可以是具體的物,也可以是抽象的物,“置之不理”的對象是事。其次兩者用法也不同。“束之高閣”前邊經常用介詞短語“把……”作狀語,“置之不理”前邊經常用介詞短語“對……”“對於····”作狀語。 [6] 
參考資料
  • 1.    李瀚之編著. 成語故事 你應該讀的中專國曆史經典故事 新世紀普及版[M]. 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 2014.11:393
  • 2.    趙立生主編;趙曙東,趙立生,黎烈南編著. 成語故事新編[M].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7.02:385
  • 3.    馬松源主編. 哈佛管理全集 第2冊[M]. 北京:線裝書局, 2016.01:551
  • 4.    束之高閣的解釋|束之高閣的意思|漢典“束之高閣”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02-11]
  • 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1388
  • 6.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抉擇篇 2[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4:45
  • 7.    汪柏田主編. 解析辨考成語教學詞典[M].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0.1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