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之偉

鎖定
杜之偉,字子大,吳郡錢塘人。梁中大同初、補東宮學士,出為蕭昂江州記室。昂卒,侍臨成公讀,尋除揚州議曹從事、南康王墨曹參軍、兼太學博士,轉安前邵陵王田曹參軍。又轉刑獄參軍,侯景之亂,去官。敬帝初,召補丞相記室參軍,遷中書侍郎,領大著作。陳受禪,除鴻臚卿,轉大匠卿,遷太中大夫,永定三年卒,贈通直散騎常侍,有集十二卷。
中文名
杜之偉
出生日期
508年
逝世日期
559年
主要成就
集十二卷
出生地
杭州
子大

杜之偉人物生平

杜之偉,字子大,吳郡錢塘人。家庭世代為儒學,以《三禮》為專門之學。父親杜規,梁朝任奉朝請,與光祿大夫濟陽江革、都官尚書會稽孔休源友好。
杜之偉幼年精勤聰敏,有出眾的才智。七歲受教《尚書》;稍後又學習《詩》、《禮》,略通遣些學問。十五歲遍讀文史及禮儀方面的古書,當時有名人士稱他早成。僕射徐勉曾見到杜之偉的文章,看重他的文章有筆力。中大通元年,梁武童駕幸回童支為宣揚佛法自加苦行,韶塗勉撰定儀注,徐勉以台閣先前無此禮,召杜之偉草擬其儀。於是啓奏補杜之偉為東宮學士,與學士劉陟等抄撰羣書,各為題目。所撰《富教》、《政道》二篇,都由杜之偉為序。到湘陰侯蕭昂為江州刺史,以杜之偉掌記室。蕭昂死,廬陵王蕭續代之,又親手寫教令招引,杜之偉堅辭不應命,於是送蕭昂喪棺回京。乃侍奉臨城公讀書。不久封揚州議曹從事、南康嗣王墨曹參軍,兼太學限內博士。大同七年,梁朝皇太子祭拜於國學,其時樂府無孔子、顏子登歌詞,尚書參議令杜之偉制其文,藝人傳習,成為故事。轉補安前邵陵王田曹參軍,又轉任刑獄參軍。杜之偉年紀地位卑下,特以強識俊才,有名於當世,吏部尚書張纘深為了解他,認為他是能為朝廷負重任的大臣之才.
侯景反叛,杜之偉逃竄到山澤。到高祖為丞相,久聞其名,召補為記室參軍。改任中書侍郎,領大著作。高祖受禪,封鴻臚卿,其餘都照舊。杜之偉啓奏請求解去大著作,説:“我在紹泰元年,愧任中書侍郎,掌國史,至今已四年。我本是平庸卑賤之輩,謬蒙重視賞識,我思報恩獎之情,不敢廢官職。皇曆惟新,驅策駕馭軒、縣,記言記事,沒有變換人,著作之才,更應從眾人中選。御史中丞沈炯、尚書左丞徐陵、梁朝前兼大著作虞荔、梁朝前黃門侍郎王逸,他們有的文清筆富,有的強識通古,司馬遷、董狐之職,完全屬於他們這些人才,我不應迅速改變市朝,再妨礙賢路。童在朝時都讓賢,我既不能追上他們,勉強列於其中,希望能夠去職。”帝韶不允許。不久轉任大匠卿,改任太中大夫,仍韶撰鑿史。丞室三年死,其時五十二歲。高祖甚為悼念惋惜,韶贈通直散騎常侍,贈助辦喪事錢五萬,布五十匹,棺材一具,限日舉行哀禮。
杜之偉撰文,不崇尚浮華,而是温雅博富。所撰文章多遺失,存者共十七卷。 [1] 

杜之偉史書記載

陳書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二十八》
杜之偉(508—559),字子大,吳郡錢塘(今杭州)人也。生於梁武帝天監七年,卒於陳武帝永定三年,年五十二歲。
家世儒學,以《三禮》專門。父親杜規,梁奉朝請,與光祿大夫濟陽江革、都官尚書會稽孔休源友善。杜之偉幼精敏,有逸才。七歲受《尚書》,稍習《詩》、《禮》,略通其學。十五歲,遍觀文史及儀禮故事,時輩稱其早成。僕射徐勉稱其文章頗具筆力。 [2]  南朝梁武帝中大通元年(529),啓補東宮學士,撰儀注。其後,他先後出任湘陰侯、廬陵王、南康嗣王書記官,直至兼太學限內博士。大同元年(535年)得補為東宮學士,與學士劉陟等鈔撰羣書。大同七年(541),梁皇太子釋奠於國學,當時樂府沒有孔子顏子的登歌詞,尚書參議就令之偉制文,伶人傳習,以為定製。累遷邵陵王田曹參軍,又轉刑獄參軍。之偉年位甚卑,特以疆識俊才,頗有名當世。侯景起兵,之偉逃匿山澤。陳霸先做丞相時,召為記室參軍,遷中書侍郎,領大著作。陳武帝受禪稱帝后,官除鴻臚卿,餘職如舊,不久,轉大匠卿,歷遷太中大夫。勅敕撰《梁史》,末幾而卒。之偉為文,不尚浮華,而温雅博贍。惟所作多遺失,存者僅十七卷,【《隋書志》作十二卷。此從《陳書》本傳】
之偉幼精敏,有逸才。七歲,受《尚書》,稍習《詩》、《禮》,略通其學。十五,遍觀文史及儀禮故事,時輩稱其早成。僕射徐勉嘗見其文,重其有筆力。中大通元年,梁武帝幸同泰寺舍身,敕勉撰定儀注,勉以台閣先無此禮,召之偉草具其儀。乃啓補東宮學士,與學士劉陟等鈔撰羣書,各為題目。所撰《富教》、《政道》二篇,皆之偉為序。及湘陰侯蕭昂為江州刺史,以之偉掌記室。昂卒,廬陵王續代之,又手教招引,之偉固辭不應命,乃送昂喪柩還京。仍侍臨城公讀。尋除揚州議曹從事、南康嗣王墨曹參軍,兼太學限內博士。大同七年,梁皇太子釋奠於國學,時樂府無孔子、顏子登歌詞,尚書參議令之偉制其文,伶人傳習,以為故事。轉補安前邵陵王田曹參軍,又轉刑獄參軍。之偉年位甚卑,特以強識俊才,頗有名當世,吏部尚書張纘深知之,以為廊廟器也。
侯景反,之偉逃竄山澤。及高祖為丞相,素聞其名,召補記室參軍。遷中書侍郎,領大著作。高祖受禪,除鴻臚卿,餘並如故。之偉啓求解著作,曰:“臣以紹泰元年,忝中書侍郎,掌國史,於今四載。臣本庸賤,謬蒙盼識,思報恩獎,不敢廢官。皇曆惟新,驅馭軒、昊,記言記事,未易其人,著作之材,更宜選眾。御史中丞沈炯、尚書左丞徐陵、梁前兼大著作虞荔、梁前黃門侍郎孔奐,或清文贍筆,或強識稽古,遷、董之任,允屬羣才,臣無容遽變市朝,再妨賢路。堯朝皆讓,誠不可追,陳力就列,庶幾知免。”優敕不許。尋轉大匠卿,遷太中大夫,仍敕撰梁史。永定三年卒,時年五十二。高祖甚悼惜之,詔贈通直散騎常侍,賻錢五萬,布五十匹,棺一具,剋日舉哀。
之偉為文,不尚浮華,而温雅博贍。所制多遺失,存者十七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