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村晚

(南宋詩人雷震七言絕句)

鎖定
《村晚》是南宋詩人雷震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形象描繪了一幅有着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咬住的紅紅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用短笛隨便地吹奏着不成調的曲子。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抒發了詩人對鄉村晚景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作品名稱
村晚
作    者
雷震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處
《宋詩鈔》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村晚作品原文

村晚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1] 

村晚註釋譯文

村晚詞句註釋

⑴陂(bēi):水岸。
⑵銜:口裏含着。此指落日西沉,半掛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浸:淹沒。寒漪:帶有涼意的水紋。漪(yī),水波。
⑶橫牛背:橫坐在牛背上。
⑷腔:曲調。信口:隨口。 [1]  [2]  [3-4] 

村晚白話譯文

綠草長滿了池塘,池塘裏的水呢,幾乎溢出了塘岸。遠遠的青山,銜着彤紅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閃動着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往家裏走去;拿着一支短笛,隨口吹着,也沒有固定的聲腔。 [2] 

村晚創作背景

從這首詩風格看,這首詩約作於作者晚年隱居,遊覽農家之時(很可能為宋度宗年間)。 [1] 

村晚作品鑑賞

這首詩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騎牛晚歸圖,真正達到了“詩中有畫”的境界。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在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裏,池中的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落山後),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隨意的吹奏。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詩前兩句寫背景。首句“草滿池塘”是説節令已在春末,池塘裏的青草已經長滿,借鑑謝靈運登池上樓》名句“池塘生春草”,但以“滿”字易“生”字,顯出節令的不同。“水滿陂”,是説正逢多雨季節,因此水漲得很高。次句寫遠山落日。用一個“銜”字,形象地現出落日掛在山頭上的情況,與杜甫“四更山吐月”的“吐”字同見煉字之工。又用一個“浸”字,寫落日青山倒映水中,與王安石“北山輸綠漲橫陂”句情景非常相似。詩圍繞池塘為中心,以池塘中的綠草與澄淨的池水,帶出青山與落日,中間以一“浸”字作維繫,使池塘顯得很熱鬧,色彩也十分絢麗。
在這樣寧靜優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場了。他騎着牛兒,走向村莊,手中拿着支短笛,隨意吹着。與上兩句的恬靜相比,這兩句描繪得非常生動活潑。牧童騎着牛,不是規規矩矩地騎,而是橫坐着;他吹笛也不是認真地吹,而是“無腔信口吹”。於是,牧童調皮天真的神態,活生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使人為之耳目一新。
詩攝取的畫面不大,寫景則集中在池塘上,寫人則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緊緊圍繞着“村晚”二字落筆,把人引入了江南優美的田園之中,使人對悠然恬靜的鄉村生活充滿着嚮往。在此之前,張舜民村居》詩有“夕陽牛背無人卧,帶得寒鴉兩兩歸”句,與這首詩比,畫面中少了個天真爛漫的牧童,代之以牛背的烏鴉,以顯出村晚的蕭瑟。同樣的農村景色,因詩人的心情不同,攝取的畫面便不同,一是充滿情趣,一是惆悵落寞,因此詩家有“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説法。 [1]  [2] 

村晚作者簡介

雷震,生平不詳。或以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寧宗嘉定年間進士。又説是南昌(今屬江西)人,宋度宗鹹淳元年(1265年)進士。其詩見《宋詩紀事》卷七十四。 [1] 
參考資料
  • 1.    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490-491
  • 2.    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279-281
  • 3.    黃瑞雲.兩宋詩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257
  • 4.    遲雙明. 千家詩全鑑 珍藏版[M].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