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
- 村居
- 作 者
- 張舜民
- 創作年代
- 宋代
- 作品出處
- 《宋詩鈔》
- 作品體裁
- 七言絕句
村居作品原文
編輯村居
水繞陂田竹繞籬⑴,榆錢落盡槿花稀⑵。
村居註釋譯文
編輯村居詞句註釋
⑴陂田:水田。
⑵榆錢:即榆莢,形如錢,色白成串,故俗稱榆錢。
村居白話譯文
村居作品鑑賞
編輯這首詩寫的是農村秋日黃昏的小景,前兩句是具體描寫村居,後兩句是從村居以外來描寫村居,意象非常豐富。農家的情況,見諸於詩的已經不計其數,很難寫出新意來。這首詩採用遠近交替的寫法,重在對場景氣象的渲染烘托,以大特寫的手法,提供帶有暗示性的畫面,所以後來者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詩前兩句採用當句對,以便於把很廣泛的題材濃縮成集中的平面。詩説水田環繞的人家,籬笆外種滿了竹子,院落裏的榆樹錢已經落盡,槿花也都稀疏了。寫出晚秋季節裏斜陽照耀着的農舍,水竹清華,落木蕭蕭的景色,充滿了和平靜穆的氣氛。詩僅寫了村居外圍,而村居本身即可由此想象,成功地避開了熟見的茅檐、白門、蓬窗、桑圃等詞,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同樣,詩沒有寫人,而通過環境,也可表現住在村居里的人的品藻趣味。
三、四句是傳頌的名句。詩將薄暮景色作了高度濃縮。夕陽西下,照着原野,也照着上面所説的村居、水田,詩在這兒僅以“夕陽”二字,回照上文,增加前兩句的形象。而在整個村野中,詩只捕捉住回村的老牛這一中心寫,説牛背上沒有牧童,牛兒在夕陽中不慌不忙地自己沿着歸路,往村裏走來;在牛背上,雙雙烏鴉佇立着,悠閒自在,彷彿是老牛正把它們帶回村莊。整個畫面沒有一個人,雖然是寫動,但節奏很緩慢,表現出大自然寧靜和平的氣氛,給人以恬淡温馨的享受,充分體現了作者的審美觀。讀着這詩,很自然地令人想到《詩經》所寫的“日既夕矣,羊牛下來”那幅原始的自然美的風光來。
全詩雖然寫的是一組小景,由於詩人本身是個畫家,所以很具有畫意。詩所選的景物,都有典型性,描繪了村居的特徵及季節的特點,用的都是深色調,與夕陽暮靄相統一。在寫作手法上,前兩句直接寫靜,後兩句是動中顯靜,在同一畫面上配合得很和諧。牛背上站着烏鴉的情況,錢鍾書《宋詩選注》指出同時人詩中也有,如蘇邁詩“葉隨流水歸何處,牛帶寒鴉過別村”,賀鑄詩“水牯負鴝鵒”。由於張舜民把這一景象與整詩所表現的境界融成一片,所以更為成功。
[1]
[2]
村居作者簡介
編輯- 詞條統計
-
- 瀏覽次數:次
- 編輯次數:60次歷史版本
- 最近更新: 余玉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