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杏園

(福建省閩清縣坂東鹿角村古民居)

鎖定
杏園古民居坐落在福建省閩清縣坂東鎮鹿角村360號,始建於1925年,1927年竣工,佔地面積2500多平方米,整個建築集明清、民國風格,結合南洋建築特色。 [11] 
中文名
杏園
地理位置
福建省閩清縣鹿角村
佔地面積
2500 m²
投用時間
1927年5月20日
開放時間
2021年5月1日

杏園歷史沿革

杏園始建於1925年-1927年間,由鹿角劉氏二十九世劉觀邱出資興建。劉觀邱生於1899年(光緒巳亥年) [1]  ,早年赴南洋創業,開設和利園農場(見圖),後歸國返鄉,在鹿角家鄉親自設計建新,新厝建成後,將西邊一半房產售讓給其兄劉觀泗,因劉觀泗號杏村,劉觀邱字素園,兩兄弟字號中各取一字,故命名為“杏園”。 [3] 
1987年,劉觀邱四個兒子將杏園東北、西北面洋樓進行了改建,在主體格局不變的情況下,形成四合院落的總體佈局。2020年由劉觀邱孫輩在修舊如舊的原則上,進行了第三次的修繕,形成特色獨具的古民居。 [4] 
劉觀邱早年相片 劉觀邱早年相片
劉觀邱夫婦相片 劉觀邱夫婦相片
劉觀邱與他創辦的和利園 劉觀邱與他創辦的和利園

杏園建築格局

杏園為南方四合院落佈局,整幢建築由正座、書院、回照、天井、門亭、後院、東南面小洋樓、橫厝、前院花園、水井等組成,佔地面積2500平方左右。 [5] 
正座為廡殿頂,五脊四坡,五開間六扇牆、四青磚檐柱,中間正廳分上下兩層。正座後面為四青磚廊柱,柱上四根出檐木柱。官房共分三層和屋面隔屋,即三層半。書院為磚混兩層,懸山頂。門亭為三坡廡殿頂,三踏石階。中間為天井。東面書院已改造為5個標間、1個餐廳、1個廚房。 [6] 
橫厝為懸山頂土木結構。現仍保留了百年土坯牆。
杏園外景 杏園外景
杏園外景 杏園外景
杏園二樓 杏園二樓

杏園建築特色

杏園建築風格在福建南方獨具特色:
1、廡殿頂正座組成的四合院落,有別於常見的火牆厝。 [7] 
2、中間正廳為兩層共挑高7.5米,兩邊官房卻為三層結構,這樣廳堂與官房間結合部為錯層式結構,兩側官房高2.5米,正巧是現代SOHO建築中的標準高度。 [8] 
3、房內處處設有暗道,間間無死角,外牆設槍眼口、瞭望口,設置逃生門。
4、二樓走廊在木地板上增設洋灰地板(當年水泥稱洋灰),在軟基木板面上鋪設水泥,卻無伸縮縫,歷經百年不開裂,不起砂,實屬奇蹟。 [9] 
5、一樓廳堂有南洋拱門式青磚砌法,樣式結合西洋教堂風格。
二樓廳堂 二樓廳堂
杏園門亭 杏園門亭
門口 門口

杏園杏園人文

以下是在杏園居住過的杏園家族名人:

杏園一鄉善士--劉學國

鹿角劉氏廿八世學國公,杏園建造者劉觀邱之父親,1927年-1932年在杏園居住。一生好行善事,助人為樂,時任國府主席林森為其親題“一鄉善士“匾額 [2]  ,現已高懸於杏園中堂之上。1932年10月時任國民政府委員胡漢民為他親自敬撰《劉學國先生五十晉八暨德配黃夫人六十雙壽序》,文中讚譽他“蓄學篤行,聞譽鄉邑” [10] 
劉學國於1932年病逝,12月13日出殯之日,鄉里民眾感恩其德,聞訊而來,人數眾多,出殯隊伍路經楊坂-李坂-塘邊-車墘-坂中-朱厝。鹿坂宗祠右邊至杏園的一片田壠佈滿酒桌,辦酒席二百七十餘桌,後勤尚有六十餘桌,熱鬧非常,聲名遠播。劉學國墓為閩清第一大私墓。 [12] 
劉學國和“一鄉善士”題匾 劉學國和“一鄉善士”題匾

杏園愛國華僑--劉杏村

劉杏村全家合影 劉杏村全家合影
劉學國次子劉杏村(劉觀泗),劉觀泗字杏村,其弟劉觀邱字素園,兩兄弟字號中各取一字,故將新厝命名為“杏園”。1895年出生於閩清縣坂東鹿角村。1965年在福州逝世,年70歲。

杏園煙山鵲橋--劉含懷

劉杏村之子劉含懷,原名劉忠涵,1919年2月初十生。杏園落成後,隨全家從鹿角老厝搬到杏園居住。2008年5月8日因病謝世,享年90歲。
含懷自幼愛好文學,1935年就讀福州三一中學,1939年秋末,劉含懷考上戰時內遷邵武的協和大學西洋文學哲學系,後轉學到內遷長汀的廈門大學經濟系。1941年4月21日福州淪陷,同年9月初劉含懷抵新加坡。他有幸見到1936年就已結識的郁達夫,時任《星洲日報》任副刊的郁達夫鼓勵他寫稿,他的作品開始在新加坡發表。1945年抗戰勝利,劉含懷得以在新加坡任教。1947年5月回到祖國,繼續在廈門大學攻讀,領到解放後首次頒發的廈門大學畢業證書。曾就職於中國人民銀行福建省分行。1972年8月,因患病提前退休。 [13] 
《我的生命沒有空白》 《我的生命沒有空白》
在大量的社會工作中,劉含懷特別關注中共中央書記處當年(1984年)號召“全國都來關心大齡青年的婚姻問題”。“願為人間添0 ,且把餘暉化鵲橋”,劉含懷把“鵲橋”當做自己晚年的重要事業。1986年起,他主持倉山區婦聯主辦的“煙山鵲橋”婚戀服務處。在此後十幾年,他接待了數千人次來自省市內外的待婚男女、鰥寡孤獨,回覆了千封以上求助、求教者的信件。他家中的電話成了“婚戀熱線”。從1983年起,他撰寫了30多萬字傳播愛情真諦的婚戀系列文章,分別發表在《福建青年》、《福州晚報》等報刊上。1986年6月,他從這些文章中,精選46篇結集為《月老的報告》,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巴金、冰心、臧克家、沈從文、華君武等著名文藝家為他題詞或作畫,加以讚賞。“八千男女來薈萃,六百情人喜結緣”,他主持的“煙山鵲橋”成果喜人。他走上講壇,應邀到大學和機關、部隊,作了20多場“月老報告”,感動了許多人。1996年11月,他的《我的生命沒有空白——劉含懷婚戀情緣集》出版,受到讀者熱烈歡迎。 [4] 
  劉含懷的事蹟享譽海內外。1989年,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 來“煙山鵲橋”視察,握着他的手説:“你辦了好事,人們感謝您”時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也親臨婚介所,稱讚他為文明建設作出了貢獻。 [13] 
劉含懷與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合影 劉含懷與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合影
來自亞、非、美洲好幾個國家、地區的旅遊團,也到“煙山鵲橋”參觀,稱讚它有中國特色。從1989年起,劉含懷曾先後榮獲三項國家級獎勵:“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全國老有所為貢獻獎”、“煙山鵲橋”獲得“全國老有所為先進集體創新獎”。作為帶頭人,他曾二次應邀晉京,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併為之頒獎。1995年,他又被評為“福州市首屆文明市民標兵”,他的家庭還被評為省“五好家庭”。 [12-13] 

杏園省勞模--劉忠真

劉忠真全家合影 劉忠真全家合影
劉學國長孫,劉觀邱長子劉忠真。1929年出生於閩清杏園,1987年與三個弟弟一起重新對杏園進行了修繕。1949年至1957年任泗合鄉小組長,第一屆人民代表、農會委員、農業合作社初級社長,坂東鎮信用社主任,五區供銷社監事副主任。58年為縣林業局幹部,先後任塔莊林場黨支部書記、省璜、塔莊林業站負責人。1958年在“除四害、講衞生”運動中,列全縣第一名,出席省模範大會並受嘉獎;1959年獲得塔莊林場工效一流,引來省市領導、專家觀摩;76年下坂苗圃杉苗年長70cm,創全省紀錄,各縣均派代表參加現場會;1977年一手組建高峯村婦女耕山隊,成為全縣典型;退休後依然熱心於家鄉的公益事業;1992年第五期《福建林業》雜誌刊登了其先進事蹟。 [1]  [12] 

杏園省先進--劉忠光

劉忠光夫婦合影 劉忠光夫婦合影
劉觀邱次子忠光,1937年出生於閩清杏園。1952年進入閩清農場工作,1954年任場工會主席,1958年任縣農科所場務委員,1961年任縣農場副場長及場水電站站長,1992年退休,四十餘年來,為發展我縣農業及水電建設作出積極貢獻。1954年及1956年二次獲得福建省農業系統先進工作者,並獲得縣、鄉(鎮)場獎狀28張及獎章、獎品等,退休前為坂東鎮人民代表。 [1]  [12] 

杏園企業家--劉忠世

劉忠世全家合影 劉忠世全家合影
劉觀邱四子劉忠世,1948年出生於閩清杏園。年青時經歷坎坷的創業歷程,1982年創辦閩清二中花果木苗圃,隨後,又開辦南方葡萄實驗場。鑽研花卉果樹的栽培技術,並加以推廣應用,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繁榮發展。曾被聘任為閩清花協理事長,閩清二中教師,榮獲“農民企業家”稱號。一生以誠待人,慷慨大方,樂於助人,熱愛公益事業,為地方農業發展和綠化事業做出了一定貢獻。 [2]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