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襲志

鎖定
李襲志,字重光,金州安康(今陝西石泉縣)人 [1]  ,隋末唐初大臣,北周信州總管李遷哲之孫,隋朝台州刺史李敬猷之子 [2] 
出身隴西李氏,初仕隋朝,任始安郡丞。隋末戰亂,募兵堅守始安郡,打退蕭銑、林士弘、曹武徹等割據勢力。終因缺糧無援,兵敗被俘,蕭銑以為工部尚書、檢校桂州總管。
唐朝消滅蕭銑後,策動嶺南六十餘州郡歸順唐朝,授任桂州總管,遷上柱國、江州都督,平定輔公祏叛亂。遷桂州都督,政治清明,嶺南安定。以光祿大夫、汾州刺史之職退休,卒於家中。
本    名
李襲志
重光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人
籍    貫
金州安康(今陝西石泉
職    業
官員、將領
爵    位
始安郡公
官    職
桂州都督

李襲志人物生平

李襲志家世背景

李襲志的先祖是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他的五世祖李景因避難而遷居金州安康(今陝西石泉),於是成為金州安康人 [1]  ;祖父李遷哲北周信州總管,封爵安康郡公;父親李敬猷是隋朝台州刺史,封爵安康郡公。 [2] 

李襲志募兵守城

李襲志初仕隋朝,擔任始安郡(治今廣西桂林郡丞。隋煬帝大業末年,當時朝政腐敗,四方戰亂,羣雄並起,李襲志傾盡全部家財召募三千士兵守衞郡城。當時蕭銑林士弘曹武徹等割據勢力輪番進攻始安,李襲志每次都是奮力固守,使敵軍不能攻克。 [3-5] 

李襲志投降蕭銑

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楊廣。李襲志聽説隋煬帝遇弒後,率領吏民為隋煬帝哭吊三天。有人勸李襲志説:“您是中州的貴族,長期在這邊遠的郡縣,無論華夏人還是夷族對您都心悦誠服。現在隋王室無主,四海之內動盪不安,憑着您的威信德行,號令嶺南,不費力就可以成就趙佗那樣的事業。”李襲志十分生氣,説:“我家世代都是忠貞不二,現在隋文帝雖然遇弒,但隋朝的宗廟社稷還在,趙佗狂妄僭立,有什麼可以羨慕的!”李襲志想要殺死勸説者,眾人於是再不敢説這樣的話。李襲志率領部下堅守始安兩年,由於內缺糧食、外無援軍,蕭銑的軍隊最終攻陷始安,俘虜李襲志。李襲志遭俘虜之後,蕭銑任命他為工部尚書、檢校桂州(今廣西桂林)總管。 [6-8] 

李襲志歸順唐朝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淵稱帝,建立唐朝政權,是為唐高祖。唐高祖派遣李襲志之子李玄嗣帶着書信前往桂州,招慰李襲志歸順唐朝,李襲志答應暗中遊説嶺南首領、原隋朝永平郡守李光度一同歸順唐朝。唐高祖再次捎書説:“你和我本是同宗族,不能和別人一樣,應當光明正大歸籍。”武德四年(621年),唐軍消滅蕭銑,李襲志策動嶺南六十餘州郡盡數歸順唐朝。唐高祖派江南道大使、趙郡王李孝恭授任李襲志為桂州總管。 [9-11] 

李襲志平叛治政

武德五年(622年),李襲志前往長安(今陝西西安)朝見唐高祖 [11]  ,進位上柱國,封爵始安郡公,授任江州都督。武德六年(623年),輔公祏反叛唐朝,李襲志擔任水軍總督,跟隨嶺南道大使李靖率軍討伐輔公祏。武德七年(624年),最終平定輔公祏叛亂。後來,李襲志改任桂州都督。李襲志駐守桂林二十八年,吏治清正,財政節儉,使嶺南地區得以安定。 [12-13] 
後來,李襲志上表請求入朝,以光祿大夫、代理汾州刺史之職致仕,最終卒於家中。 [14-15] 

李襲志主要成就

李襲志初任始安郡丞,當時正值隋末戰亂,李襲志募兵守城,維護始安境內的安定。後策動嶺南六十餘州郡歸順唐朝、協助李靖平定輔公祏叛亂。李襲志擔任桂州都督期間,政治清明,使嶺南地區得以安定。 [16] 

李襲志歷史評價

劉昫等《舊唐書》:“任瑰、丘和、許紹、李襲志鹹遇真主,得為故人,或敍舊立功,或率眾歸國。尋其履跡,皆有可稱。襲志為政,襲譽訓子,庶幾弘遠矣。” [16] 

李襲志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九》 [16] 
新唐書·卷九十·列傳第十五》 [17]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五》 [18]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19] 

李襲志家族成員

五世祖:李景,本是隴西狄道人,後因避難遷居金州安康(今陝西石泉)。 [16] 
祖父:李遷哲北周信州總管,封安康郡公。 [16] 
父親:李敬猷,隋朝台州刺史,封安康郡公。 [16] 
弟弟:李襲譽唐朝涼州都督、同州刺史,封安康郡公,後因罪革職流放。 [16] 
兒子:李懷儼,唐朝禮部侍郎 [16]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九十一·列傳第十六》:李襲志,字重光。其先本隴西狄道人,五世祖避地,更為金州安康人。
  • 2.    《舊唐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九》:李襲志,字重光,本隴西狄道人也。五葉祖景避地安康,複稱金州安康人也。周信州總管、安康郡公遷哲孫也。父敬猷,隋台州刺史、安康郡公。
  • 3.    《舊唐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九》:襲志,初任隋曆始安郡丞。大業末,江外盜賊尤甚,襲志散家產,招募得三千人,以守郡城。時蕭銑、林士弘、曹武徹等爭來攻擊,襲志固守久之。
  • 4.    《新唐書·卷九十一·列傳第十六》:仕隋始安郡丞。大業末,盜賊起,襲志傾私產募士,得三千人,乘城拒盜,蕭銑、林士弘屢攻之不下。
  • 5.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五》:始安郡丞李襲志,遷哲之孫也,隋末,散家財,募士得三千人,以保郡城;蕭銑、林士弘、曹武徹迭來攻之,皆不克。
  • 6.    《舊唐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九》:後聞宇文化及弒逆,乃集士庶舉哀三日。有郡人勸襲志曰;“公累葉冠族,久臨鄙郡,蠻夷畏威,士女悦服,雖曰隋臣,實我之君長。今江都篡逆,四海鼎沸,王號者非止一人,公宜因此時據有嶺表,則百越之人皆拱手向化。追蹤尉佗,亦千載一遇也。”襲志厲聲曰:“吾世樹忠貞,見危授命,今雖江都陷沒,而宗社猶存,當與諸君戮力中原,共雪仇恥,豈可怙亂稱兵,以圖不義!吾寧蹈忠而死,不為逆節而求生。尉佗愚鄙無識,何足景慕?”於是欲斬勸者,從眾議而止。襲志固守,經二年而無援,卒為蕭銑所陷,銑署為工部尚書、檢校桂州總管。
  • 7.    《新唐書·卷九十一·列傳第十六》:聞煬帝喪,乃與士民縞素三日臨,或説曰:“公臨郡久,士大夫悦向,蠻夷畏威,雖曰隋臣,實君長也。今四海分裂,自王者非一姓,宜遂據嶺表,取百粵,豈遽不若尉佗乎?”襲志曰:“吾世隋臣,今江都雖淪,宗社尚有奉,諸君當相與戮力刷仇恥,豈怙亂圖不義哉?吾寧蹈忠死,不逆節以生,尉佗不足為吾法也。”欲斬説者,眾諫,乃止。遂固守凡二年,力窮援絕,為銑所陷,偽署工部尚書、桂州總管。
  • 8.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五》:聞煬帝遇弒,帥吏民臨三日。或説襲志曰:“公中州貴族,久臨鄙郡,華、夷悦服。今隋室無主,海內鼎沸,以公威惠,號令嶺表,尉佗之業可坐致也。”襲志怒曰:“吾世繼忠貞,今江都雖覆,宗社尚存,尉佗狂僣,何足慕也!”欲斬説者,眾乃不敢言。堅守二年,外無聲援,城陷,為銑所虜,銑以為工部尚書,檢校桂州總管。
  • 9.    《舊唐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九》:武德初,高祖遣其子玄嗣齎書召之,襲志乃密説嶺南首領隨永平郡守李光度與之歸國。高祖又令間使齎書諭襲志曰:“卿昔久在桂州,仍屬隋室運終,四方圮絕,率眾保境,未知所統。朕撫臨天下,志在綏育,眷彼幽遐,思沾聲教。況卿朕之宗姓,情異於常。家弟侄並立誠效公,又分遣首領,申諭諸州,情深奉國,甚副所望。卿之子弟,並據州縣,俱展誠績,每所嘉嘆,不能已已。令併入屬籍,著於宗正。”及蕭銑平,江南道大使、趙郡王孝恭授襲志桂州總管。
  • 10.    《新唐書·卷九十一·列傳第十六》:武德初,高祖賜書,命其子玄嗣召之。襲志約嶺南酋永平郡守李光度潛圖歸國。帝復以書諭曰:“公朕之宗,不可與異姓比,宜及子弟並豫宗正屬籍。”乃銑平,嶺南六十餘州皆送款,襲志誘而致雲。趙郡王孝恭承製授桂州總管。
  • 11.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李靖度嶺,遣使分道招撫諸州,所至皆下。蕭銑桂州總管李襲志帥所部諸州來降,趙郡王孝恭即以襲志為桂州總管,明年入朝。
  • 12.    《舊唐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九》:武德五年入朝,授柱國,封始安郡公,拜江州都督。及輔公祏反,又以襲志為水軍總管討平之,轉桂州都督。襲志前後凡任桂州二十八載,政尚清簡,嶺外安之。
  • 13.    《新唐書·卷九十一·列傳第十六》:五年來朝,進柱國,封始安郡公、江州都督。後討輔公祏,為水軍總管,轉桂州都督。襲志守桂二十八年,政尚清省,南荒便之。
  • 14.    《舊唐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九》:後表請入朝,拜右光祿大夫、行汾州刺史致仕,卒於家。
  • 15.    《新唐書·卷九十一·列傳第十六》:表請入朝,以光祿大夫、汾州刺史致仕,卒。
  • 16.    《舊唐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5-23]
  • 17.    《新唐書·卷九十一·列傳第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5-23]
  • 18.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5-24]
  • 19.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5-2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