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紅良

(贛南創新與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

鎖定
李紅良,男,1974年9月出生,理學博士,江西贛州人。 [22]  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理學博士。江西省第十四屆人大代表, [15]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1]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  、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3]  。曾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 [4-5]  、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 [4]  [6]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長、武漢大學動物中心主任、武漢大學A3實驗室主任、中南醫院醫學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3]  。現任重大疾病新藥靶發現及新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執行主任,贛南創新與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江西省模式動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14-15]  [23] 
李紅良主要研究方向為心血管代謝性疾病發病機制和防治及模式動物的開發。 [19] 
中文名
李紅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西
出生日期
1974年9月
畢業院校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22] 
專業方向
內科學(心血管病)
職    務
贛南創新與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 [14] 
主要成就
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2024年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發表論文數目
262 [7]  [16] 
職    稱
教授
性    別

李紅良人物簡介

李紅良 李紅良
李紅良,原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 [1-3] 
2005年7月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師從中國著名分子生物學家劉德培院士與梁植權院士。
2006年至2008年底先後受邀到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心血管代謝疾病、模式動物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心腦血管及代謝性疾病的發生機制和防治以及基因敲除與轉基因動物模型的構建。回國後創建了湖北省模式動物研究中心及武漢大學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建立了系統的轉基因技術基因敲除技術平台,是國內最早開展基因敲除大鼠模型研發工作的科學家之一。同時,應用大量的臨牀標本,結合基因敲除、轉基因動物模型,深入系統的探討了天然免疫的網絡通路對心血管代謝性疾病的作用及其分子機理。
已發表國際雜誌論文120餘篇,其中發表於影響因子10分以上的有20多篇,包括Nat Med.、Nature Commun.、PNAS、Circulation、Hepatology、J Hepatol.等國際著名雜誌。以第一申請人申請國內發明專利120餘項。 [5]  作為項目負責人或課題骨幹主持過多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並作為項目負責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基金、湖北省傑出青年基金、湖北省科技廳重大平台建設項目、武漢市學科帶頭人計劃項目等,同時作為骨幹參與了國家973 重大基礎研究計劃以及國家新藥創制等計劃。
2021年5月,在贛州市委市政府、章貢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贛南醫學院和章貢區人民政府、李紅良教授團隊三方合作共建了贛南創新與轉化醫學研究院,從平台、人才、技術、成果產業等各方面助力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17] 

李紅良人物經歷

武漢大學教授,模式動物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創新研究院院長,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學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新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執行主任,贛南創新與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江西省模式動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黃岡市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黃岡中心醫院首席科學家、學科建設總負責人等。 [20] 
李紅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心血管代謝性疾病發病機制和防治及模式動物的開發。已發表國際重要雜誌論文260餘篇,包括髮表在Nat Med., Cell Metab., Sci Transl Med, PNAS, Circulation, Hepatology等國際知名雜誌;SCI總引用次數近15000餘次;連續9年入選年度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醫學),位列2012-2021年全國心血管病領域學者論文學術影響力排名百強榜排名第一,並且是2020、2021年度中國心血管內科領域高價值論文TOP100入選論文最多的團隊。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00餘項,其中獲得授權專利120餘項。承擔國家級及省部級項目近30項。曾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等。 [20] 

李紅良教育經歷

1999-2002 暨南大學藥理學專業,碩士

李紅良工作經歷

2017- 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
2020年5月6日,武漢大學官網發佈消息,免去李紅良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主任和武漢大學ABSL-Ⅲ實驗室主任職務。
2020年9月15日,李紅良主動辭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同時,已被免去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以及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職務 [4] 
現任重大疾病新藥靶發現及新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執行主任,贛南創新與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江西省模式動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二級教授。 [23] 

李紅良研究方向

李紅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心血管代謝性疾病發病機制和防治及模式動物的開發。 [23] 

李紅良主要成就

李紅良學術成果

已發表國際重要雜誌論文260餘篇,包括髮表在Nat Med., Cell Metab., Sci Transl Med, PNAS, Circulation, Hepatology等國際知名雜誌;SCI總引用次數近20000餘次;連續9年入選年度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醫學)。入選2023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位列2018-2022年全國心血管病領域學者學術影響力排名第一。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00餘項,其中獲得授權專利150餘項。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項目近30項。 [23] 

李紅良醫學成就

2022年2月,李紅良教授團隊在心血管代謝性疾病等領域連續取得重要進李紅良團隊研究領域涵蓋了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和新冠肺炎臨牀大數據研究等領域,闡明瞭一系列心臟疾病、脂肪肝炎、缺血再灌注損傷等臨牀重大疾病的重要發病機制,發現了一批關鍵作用靶點,研發出一系列小分子先導藥物。為認識心血管代謝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重要理論基礎,也為該領域新藥開發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思路及潛在靶點。 [13] 
以李紅良教授團隊為代表的一批國家級高水平科研人才,聯合贛南醫學院、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共同組建了高端生物醫藥新型研發機構——贛南創新與轉化醫學研究院。2023年3月,贛南創新與轉化醫學研究院、空軍軍醫大學、江西青峯藥業三方聯合共建的新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獲得科技部批准建設。

李紅良醫學貢獻

  • Wang PX, Ji YX, Zhang XJ, Zhao LP, Yan ZZ, Zhang P, Shen LJ, Yang X, Fang J, Tian S, Zhu XY, Gong J, Zhang X, Wei QF, Wang Y, Li J, Wan L, Xie QG, She ZG, Wang ZH, Huang Z, Li H*, [9]  Targeting CASP8 and FADD-like apoptosis regulator ameliorates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in mice and nonhuman primates, Nature Medicine, 2017, doi:10.1038/nm.4290. [9] 
  • Wang ZH, Zhang XJ, Zhang P, Wang XH, Chen I, Gao C, Deng KQ, Gong J, Yokota T, Wang H, Cass A, Ren SX, Vondriska T, Li GP, Yang HT, Xiao XS,Li H*,Wang Y*, A long non- coding RNA defines an epigenetic check point for cardiac hypertrophy.Nat Med. 2016 ,22(10):1131-1139.

李紅良人物事蹟

李紅良同志國家提出贛州振興發展時,響應國家號召義不容辭支持家鄉,在贛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聯合贛南醫學院、國內外教授專家百餘人共建贛南創新與轉化醫學研究院。目 前,帶領研究院牽頭籌建1個全國重點實驗室並取得重要進展,獲批江西省重大科研平台4個、市級平台2個,引進教授30人、技術人員180人,培養研究生80人,孵化企業2家。作為贛州市招商大使,吸引15家企業入駐贛州投資項目,極大推動了贛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21] 

李紅良獲獎記錄

曾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國產學研合作獎、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美國心臟病學會心血管病研究獎、中國傑出心血管病研究獎等各類獎項20餘項。 [23] 
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016) [3] 
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學者獎(2016) [8] 
2024年4月,榮獲2024年“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 [24-25] 
2024年5月29日,被列入2024年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 [27] 

李紅良社會任職

江西省醫學會副會長。 [23] 
Hepatology雜誌副主編(2017-) [3] 
Clinical Science雜誌副主編(2016-) [3] 
2024年5月,當選為江西省科協第九屆委員會兼職副主席、常務委員會委員 [26] 

李紅良人物事件

李紅良涉嫌造假

2018年1月18日晚22時,武漢大學官方微博發佈該校學術委員會聲明,稱學術委員會於2017年4月28日第一次收到相關匿名舉報,並於2017年12月18日責成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組織包括三名校外院士在內的五名專家進行鑑定。2018年1月29日學術委員會調查意見出爐:李紅良團隊不存在偽造科研數據的行為。 [18] 
2019年11月,兩院院士,時任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德仁接受採訪時表示:“投訴李紅良的材料經過同行知名院士、專家做了兩次核查,所有的原始文件沒有發現造假性。” [10] 
2021年1月21日,科技部發布“針對網絡反映的武漢大學李紅良教授的相關論文涉嫌造假問題”調查處理結果通報:對網絡質疑李紅良教授的21篇論文,經調查未發現有造假,但發現較多論文存在圖片誤用,反映實驗數據處理不嚴謹。經聯合工作機制審議,決定取消李紅良教授申報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資格2年,取消作為財政資金支持的科技活動評審專家資格2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資格2年,責成其對存在的問題作出深刻檢查。 [11] 

李紅良抗癌事件

2020年07月20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一對三年級、五年級小學生在第 33 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榮獲小學組三等獎,獲獎項目名為“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兩人父親為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李紅良介紹,女兒這項研究實驗在 2017 年進行,輔導老師有兩人,其中王茜湖北省人民醫院的實驗技術員、李紅良妻子的好朋友、是李紅良擔任所長的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的成員,熊曳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老師。 [12] 
2020年09月16日,捲入“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全國大賽三等獎”風波的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已被免去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以及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職務,並於9月15日主動辭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李紅良是前述兩名小學生之父。針對網傳職務變動信息,李紅良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説,需要聯繫黨委宣傳部瞭解情況;武漢大學黨委宣傳部工作人員稱,需要發公函採訪。基礎醫學院人才人事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則表示,“不方便回答”。 [4] 

李紅良人物評價

李紅良教授常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別人,因為幫別人就是幫自己!他經常鞭策自己,能夠取得現 在的成績,自身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強大的團隊的共同奮鬥,就沒有今 天的一切。(武漢大學工會評) [2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