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璆

(唐褒信王)

鎖定
李璆(?~750年),字號不詳,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宗李治孫子,許王李素節之子。
早年受到父親株連,坐罪流放,囚禁於雷州開元初年,冊封嗣澤王,坐罪降為郢國公。歷任宗正卿光祿卿,進封褒信郡王,遷殿中監上柱國
天寶初載,授宗正卿。為人友悌聰敏,提拔宗室子弟。天寶九載,卒於任上,追贈荊州大都督。 [1]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許州
逝世日期
750年
本    名
李璆
官    職
宗正卿、光祿卿,進封褒信縣王,遷殿中監、宗正卿
勳    銜
銀青光祿大夫 上柱國
爵    位
嗣澤王 郢國公 褒信王
封    贈
荊州大都督

李璆人物生平

武則天執政時期,大肆屠殺李唐宗室成員。許王李素節作為蕭淑妃的兒子,受到打擊,坐罪處死,年長的八位兒子,全部處死於舒州。李璆等兄弟年齡太少,全部流放並且幽禁於雷州
神龍革命後,唐中宗恢復唐朝,將發配嶺南的李姓宗室,全都接回長安,授予官爵和俸祿。
開元初年,大哥嗣許王李瓘貪圖爵邑,誣告李義珣假冒澤王李上金之子,使其複流嶺外。朝廷任命李璆出嗣澤王。經過玉真公主證明,李義珣確實是李上金之子。唐玄宗削奪李璆爵位,降為郢國公。
此後,又歷任宗正卿光祿卿,頗有功勳,進封褒信郡王,遷殿中監銀青光祿大夫上柱國。。
天寶初,復拜宗正卿。品性友弟聰敏,宗子有一優點,無不推薦為官,故宗室在省闥者多璆所啓。
天寶九年,薨,贈江陵郡大都督。

李璆主要成就

李隆基《遣使祭嶽瀆四海詔 [2]  :朕肅恭明祀,祈福上玄,冀敷佑於黎蒸,將昭報於靈應。頃蠻夷款附,萬里廓清,稼穡豐穰,羣方樂業。豈惟菲德,以致元和,實賴神休,永綏景貺。思崇望秩,用展虔誠,宜令宗正卿襃信郡王璆等,即分往五嶽四瀆及四海致祭。所經道次有名山大川,亦便致祭。務令精意,以稱朕懷。

李璆人物評價

門下:公族之任,得才則難,舉親而官,選舊惟允。銀青光祿大夫殿中監上柱國、裦信郡王璆,雅正惟恭,虛懷敏達,近屬藩翰,中朝羽儀。無競維人,不矜於貴分;克勤於位,每效於忠公。敦敍是司,疇諮所屬,宜居六尚之職,以副九宗之委。可宗正卿。

李璆軼事典故

初,張九齡撰《龍池頌》,刊石於興慶宮宗子以為不稱盛德,更命李璆為頌,建碑於花萼樓北。

李璆親屬成員

高祖
曾祖
祖父
父親
自己
兒子
孫子
李璆
李謙,郢國公
李撰,汝南郡公
李欽古,巴國公
李賁
唐高祖
唐太宗
唐高宗
許王
宗正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