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珖

(朝鮮義昌君)

鎖定
李珖(1589年—1645年),字藏仲,號杞泉,朝鮮王朝第14代君主宣祖李昖第八子,母為仁嬪金氏,封義昌君,諡號敬憲。 [1-2] 
本    名
李珖
藏仲
杞泉
所處時代
朝鮮王朝
出生日期
1589年
逝世日期
1645年
爵    位
義昌君

李珖人物生平

李珖幼時遭遇壬辰倭亂,與宣祖失散,被乳母化妝成民間孩童,帶到山谷中避難,被一老人收養,後為宣祖所尋回。宣祖對他非常寵愛,讓他常在自己身邊,並親自教他《小學》《論語》。九歲那年,李珖受封義昌君。丁酉再亂時,王室家眷被轉移到平安道成川,李珖思念父親,早晚哭泣,以致“寢食俱忘”。宣祖聽説後,將他召還漢城。回到漢城,他又思念起母親和兄弟姐妹,在給姐夫海嵩尉尹新之的信中,有“庭前荊樹,嘆鴒原之分飛;嶺上白雲,悲萱草之獨在”“萊衣戲彩,幸冀天顏之或開;倚門望閭,恆念慈闈之起居”等佳句,受到時人傳誦。1603年,宣祖指定吏曹參判許筬之女為其夫人,並在四月十七日結婚,由於此時許筬之妻已病重,此舉被批評為“悖禮失儀”。一向以節儉著稱的宣祖還破例允許李珖營建豪宅,乃至下賜內帑。後來有嫉妒他的人説他的府邸風水好,符合國王所居,他聽説後馬上拆毀搬走。 [2-3] 
因為李珖深受宣祖喜愛,所以當時有在永昌大君出生前宣祖欲易儲於李珖的傳聞。到了光海君時,這種傳聞給他招來不小的麻煩。1618年,李珖的丈人許筬的異母弟許筠謀反被捕,而其所推戴的對象據稱就是義昌君李珖,再加上李珖之前稱病不參加“廢母庭請”,故大北派欲趁機置其於死地。光海君曾下旨將他圍籬安置於京畿道某邑(賜死的前兆),羣臣請求處死,故這道傳旨遲遲不下。李珖之妻奔走權門,捐獻家產,到處周旋,並將黃金三十兩和府邸獻給光海君的某寵姬。這位寵姬便在光海君面前為李珖求情,光海君也表示:“此先王愛子也,可憐哉!此人薄福而又無子,縱置之,無能為也,廷臣過慮矣。”於是李珖沒有步臨海君、永昌大君、晉陵君、綾昌君等人的後塵,逃過一劫,此後“廢置錮門”,苟全性命。 [4-6] 
仁祖反正後,他作為仁祖親叔,得到優待,獲得許多賞賜。他為人低調,平時不與外臣結交,門可羅雀。仁祖多次逃難,他都扈從。丙子胡亂時,仁祖多日吃不下飯,羣臣請他去勸,他“涕泣勸進”,仁祖方才用膳。他還兼帶宗簿寺司饔院都提調。1642年冬得了風寒,無法再上朝,仁祖派御醫給他看病。到1645年病重,十月十五日去世,時年五十七歲。仁祖輟朝三日,予以禮葬,賜諡“敬憲”(夙夜警戒曰敬,博聞多能曰憲) [7-8]  仁祖曾將奉祀仁嬪之事交由他負責,但因他無子,便命令以麟坪大君李㴭次子福昌君李楨為其嗣。1680年,李楨捲入“三福之變”而被賜死,朝鮮肅宗改以崇善君李澂為其嗣。 [8]  1701年,其奉祀後孫東平君李杭被賜死後,肅宗又以樂善君李潚(此時已故)為其嗣。 [9] 

李珖軼事典故

義昌君李珖熱衷於“學問文翰”,尤其精通楷體書法,被譽為“筆力雄渾,逾大而氣不餒”,時人以請他書寫匾額、墓誌、神道碑為榮。 [10]  後來日本邀請仁祖為供奉德川家康的日光山東照神宮題字,也是由他來捉刀代筆的。 [11] 

李珖人際關係

  • 父親:朝鮮宣祖李昖
  • 母親仁嬪金氏
  • 妻子:許禮業(1589年—1650年,許筬之女) [12-13] 
  • 後嗣:福昌君李楨(罷養)、崇善君李澂(罷養)、樂善君李潚 [8]  [9] 
參考資料
  • 1.    《韓國民族文化大百科辭典·義昌君》  .韓國學中央研究院[引用日期2022-01-28]
  • 2.    尹新之:《鳳洲集》卷八,《義昌君行狀》:公諱珖,字藏仲,自號杞泉,宣祖大王第八子,母仁嬪金氏,以萬曆己丑某月某日生公……壬辰之變,西狩蒼黃,公年始四,不克馳驅,從乳保竄入山谷中,去寶玦,作民間兒狀,寄託村閭。家主老人不識其龍種也,哀其飢,與之飯,問曰:“此兒非常,誰氏子也?”姆紿之曰:“吾兒也。”老人曰:“汝兒骨相豐厚,他日必衣食足,不憂飢也。”食時輒飯公。姆嘗附耳戒曰:“亂世貴者殆,吾夫賤者,兒必父呼之,示不貴也。”公張目不應。一日,公晨起泣下,姆問其故,公曰:“夜夢見主上阿爺在丕顯閣除御缽飯賜我也,我故泣,因哽咽不已。”姆解之曰:“夢兆佳,當有吉應,勿泣也。”日午,籬外有馬啼踏踏聲,中使金馹將命至,呼問曰:“某王子在此否?”公聞而走出,馹抱持公哭,曰:“尋覓不得,死毋返命,上命也。天錫公活我之命!”俄而郡守趕到,進飯饌具馬從。奉公達於行在,上命厚賜老人。明年,上還京師,自是公常不離上前,課讀卒業。或疾病服藥,輒有賞賜。宣廟十四子,公居中,固宜不甚見幸,以公之誠孝得之天也,特被鍾愛,親授《小學》《論語》等書,錫賚便蕃,諸邸莫及也。雖萬機無閒,而俯視公須臾不在膝下,則上輒不樂也,公亦不敢須臾離側為戲遊計也。……九歲封爵,上命錫號義昌。丁酉,倭寇再犯,後嬪避兵於成川,命諸王子隨之。時上在京師,公晨夕涕泣,寢食俱忘,上聞之,召還京師。時公年才十一,既離慈闈,復有陟岵望雲之思,抵書於新之,有曰:“庭前荊樹,嘆鴒原之分飛;嶺上白雲,悲萱草之獨在。”又曰:“萊衣戲彩,幸冀天顏之或開;倚門望閭,恆念慈闈之起居。”人傳誦之。癸卯,上為公揀選名閥,聘許氏為夫人,吏曹判書筬之女,慶尚道觀察使曄之孫也。……宣廟刻志中興,務益儉約,躬樸陋以表率臣下,常曰:“民窮財匱,廟享未盡備,此時我子女何以家為?”一切不為之營第宅。晚年特軫公,有經始志,公辭曰:“姊妹弟兄皆無穴,臣獨何心,敢膺異數?”上益奇之,許公私構,而捐帑藏助之成,公於是治第於終南山麓,為近嬪邸也。俯瞰城市,頗有泉石勝,每良辰佳節,奉母嬪,畢會少長,日盡孝,以愉悦其心,人豔稱之,有忮者宣言宅地善、合王居者,公聞之,即日毀撤之。
  • 3.    《朝鮮王朝實錄·宣祖實錄》卷161,三十六年四月十七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28]
  • 4.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中草本)》卷43,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28]
  • 5.    《朝鮮王朝實錄·光海君日記(中草本)》卷47,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28]
  • 6.    尹新之:《鳳洲集》卷八,《義昌君行狀》:戊午,賊臣當朝,倡廢母論,毋論貴戚異姓卿,勒令獻議,公不與。及廷論母后罪狀,後至者罪不測。公嘆曰:“臣而犯分,子而罪母,倫紀斁矣。”稱疾不赴。宗人為公懼,或勸公行以避禍,公不從。……許判書有異母弟筠,不肖而圖富貴,與奸黨爭功能,公心惡之,常曰:“此豈有善終之理?”終不假之色,絕不與來往,及其自速殃禍以逆死,乃反波及公,指謂推戴,欲並與鋤除,凡人無辜尚不可,況君之愛子乎?初禍作也,哨察嚴密,人莫敢近其門,奴僕畏怖逃竄,水火不通……幸而先王默佑冥冥,許夫人才智裕、善周旋,盡捐家產,求解多門,公不知也。既又以兼金三十與居間者,抵光海寵姬,哀其辭曰:“臣蒙先王寵愛,御府之衣,中廄寶馬,臣得賜之,從死之不能,乃今死當矣。此金者,先王所賜,願獻之主上而死!”姬為言於光海,光海悦,命藏之,顧謂姬曰:“此先王愛子也,可憐哉!此人薄福而又無子,縱置之,無能為也,廷臣過慮矣。”由是無害公意,要去公者雖力,光海輒寢之,於是公得不死,廢置錮門幾六年矣。
  • 7.    尹新之:《鳳洲集》卷八,《義昌君行狀》:癸亥,今上反正,公乃得復見天日,聖主之恩,不可量已。於是始彈冠而起,謁上於慶運宮,悲喜交集,上為之動容慰撫,即日命賜內廄𩣭馬。公既以當寧尊屬,寵冠宗戚,禮異羣臣,恩賜絡繹,而益自謙損,若無憑者,識者多之,居家最樂為善。……都中士大夫慕公之義,望門而不敢進;市井小民,乃無一事相涉於公之門,了不知公門開向何處,門庭閴如也。比年國家多難,公常扈駕,逮丙子,廷臣挑禍召兵,計不先定,卒惶急困於南漢。上宵旰殷憂,廢膳者累日,大臣憂懼,不知所出,以上之重公也,皆視公,公直入內閤,涕泣勸進,上為之舉匙箸,羣情賴以安。丁丑春,因扈駕還京。公所兼帶宗簿寺、司饔院都提調也……壬午冬,公中風寒,不能造朝,上命御醫看病,賜藥餌者不記,問疾相望於道。乙酉,疾篤,遂不起,十月十五日也,得年五十七。訃聞,上震悼,輟朝市者三日,遣中使致吊賻,贈布帛米祭需,加賜文錦彩段御府衣服累襲,皆異數也。
  • 8.    金壽恆:《文谷集》卷十八,《義昌君神道碑銘》:既卒,贈諡敬憲,諡法,夙夜警戒曰“敬”,博聞多能曰“憲”。……仁祖既入承大統,以仁嬪祀事歸公,公卒無子,命以麟坪大君㴭次子楨為公後。今上庚申,楨坐不軌磬甸,上以公既奉仁嬪祀,其後不可絕,改命崇善君澂以嗣公。
  • 9.    《朝鮮王朝實錄·肅宗實錄》卷35,二十七年十一月初十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28]
  • 10.    尹新之:《鳳洲集》卷八,《義昌君行狀》:餘力於學問文翰,立禮遊藝,尤精於楷字,筆力雄渾,逾大而氣不餒。如門堂扁額、墓道文字,幸而夤緣得公之筆者,則其寶之如隋珠崑玉焉。
  • 11.    《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43,二十年二月十八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28]
  • 12.    《璿源錄》許禮業條  .韓國學中央研究院[引用日期2022-01-28]
  • 13.    《承政院日記》,康熙三十一年四月初七日條  .國史編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1-2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