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炷烽

鎖定
李炷烽(1953年5月6日-),中國福建省金門縣人,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為第三任及第四任福建省金門縣縣長,黨籍為新黨,接替陳水在。愛國人士。贊成祖國統一。在擔任金門縣縣長職務之前,他曾任小學校長、“國大代表”、“立法委員”、新黨黨團總召集人, 還擔任金馬地區兩岸交流協會榮譽事理長等職務。
中文名
李炷烽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性    別

李炷烽人物簡介

李炷烽 李炷烽
政黨: 新黨
籍貫: 福建省金門
出生: 1953年5月6日

李炷烽人物學歷

金門高中特別師範科畢業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畢業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結業

李炷烽人物經歷

李炷烽 李炷烽
金門高級職業學校訓導主任 金門縣政府學務管理股股長
金門縣政府教育局督學
金門縣立中正國民小學校長
金門縣立金沙國民小學校長
金門縣立社會教育館館長
金門縣政府秘書
“國民大會(第三屆)代表”
(1996年-1999年)
“立法院(第四屆)委員”
(1999年-2002年)
“立法院”新黨黨團總召集人
(1999年-2002年)
金馬地區兩岸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
“立法院”中美洲國會議員聯誼會副會長
金門縣政府(第三屆,第四屆)縣長

李炷烽人物事蹟

李炷烽 李炷烽
金門縣長李炷烽在金門縣自來水廠埔後高架供水站主持除鐵錳設備啓用典禮,就改善水質問題,他指出,開放自大陸接水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針對台當局正檢討金門自大陸接水問題,李炷烽籲請政策上同意開放,根本解決金門的用水問題。
李炷烽指出,金門水資源不足,除了民眾對水質要求愈來愈高,金酒公司產業最需要優質的地下水釀酒,有了活水泉源,產業才能延續不輟,過去做了很多努力,但要真正解決問題,還是要從大陸接水。
他表示,“水利署”已經在 1月20日完成金門自大陸接水評估報告,預計下週由“經建會”檢討,希望能政策上支持開放,以解決金門水量不足、水質不好的問題。
金門縣自來水廠為改善金西地區水質問題,斥資新台幣24619100元,在埔後、莒光、昔果山、西埔頭等供水站各設置一套除鐵錳設備,每日處理水總量為15480立方米。
金門縣自來水廠廠長翁自保表示,西半島的自來水源是使用地下水,其中,後湖至昔果山一帶由於土壤問題和管線老舊,鐵錳濃度通常較高,產生水黑、水紅問題,因此,設置除鐵錳設施後,再配合未來 4年每年投資五千萬元的汰換老舊管線,將可大幅提升供水質量。

李炷烽執政理念

李炷烽 李炷烽
在中國台灣政壇有一位被稱為“藍到發紫”的人,他不僅頻繁去大陸,而且常常語出驚人,令島內藍綠陣營齊呼“麻辣”。曾幾何時,“一國兩制”在台灣島內被稱之為“大陸統戰工具”,政治人物皆恐避之不及,而他卻公開宣稱要把金門建成“一國兩制試驗區”。此人便是金門縣縣長李炷烽。
7年“登陸”50次
李炷烽,1953年出生,是土生土長的金門縣人。幼時家境貧寒,父親從南洋打工回來後一病不起,兄妹五人很小就隨母親下地幹活,但每餐只能喝地瓜湯。自家養雞產下的蛋,也只能拿去換油鹽醬醋。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畢業後,李炷烽當過小學校長、“國大代表”、新黨“立法委員”、新黨黨團總召集人以及金(門)馬(祖)地區兩岸交流協會榮譽理事長等職務。2001年,李炷烽當選金門縣縣長。4年後,他又順利連任。
在中國台灣,李炷烽被人戲稱為“最想去大陸的人”。據統計,在任金門縣長7年間,他先後到訪大陸50餘次,居所有台灣地區縣市長之冠。按台灣現行法令規定,縣市長必須是參加“國際活動”才能赴大陸。但居於外島的縣級官員如果是參加“小三通”等相關活動, “陸委會”一般也會許可。
然而,2008年6月,李炷烽再次赴大陸的申請卻頗費一番周折。“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金門縣金酒公司與中央電視台等單位合作,準備於6月5日晚在北京合辦一台“兩岸同心、重建家園”賑災募款晚會。金酒公司將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而金門縣也將募得的200多萬元人民幣,用於協助四川重建小學或“仁愛之家”。不想,李炷烽申請到北京參加賑災募款晚會,卻遭到“陸委會”的拒絕。
情急之下,李炷烽把這一消息透露給了媒體,給“陸委會”施加了很大的壓力。在多位“立委”質詢壓力下,“行政院長”劉兆玄不得不指示“陸委會”主委賴幸媛重新考慮李炷烽“登陸”問題。6月3日晚,“陸委會”來了個急轉彎,批准李炷烽的申請,但要求他必須保證此行只以金門酒廠股東的身份參與賑災。
力推“金廈特區”
金門是個資源稀缺的小島縣,又常常被台灣當局冷落。李炷烽只能眼睜睜看着對岸紅火的經濟乾着急。李炷烽認為,唯有搞好兩岸關係,金門才有出路。在他的辦公室裏掛着兩幅地圖:一幅台灣地區地圖,一幅大陸地圖。他曾説:“在兩岸關係發展中,金門有地理區位優勢,只要有開明、開放的兩岸政策,香港能做的,金門也可以,就像對岸的廈門,20多年前與金門的經濟水平差不多,但如今已發展到可媲美新加坡了。金門期待政策的開放,扮演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橋樑。”
2006年11月,在金門“縣議會”上,李炷烽以“21世紀新台灣的出路,金門作為‘一國兩制試驗區之芻議”為題做報告,首次提出將金門建成“一國兩制”試驗區的設想。
消息一傳出,在金門縣和台灣地區乃至大陸立即引起強烈反響。李炷烽認為,在金門實施“一國兩制”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金門歷來是台灣地區的‘政治實驗區’:1956年-1992年,金門實行了長達36年的‘戰地政務體制試驗區’;2001年-2004年實行了‘小三通’,是‘兩岸直航試驗區’”。李炷烽説,他的提議將把金門帶入一個全新的“政治實驗階段”,“這一構想可以取兩岸制度之長,將金門列為‘特殊的行政區’,謀求兩岸雙贏的模式。”
2008年4月,李炷烽借到廈門參加第三屆保生慈濟文化節之機,倡議建“金廈特區”:“金門作為台灣的一個窗口,廈門是大陸的一個窗口,兩門相望,金廈是一家,合則兩利,分則兩害。成立‘金廈特區’是一個正確的方向,它不僅攸關金門的前途,也攸關兩岸的發展,還影響到亞太地區的和平與安定。”李炷烽進一步解釋説,“兩岸要走向共同發展,必須要有‘一國兩制’下的金門與馬祖,再聯合大陸的廈門。金門廈門,兩門合起來才是大門,才能開大門走大路。”
談到金門百姓是否支持他的“一國兩制”設想時,李炷烽信心滿滿地説:“對大眾來説,只要誰給他們更好的生活,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就是好的政府。”他坦言:其“一國兩制”構想最根本的意義在經貿,因為從經濟着手,比較容易讓老百姓接受。從經濟層面加強交流合作,消除壁壘,進而就會逐步影響到政治層面。
李炷烽還為他的構想提出具體推動措施:第一步,提出成立金門“特別行政區”推動委員會,積極爭取兩岸立法機構授權;第二步,制定兩岸法律衝突專題研究計劃,規劃未來特區法制藍圖,及修建金廈大橋、建設料羅深水港等,逐步將金門建設成為一個“有長久台灣法制背景的大陸沿海特區島嶼”。李炷烽表示,先把建議提出來,供民眾討論,這本身就是一件好事,不管未來能否落實,至少讓台灣老百姓開始認真去思考“一國兩制”的可行性,以及其對台灣的利弊得失。
謀求金門趕廈門
作為金門縣父母官,李炷烽時刻想着為鄉親謀福祉。他力求改變台灣長期以來把金門作為戰略前線的做法,主張推進金門兩岸化,促進金門的發展。他非常清楚,金門要迎來“第二春”,出路就在旅遊觀光業。
得知台灣“行政院會”將討論擴大“小三通”方案,李炷烽就頻繁往返於金門和台北之間,向有關部門要“政策”。他直言讓“金門機場開放航權”,不要霸佔機場卻無航班可飛。李炷烽還炮轟“民航局長”張國政,説他這幾年“佔着茅坑不拉屎”,“拿金門人做犧牲品”,只求符合民進黨當局的要求,以換取保住官位,好等7月退休下台。
李炷烽還積極主張台灣當局從外島撤軍。他説,未來金門要有大發展,只能朝非軍事化邁進,“任何一個民族都應該從和平的角度來看待未來世界的發展,中國的統一是歷史的趨勢和必然”。為此,他在“縣政府”會客大廳正中掛有“戰爭無情,和平無價,中國人的覺醒”的橫幅。
2008年7月起,兩岸將啓動包機直航,屆時金門在兩岸“小三通”中的地位將會有所降低,旅遊觀光業也會受到衝擊。以此為據,李炷烽又當面向馬英九提出從金門撤軍以促旅遊的建議。據説,馬英九當場只含糊表示兩岸發展應持開放立場,“‘金廈生活圈’必然形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