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濤

(中共遼寧省委原書記)

鎖定
李濤(1913.7.17-2008.2.16),曾用名李文翰,1913年7月17日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于洪區秋家屯,滿族。 [5]  1936年6月走上革命道路,1937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犧盟總會組織部部長,晉察冀邊區第五行政專署專員,晉察冀邊區冀晉地委城工部部長、敵工部部長等。1945年9月後歷任撫順市委書記、市長、撫順保安司令,中共遼東三地委常委,第三專員公署專員,安東省委委員、省政府秘書長,遼東省政府秘書長兼農林廳廳長等。新中國成立後,歷任遼東省政府主席,遼寧省委書記處書記、省政府副主席、省人民委員會副省長等。“文革”期間遭受迫害。1978年後歷任遼陽市委書記,遼陽石油化纖總廠黨委書記兼建廠指揮部總指揮,紡織工業部副部長,遼寧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兼瀋陽市委第一書記,中共遼寧省顧問委員會主任兼瀋陽市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等。李濤是全國政協第七屆常委。 [2] 
中文名
李濤
別    名
李文翰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滿族
出生日期
1913年7月17日
逝世日期
2008年2月16日
出生地
遼寧瀋陽市于洪區秋家屯

李濤人物生平

李濤,1913年7月生於瀋陽市于洪區秋家屯。1922年至1936年先後就讀於瀋陽郎三家子村私塾、山海關田氏中學、瀋陽興權中學、北平東北中學和北平東北中山中學。在東北中山中學求學期間,他閲讀了大量進步書刊,開始接觸共產主義思想,為後來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1935年冬,李濤同志作為北平東北中山中學學生會主席,組織同學們積極參加黨領導的“一二·九”學生運動,與國民黨軍警進行了英勇的鬥爭。1936年3月,北平學聯組織南下宣傳團時,他參加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並擔任中山中學中隊長。同年6月任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北平隊部一區隊隊長,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37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3月,參加了由地下黨領導的抗日團體——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先後任犧盟會太原五區委秘書和運城中心區委秘書。11月任山西夏縣縣長兼晉南八縣游擊隊總指揮。1939年,任犧盟總會組織部副部長、部長。1940年初,任犧盟會雁北辦事處主任。同年4月,任晉察冀邊區第五行政專署專員。1944年9月,任晉察冀邊區冀晉地委城工部部長、敵工部部長。
抗日戰爭期間,李濤同志一直戰鬥在山西太原、運城、夏縣等晉南地區。他深入到工人、農民中宣傳黨的抗日主張,組織領導多種形式的對敵鬥爭,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在兼任晉南八縣游擊隊總指揮期間,他依靠羣眾,克服困難,發展武裝力量,開闢抗日根據地,有力地抗擊了日寇的侵略,為抗戰的最後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5年9月,根據黨的革命鬥爭需要,李濤同志離開山西返回東北,奉命接管撫順,任撫順市委書記、市長、撫順保安司令,建立撫順新生政權,發動羣眾開展反奸清算鬥爭,恢復和發展生產。1946年4月,中共遼東三地委、第三專員公署、第三軍分區成立,他任專署專員兼地委常委,指揮三分區武裝部隊,成功地進行了敵後游擊戰,為解放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7年11月,李濤同志任安東省省委委員、省政府秘書長,負責清查、沒收敵偽資產、組織發展工業生產。1949年5月任遼東省政府秘書長兼農林廳廳長,他把農村合作社經濟建設作為頭等任務,為遼東農村走上農業生產合作化道路作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1950年2月任遼東省政府副主席,負責遼東省工業恢復和發展工作。朝鮮戰爭爆發後,中共遼東省委決定由李濤同志全面負責抗美援朝後勤工作,他擔任機場修建委員會主任,組織幹部羣眾修建軍用機場,為抗美援朝作出了突出貢獻。
1952年6月,李濤同志任遼東省政府主席。他積極組織領導工業生產,研究探索工業發展的前景和方向,注重工業產品特別是新產品的研發,有力地促進了遼東省工業的發展。他積極探索農業生產互助合作,對遼東地區農業合作社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1954年8月,中央決定成立遼寧省。李濤同志先後任中共遼寧省委書記處書記、省政府副主席、省人民委員會副省長。他認真貫徹黨的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落實黨對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有關政策,為遼寧工業“一五”期間取得輝煌業績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8年10月起,李濤同志任撫順礦務局副局長、局長。“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他被打成走資派、現行反革命,遭受迫害。1974年至1977年任撫順市礦務局革委會副主任、黨委副書記。1978年1月任遼陽市委書記,遼陽石油化纖總廠黨委書記兼建廠指揮部總指揮,同年11月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決定對李濤同志予以徹底平反。從1981年11月起,他先後任中共遼寧省委書記兼瀋陽市委第一書記,中共遼寧省顧問委員會主任兼瀋陽市委第一書記,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第七屆常委。1985年4月,因年齡原因,他主動提出退出領導崗位。
2008年2月16日1時50分,因病醫治無效,李濤在瀋陽逝世,享年95歲。李濤同志逝世後,胡錦濤、江澤民、温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王岐山、李源潮、張高麗、張德江、朱基、何勇、李鐵映、李貴鮮、白立忱、王文元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分別以不同形式對李濤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並向其親屬表示親切的慰問
2月20日上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文嶽,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政高,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駱琳等省黨政軍領導、離退休老同志、各界羣眾在瀋陽回龍崗革命公墓向李濤同志告別。 [1] 

李濤人物事蹟

少年立志,踴躍參與民族解放事業
在中山中學,李濤一開始便成為班長。他的書包裏經常裝有一些進步書籍,如《母親》、《嚮導》等,這些書是從王冠軍那裏拿到的。王冠軍在東北中學時便離校,為北平抗日義勇軍做通訊員。在他的幫助和啓發下,李濤開始注意共產主義,他開始接受這種新思想,漸漸悟出了社會為什麼不公平的道理,產生了反叛和改造社會的意識,開始逐漸傾向共產黨。
當時國家風雨飄搖的形勢,極大地影響了李濤。日本人侵後,中華大地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尤其到1935年,美麗的華北大地遭受了空前劫難,整個華北危在旦夕,國將不國的慘狀目不忍賭。值此民族生死存亡之際,蔣介石對日採取不抵抗政策,南京政府何應欽與日軍駐天津司令簽訂了《何梅協定》,規定取消在河北、察哈爾兩省及平、津兩市的國民黨黨部,中央軍隊撤到黃河以南,取消一切抗日活動。李濤仇視日本的殘暴,痛恨國民黨的無能,贊成共產黨的主張,曾多次帶領全班同學鬧學潮,又被學校當局記了一次大過。
1935年底,“一二九”運動爆發,激發了中國人民壓抑已久的愛國情緒。李濤立即投入到學生運動的大潮之中,學校成立了中山中學學生會,他擔任主席12月16日,北平各大中學校學生再次集會。李濤帶領中山中學遊行隊伍,突破軍警的阻攔,到天橋參加萬餘人的市民大會。大會通過了抗日決議案,各校聯合起來成立了北平學聯。會後,舉行了比12月9日那一天規模更大的示威遊行,遭到了國民黨軍警的殘酷鎮壓。李濤率領中山學校學生,與國民黨軍警進行了英勇的鬥爭。
“一二九”運動以後,在中共的領導下,北平學聯組織平津南下擴大宣傳團,到河北農村進行宣傳。一共組織了4個團,中山中學約一百多名學生,被編在一團,李濤為中隊長。一團的宣傳路線是從固安、熊縣、霸縣到保定,學生們一路進行宣傳。李濤帶隊在保定的大街小巷散發傳單、發表演講。一天晚上,學聯指揮部在私立同仁中學開會,決定以杜重遠在上海辦的刊物名稱命名,成立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組成籌備委員會,李濤為委員。會議開到夜晚11時,國民黨軍警包圍了同仁中學,他們被押解回北平。
回北平之後,李濤繼續為組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而奔忙,不久,籌委會在北平師範大學召開大會並進行選舉,由中共地下黨員熬北風宣佈: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北平總隊正式成立,並通過了先鋒隊章程,李濤作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的發起人之一,擔任中山中學中隊長。寒假過後,李濤響應北平學聯的號召,組織大規模罷課,大張旗鼓地發起教學改革運動,強烈要求學校講授社會科學,不要再講三民主義,並組織學生軍訓,學習各種游擊戰術,激起了政府當局的不滿。國民黨軍警帶着黑名單到學校逮捕學運積極分子。一天中午,李濤正在學校食堂一邊吃飯一邊和學聯的徐邁倫、於克、李鐵英等同學商量工作。一個同學慌慌張張地跑來告訴他,國民黨軍警特務已經進入學校。李濤等七人趕緊放下飯碗往外跑,遠遠看見氣勢涵腦的軍警正往這邊走。但軍警不認識他們,對遠處大搖大擺走過去的李濤等未加註意,於是他們乘機越校牆逃走
這次事件稍一平息,他又返回學校組織學運。學校警告他不準再組織學生會。國民黨更是加緊查找共產黨,逮捕進步學生。但他不畏艱險,不久又把學生會重新組建起來,仍然不斷地進行宣傳,發表演講,組織政治學習、軍事訓練,在西山組織野營。
1936年6月,李濤被安排到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任一區隊隊長。1936年11月中共地下黨組織指派徐邁倫介紹李濤人黨。李濤在入黨時將名字李文翰改為李濤,實現了他夢霖以求的鳳願,好像流離失所的孩子找到了家一樣。 [6] 
積極推行“二五減租”,發動民眾抗日熱情
“七七”事變後,日本全面大舉侵華,國民黨全線大潰退,雁門關、娘子關很快告急。中秋節那天,當人們正在享受與家人團聚的歡樂時,日本飛機開始轟炸太原。轟炸過後,犧盟會組織慰問團,李濤任副團長,赴大同、綏遠慰問抗敵將士。九、十月間,李濤被派往山西晉南,任犧盟會運城中心區委秘書。他在這裏工作了一個多月,組建了農救會、工救會、青救會、婦救會等抗日團體,並任命了各會負責人
1937年11月初,古老的太原城滄陷。山西全省震盪,閻錫山的舊更投降的投降,逃亡的逃亡。一些達官貴人甚至舉家避難黃河以南。八路軍東渡黃河後,在8月下旬已組成八路軍並已取得平型關大戰勝利。山西前線抗擊日寇。4盟會提出“寧在山西戰死,不到他鄉流亡”的口號,號召山西人民守土抗戰。抓住舊官逃走的有利時機,薄一波建議閻錫山派不怕死的犧盟會員去補任。於是李濤被派到夏縣任縣長。
李濤到達夏縣後,改造了舊政權,多數區村指派了共產黨員或進步人士負責,穩住了風雨飄搖的各級政權。然後,利用犧盟會的合法地位,組建了夏縣的農救會、工救會、青救會、婦救會、學救會等抗日團體,並任命了各會負責人,使各會會員開始活躍起來。夏縣地主豪紳的剝削是很重的,一是地租之高,令人瞳目結舌;二是高利貸盤剝,利加利,利滾利,壓得人民無法喘息;三是納糧納款負擔沉重,農民怨聲載道。1937年底,李濤和中共臨時縣委書記孫雨亭決定開展減租減息、合理負擔運動,先在基層發動羣眾,然後到縣政府請願。
1938年初,幾萬人的農民大軍舉着大旗,敲着鑼鼓,喊着口號,聚集在縣城文廟,召開聲勢浩大的羣眾大會。李濤以縣長的合法身份發表演説,接受羣眾的要求,宣佈在全縣推行二五減租,即地租減少25%,年利息減至1分。一些開明紳士也當場宣佈停息,有的還銷燬了借貸契約。
萬人大會極大地鼓舞了羣眾的鬥爭熱情,夏縣的二五減租運動以勢不可擋之勢,猛烈地衝擊着古老的剝削制度,衝擊着根深蒂固的陳規舊矩。揚眉吐氣的羣眾,熱情極高,鬥爭捷報頻傳。不少村莊的農民把收繳的地主的地契、借據,紛紛付之一炬。
成千上萬的農民被組織發動起來了,李濤又引導羣眾發動了合理負擔運動,口號是“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人出人,團結抗日”。得到了利益的農民,情緒高漲,自覺地為抗日提供人財物力資源,撤起了轟轟烈烈的參軍參戰熱潮。
李濤與孫雨亭研究決定,把分散的農村自衞隊集中培訓,挑選優秀者組織起來,不直接組織脱產武裝。這樣,既可掩閻錫山的耳目,又可減少經費開銷。很快,李濤下令成立了縣4盟總動員委員會。在縣城文廟發動成立了夏縣抗日自衞隊,隊員三百多人,編成三個中隊,分別由縣城高小學生、農村自衞隊員、軸盟會員各組成一箇中隊,在縣城集訓。
在夏縣,李濤以軸盟會的名義,從縣區農救會、工救會、青救會、婦救會、學救會中抽出骨幹力量,組織幹部培訓班,在縣城文廟附近模範小學院內集中培訓。他和犧盟會特派員霍鍾秀具體領導,並親自主講,以政治學習為主,兼學軍事常識。培訓一個月後,多數幹部派往基層區村自衞隊任負責人。 [7] 

李濤親屬關係

李濤父親李慶古。大伯父為清朝知縣、知府、欽差大臣、官至一品。辛亥革命後,他拒絕再任官職,以行醫為生。四伯父曾為清朝舉人,四品武官,家境殷富。 [5] 

李濤親友回憶

田洪德:
李濤同志對自已的要求是很嚴格的,以自身的清正廉明、克勤克儉的作風影響着一代人。
李濤同志來遼化時,指揮部辦公室準備安排其住在賓館或招待所,他斷然拒絕,住進了自己的辦公室。吃飯也和職工們一樣在大食堂。後來他的家屬搬來,住在遼陽市委常委宿舍,李濤同志也很少回家,一般一、二週才回家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到遼化建設中去。
李濤同志在遼化期間,從不用公款請客送禮,從不侵佔國家利益。有一次歡送領導班子中一位同志調離,大家聚會吃飯,飯後李濤同志主動帶頭付款。李濤同志在兼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期間,紡織部規定副部長每人每月補貼45 元保姆費,但他從未領取過。
李濤同志對於朋友或親友的求助,一律擋駕,不詢私情。有一段時間,遼化的產品特別暢銷,供不應求。有不少人找門路託關係,希望能搞到遼化的產品。有時他過去的一些部下或戰友來找他批條子他一律謝絕,在他那裏就擋住了,不推給下邊有關同志出難題。這期間我正分管供銷工作,在我的記憶中,李濤同志從來沒向我開過一次口、批過一張條子。有一次他的一個侄子來他家,希望能搞到一點遼化的緊俏產品,他一口回絕,他侄子有點不高興,説:“找你辦事怎麼這麼難不就是一句話的事嘛”。李濤同志聽到後大發脾氣,將侄子轟出家門。 [4] 

李濤社會評價

《遼寧日報》:李濤同志在擔任省委和瀋陽市委主要領導期間,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總結經驗,糾正“左”的錯誤,在政治上實行進一步安定,在經濟上實行進一步調整,各方面工作都開創了新局面。他注意把握方向,加強黨的領導,積極穩妥地開展清理“三種人”工作,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幹部政策,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他緊緊抓住國家經濟調整的良好時機,解放思想,大刀闊斧地推進改革,為重振老工業基地雄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積極推動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建立和發展城鄉農貿市場、城鎮商品市場,大力支持企業和城鄉個體經濟發展,為遼寧的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李濤同志非常重視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他勤政廉政,密切聯繫羣眾,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充分發揮和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他認真貫徹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和幹部“四化”方針,大力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為黨的事業選拔和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年輕領導幹部。
李濤同志 1994 年 3 月離休後,仍然十分關心黨的事業,關心年輕幹部的成長,關心教育事業和下一代的培養工作,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提出建議,為遼寧老工業基地的調整改造和振興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革命事業的執著追求,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忠實實踐,體現了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和浩然正氣。
李濤同志在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堅持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矢志不渝、鞠躬盡瘁,一生對黨忠誠。他剛正不阿、襟懷坦蕩、是非分明,他謙虛謹慎、艱苦奮鬥、求真務實,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他的高尚品德、革命精神、領導能力和優良作風贏得了全省廣大幹部羣眾的崇高敬意。 [1] 
參考資料
  • 1.    《省黨政軍領導及各界羣眾向李濤同志告別》,《遼寧日報》2008年2月21日,第1版。
  • 2.    《李濤同志逝世》,《人民日報》2008年4月17日,第4版
  • 3.    中共遼寧省委原書記李濤逝世 享年95歲(圖)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3-21]
  • 4.    政協遼陽市委員會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遼陽文史資料  第25輯  奮鬥的遼化人  遼陽石化公司史料  1,遼陽市政協,2015.12,第76-77頁
  • 5.    陳志凌,黃修榮主編,中共黨史人物傳  第87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08,第460頁
  • 6.    陳志凌,黃修榮主編,中共黨史人物傳  第87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08,第463-465頁
  • 7.    陳志凌,黃修榮主編,中共黨史人物傳  第87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08,第467-4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