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海鋒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

鎖定
李海鋒,男,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結構工程專業博士,國家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鋼結構專家委員會專家及教育分會常務委員、中國鋼結構協會鋼結構質量安全檢測鑑定專業委員會專家、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輕型鋼結構專業委員、中國鋼結構協會結構穩定與疲勞分會理事。1983年03月出生於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在鋼結構穩定與抗震理論、新型鋼橋墩抗震性能、新材料及新型結構方面有研究專長,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30餘篇被SCI、EI收錄。擔任《Thin-Walled Structures》、《中國公路學報》等學術期刊審稿專家。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福建省教育廳A類科技項目1項、泉州市科技計劃項目1項、華僑大學高層次引進人才基金項目1項;參與重大複雜工程研究項目10餘項,主要包括:合肥新橋機場大型箱形鋼柱壁板穩定性研究、上海中心彈塑性時程分析-基於性能目標的抗震分析、夾河特大橋(自錨式鋼結構懸索橋)主纜錨固區靜載試驗與數值分析。
獲2014年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入選2020年全國第二批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2019年首批福建省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2018年福建省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劃;獲2014年第三屆全國混凝土結構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榮獲2019年泉州市優秀共產黨員、“2008年同濟大學百優博士”稱號。 [1] 
2021年榮獲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2] 
中文名
李海鋒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山東鄆城
出生日期
1983年03月
畢業院校
同濟大學
學位/學歷
工學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鋼結構
職    務
副院長
主要成就
獲2014年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2018年福建省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劃。 [1] 
教學職稱
教授

李海鋒人物經歷

2020.10,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
2021.01,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破格)
2020.01-2020.12,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預聘)
2018.12-2019.12,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訪問學者
2016.11-2020.10,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副主任
2016.01-2019.12,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
2015.04,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教工黨支部書記
2012.06-2015.12,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講師
2008.09-2011.10,同濟大學,結構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導師:羅永峯教授
2005.09-2008.04,河海大學,結構工程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導師:曹平周教授、韋芳芳副教授
2001.09-2005.06,山東農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 

李海鋒社會任職

(1)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鋼結構專家委員會專家、教育分會常務委員;
(2)中國鋼結構協會鋼結構質量安全檢測鑑定專業委員會專家;
(3)中國鋼結構協會結構穩定與疲勞分會理事、教學委員會委員;
(4)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輕型鋼結構專業委員;
(5)福建省力學學會常務理事;
(6)福建省計量測試學會理事;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議專家;
(8)教育部學位論文評審專家;
(9)福建省綜合性評標專家;
(10)《Thin-Walled Structures》、《Engineering Structures》、《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Nuclea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土木工程學報》、《工程力學》、《建築結構學報》、《中國公路學報》、《建築材料學報》、《建築鋼結構進展》、《建築結構》、《工業建築》等學術期刊審稿專家。 [1] 

李海鋒科學研究

李海鋒研究方向

(1)鋼結構穩定與抗震理論;
(2)新型可恢復功能抗震結構;
(3)橋樑結構及其抗震性能;
(4)鋼-混凝土組合結構;
(5)新材料及新型結構力學性能。 [1] 

李海鋒研究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可恢復功能的裝配式門式鋼橋墩抗震機理與設計理論(51778248),2018.01~2021.12,60萬,主持; [1]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新型內嵌耗能殼板箱形鋼橋墩抗震性能與設計方法研究(51408240),2015.01~2017.12,25萬,主持;
(3)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新型裝配式門式鋼橋墩超低周疲勞破壞機理研究(2018J01075),2018.04~2021.04,4萬,主持;
(4)廈門市建設局科技計劃項目:GFRP管-再生橡膠混凝土-鋼管組合墩柱抗震性能及關鍵技術(XJK2022-1-19),2022.12~2024.12,5萬,主持;
(5)橫向項目:可恢復功能的新型鋼墩柱結構體系研發,2023.03,主持;
(6)橫向項目:裝配式超大跨徑鋼結構支撐體系研發,2023.02,主持;
(7)橫向項目:特大橋樑薄壁空心高墩及大跨度連續鋼箱梁施工關鍵技術研究,2022.05,主持;
(8)橫向項目:裝配式建築節點檢測及結構力學性能研究,2022.03,主持;
(9)橫向項目:廈門新會展中心II標段項目裝配式預應力張弦梁基坑鋼支撐結構體系受力性能研究,2021.11,主持;
(10)橫向項目:新型鋼結構基坑內支撐體系技術研發,2021.06,主持;
(11)橫向項目:汕頭大學風洞實驗室錨固區縮尺模型及試驗反力墩試驗服務項目,2019.03,主持;
(12)華僑大學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計劃“中青年教師科技創新資助計劃”項目(ZQN-PY312),2015.10~2019.09,40萬,主持;
(13)泉州市科技計劃項目:可恢復功能的新型大尺寸箱形鋼墩柱抗震性能研究(2015Z142),2015.06~2017.12,8萬,主持;
(14)福建省教育廳A類科技項目:大跨空間結構中箱形鋼柱抗震性能研究(JA13015),2013.08~2016.07,1萬,主持;
(15)華僑大學高層次引進人才基金項目:反覆荷載作用下箱形鋼柱抗震性能研究(12BS209),2012.12~2014.09,4萬,主持;
(1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鋼管混凝土桁梁疲勞性能與損傷失效機理研究(51408244),2015.01~2017.12,排名第2;
(1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內爆炸作用下大跨空間鋼結構失效機理與防爆方法研究(51278208),2013.01~2016.12,排名第3;
(1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夯土劣化機理及其對福建土樓力學性能影響的研究(51478197),2015.01~2018.12,排名第3;
(19)福建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福建土樓夯土結構穩定性加固關鍵技術研究及其應用(2013Y0067),2013.03~2016.02,排名第5。

李海鋒教學工作

李海鋒講授課程

(1)鋼結構基本原理,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課程 [1] 
(2)鋼結構課程設計,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課程
(3)房屋鋼結構設計,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課程
(4)鋼結構穩定理論,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
(5)砼結構基本原理,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課程
(6)砼與砌體結構設計,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課程
(7)磚混結構課程設計,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課程
(8)畢業設計,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必修環節

李海鋒學生科創

(1)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1] 
(2)華東地區高校結構設計邀請賽: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3)福建省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
(4)中南地區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二等獎1項;
(5)2014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項;
(6)2016年全國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優秀創新實踐成果獎,三等獎1項;
(7)2021年全國鋼結構行業數字建築及BIM應用大賽獎,優秀獎2項;
(8)2022年廈門市第一屆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大賽,一等獎1項。

李海鋒主要作品

李海鋒學術論文

[1] Jianhuang Yan, Jingjie Yang, Jinhuo Zheng, Kaiping Jiang, Anlong Jiang, Xizhan Ning, Xue Han, Haifeng Li, Experimental study on GFRP-steel double-skin rubber concrete composite piers under mixed loading, Structures, 64: 106493, 2024 (SCI二區) [1] 
[2] Jianhuang Yan, Junchao Wu, Yang Xiang, Anlong Jiang, Hualin Cao, Xue Han, Haifeng Li, Seis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GFRP-steel double-skin confined rubber concrete composite column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16: 108597, 2024 (SCI二區)
[3] Jingjie Yang, Kai Luo, Weiyong Wang, Yu Shi, Haifeng Li, Research on the flexural buckling behavior of the cold-formed steel back-to-back built-up columns with Σ-section, Engineering Structures, 302: 117404, 2024 (SCI一區)
[4] Jingjie Yang, Kai Luo, Weiyong Wang, Yu Shi, Haifeng Li, Axial compressive behavior of cold-formed steel built-up box-shape columns with longitudinal stiffener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12: 108274, 2024 (SCI二區)
[5] Haifeng Li, Yinglei Li, Zhe Xiong, Zhi Shu, Yiping Hong, Saijian Chen, Yue Su,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n elliptical rubber concrete filled double-skin GFRP short tubes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401: 132796, 2023 (SCI一區)
[6] Haifeng Li, Kaiping Jiang, Yisu Chen, Xue Han,Seismic behavior of steel tubular bridge columns equipped with low-yield-point steel plates in the root replaceable pie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2(2): 527-548, 2023 (SCI二區)
[7] Wei Sun, Wangzhou Xu, Jiabao Zhao, Wentao Li, Haifeng Li, Flexural model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elements in usage of anchored FRP systems, Composite Structures, 312: 116883, 2023 (SCI一區)
[8] Kaidong Wu, Zhe Xing, Haifeng Li, Nonlinear stability and design of prestressed stayed columns in fire considering non-uniform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79: 107807, 2023 (SCI二區)
[9] Kaiping Jiang, Jingjie Yang, Xue Han, Ziqin Jiang, Haifeng Li, Seismic performance of GFRP-rubberized concrete-steel hybrid solid columns, Structures, 58: 105430, 2023 (SCI二區)
[10] Yisu Chen, Di Wu, Haifeng Li, Wei Gao, Quantifying the Fatigue Life of Wind Turbines in Cyclone-Prone Regions,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110: 455-474, 2022 (SCI二區)
[11] Wenwei Luo, Haifeng Li, Bao′an Cao, Seismic performance of eccentrically-compressed steel pier under multi-directional earthquake loads,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 771-789, 2021 (SCI三區)
[12] Haifeng Li, Kunde Lv, Runsheng Cui, Seismic behaviour of eccentrically compressed steel-box bridge-pier columns with embedded energy-dissipating shell plates, 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18: 3401-3432, 2020 (SCI二區)
[13] Haifeng Li, Xuehang Zhao, Wei Sun, Zhe Xiong, Compression Performance of Newly Designed Replaceable Tubular Steel Piers, 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7476293, 2020 (SCI)
[14] Haifeng Li, Wenwei Luo, Jun Luo,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eel Box Bridge Piers with Earthquake-Resilient Function, 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 8877785, 2020 (SCI)
[15] Haifeng Li, Jun Luo, Feng Han, Jiexin Luo, Tests of New Box Steel Replaceable Piers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19: 896-913, 2019 (SCI)
[16] Haifeng Li, Jun Luo, Feng Han, Jiexin Luo, Experimental Study on Seismic Behavior of New Steel Box Bridge Piers with Embedded Energy Dissipation Shel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19: 952-969, 2019 (SCI)
[17] Haifeng Li, Xuanneng Gao, Yang Liu, Yongfeng Luo, Seismic Performance of New-type Box Steel Bridge Piers with Embedded Energy-Dissipating Shell Plates under Tri-directional Seismic Coupling A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17(1): 105-125, 2017 (SCI)
[18] Haifeng Li, Yongfeng Luo,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n Cyclic Behavior of Eccentrically-compressed Steel Box Columns, Thin-Walled Structures, 96: 269-285, 2015 (SCI二區)
[19] Xuehang Zhao, Haifeng Li, Tong Chen, Baoan Cao, Xia Li,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um Alloys under Low-Cycle Fatigue Loading, Materials, 12(13): 2064, 2019 (SCI三區)
[20] 江凱萍,李海鋒,趙雪航,鄭雙傑, 內置耗能鋼板的門式箱型鋼橋墩抗震性能研究, 工程力學, 39(10): 200-214, 2022 (EI).
[21] 李海鋒,洪依萍,駱傑鑫,陳賽劍,舒智, 內嵌耗能殼板高強鋼圓鋼管橋墩抗震性能, 中國礦業大學, 51(4): 769-778, 2022 (EI).
[22] 李海鋒,舒 智,謝彩霞,洪依萍,陳賽劍, 設置耗能殼板的高強鋼圓管橋墩軸壓試驗研究, 工程力學, 38(7): 108-119, 2021 (EI).
[23] 陳賽劍,李海鋒,呂餛德,洪依萍,舒智, 內嵌耗能鋼板的箱形鋼橋墩抗震性能試驗研究,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52(11): 4032-4045, 2021 (EI).
[24] 羅文偉,李海鋒,曹寶安, 開孔 Q460高強鋼在大應變循環拉伸下的力學性能, 建築材料學報, 24(6): 1291-1299, 2021 (EI).
[25] 李海鋒,曹寶安,羅文偉, 開孔Q460高強鋼板在低周疲勞加載下的力學性能試驗研究, 工程科學與技術, 53(4): 73-83, 2021 (EI).
[26] 謝彩霞,李海鋒,南子森,李霞, 低屈服點鋼LYP100單調與循環拉伸試驗研究, 建築材料學報, 23(3): 713-720, 2020 (EI).
[27] 謝彩霞,李海鋒,呂琨德,李霞, 單調及循環拉伸下開孔Q235鋼材力學性能試驗研究, 建築結構, 50(2): 107-112, 2020.
[28] 呂琨德,李海鋒,謝彩霞,駱傑鑫, 可恢復功能的箱形鋼墩柱受力性能研究, 工業建築, 50(1): 162-169, 2020.
[29] 駱傑鑫,李海鋒,羅俊,南子森,孫偉, 可恢復功能的門式鋼橋墩根部耗能墩柱受力機理研究, 振動與衝擊, 38(14): 223-233, 2019 (EI)
[30] 梅真,郭子雄,侯煒,李海鋒,王海峯, 隨機地震動下粘滯阻尼減震結構振動台試驗研究,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 53(5): 989-999, 2018 (EI)
[31] 南子森,李海鋒, 羅俊, 孫偉. 考慮焊接影響的低屈服點鋼LY100超低周疲勞破壞機理研究[J]. 建築鋼結構進展, 第20卷, 第4期, 12-17頁, 2018.
[32] 羅俊,李海鋒, 韓楓, 李升才. 設置耗能壁板的新型箱形鋼墩柱軸壓性能數值分析[J]. 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第38卷, 第6期, 792-798頁, 2017.
[33] 常海林,張旭欽,錢格軍,李海鋒. 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材料力學性能試驗研究[J]. 高等建築教育, 第26卷, 第5期, 108-114頁, 2017.
[34] 李海鋒, 韓雪. 土木工程專業“大跨空間結構”畢業設計探討[J].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第5期,66-69頁, 2014.
[35] 李海鋒, 郭小農, 羅永峯, 高軒能, 索支撐柔性摩天輪結構抗倒塌性能分析,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 第45卷, 第2期, 406-413頁, 2015 (EI)
[36] 李海鋒, 羅永峯, 李德章, 丁大益, 反覆荷載作用下箱形壓彎鋼柱受力性能,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第46卷, 第2期, 676-683頁, 2015 (EI)
[37] 李海鋒, 羅永峯, 陳林聰, 梅真, 軸力變化對箱形鋼柱抗震性能的影響,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 第49卷, 第3期, 425-431頁, 2014 (EI)
[38] 李海鋒, 羅永峯, 李德章, 丁大益, 箱形鋼柱受力性能分析及抗震設計建議, 建築結構學報, 第34卷, 第1期, 93-100頁, 2013 (EI)
[39] 李海鋒, 羅永峯, 李德章, 丁大益, 反覆水平荷載作用下偏心常軸壓箱形鋼柱抗震性能的數值分析, 工程力學, 第30卷, 第6期, 98-106頁, 2013 (EI)
[40] 李海鋒, 羅永峯, 李德章, 丁大益, 合肥新橋機場航站樓大型箱形鋼柱的擬靜力試驗, 工程力學, 第30卷, 第8期, 163-171頁, 2013 (EI)
[41] 李海鋒, 羅永峯, 李德章, 丁大益, 大跨度空間結構箱形鋼柱的恢復力模型, 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 第45卷, 第3期, 40-49頁, 2013 (EI)
[42] 李海鋒, 羅永峯, 橫隔板對薄壁鋼箱梁縱向正應力的影響, 建築結構學報, 第31卷, 39-44頁, 2010 (EI)
[43] Haifeng Li, Yongfeng Luo, Application of stiffness matrix of a beam element considering section distortion effect,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第26卷, 第3期, 431-435頁, 2010 (EI)
[44] 羅永峯, 李海鋒, 李德章, 丁大益, 反覆水平荷載下常偏壓箱形鋼柱抗震性能試驗,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第40卷, 第3期, 344-352頁, 2012 (EI)
[45] 羅永峯, 王磊, 李海鋒, 陳文輝, 罕遇地震下上海中心超高層的性能化抗震設計,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第39卷, 第4期, 467-473頁, 2011 (EI)
[46] 陳林聰, 李海鋒, 梅真, 朱位秋, 寬帶噪聲激勵下含分數階導數的van der Pol-buffing振子的可靠性,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 第49卷, 第1期, 1-7頁, 2014 (EI)
[47] Chen LC, LI Haifeng, Li ZS, Zhu WQ, Asymptotic stability with probability one of MDOF nonlinear oscillators with fractional derivative damping,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第56卷, 第11期, 2200-2207頁, 2013 (SCI)
[48] 李海鋒, 郭小農, 羅永峯等. 摩天輪結構的缺陷敏感性分析[J]. 結構工程師, 第26卷, 第2期, 24-30頁, 2010.
[49] 李海鋒, 郭小農, 馬永興等. 江陰市民水上活動中心施工過程分析[J]. 施工技術, 第39卷, 220-222頁, 2010.
[50] 李德章, 李海鋒. 合肥新橋機場大型箱形鋼柱壁板穩定性研究[J]. 結構工程師, 第27卷, 第1期, 47-54頁, 2011.
[51] 李海鋒, 韋芳芳, 曹平周. 初彎曲和殘餘應力對箱型鋼柱穩定極限承載力的影響[J]. 四川建築科學研究, 第34卷, 第3期, 30-33頁, 2008.

李海鋒發明專利

[1] 李海鋒,韓雪,孫偉,南子森,羅俊,組裝式鋼橋墩墩柱及組裝式門式鋼橋墩,2024.03.29授權,中國,ZL201711204172.0 [1] 
[2] 孫偉,李卉,李海鋒,一種鋼管混凝土橋墩,2024.02.23授權,中國,ZL201810553264.8
[3] 李海鋒,孫偉,李卉,新型內嵌軟鋼的具有恢復功能的鋼管混凝土橋墩,2023.07.28授權,中國,ZL201810171879.4
[4] 李海鋒,崔潤生,韓楓,一種裝配式鋼骨木構件,2019.03.19授權,中國,ZL201610812390.1
[5] 李海鋒,曾憲敢,徐根連,賴有泉等,一種根部設置防屈曲耗能結構的方法及箱形鋼橋墩,2017.03.08授權,中國,ZL201510464646.X
[6] 李海鋒,王海,韓楓,彭興黔,一種新型箱形鋼橋墩,2017.02.01授權,中國,ZL201510357180.3
[7] 李海鋒,劉陽,韓楓,一種根部設置防屈曲耗能結構的方法及圓鋼管橋墩,2017.01.18授權,中國,ZL201510465144.9
[8] 李海鋒,董毓利,張大山,三向擬靜力試驗的作動器連接裝置,2017.01.04授權,中國,ZL201410008491.4
[9] 李海鋒,韓楓,董毓利,一種新型圓鋼管橋墩,2016.10.05授權,中國,ZL201510357229.5
[10] 李海鋒,高軒能,梅真,內嵌耗能殼板的箱形鋼橋墩,2016.01.20授權,中國,ZL201410008515.6
[11] 李海鋒,彭興黔,王衞華,內嵌T型耗能鋼板的圓鋼管橋墩,2015.11.04授權,中國,ZL201410008262.2
[12] 李海鋒,陳林聰,劉振宇,一種根部設置加勁耗能殼體的圓鋼管橋墩,2015.08.05授權,中國,ZL201410008282.X
[13] 李海鋒,周克民,陳林聰,一種根部設置加勁耗能壁板的箱形鋼橋墩,2015.08.05授權,中國,ZL201410008270.7

李海鋒獲獎記錄

(1)2021年全省優秀黨務工作者; [1] 
(2)2020年全國第二批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負責人;
(3)2019年首批福建省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負責人;
(4)2019年泉州市優秀共產黨員;
(5)2018年福建省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劃;
(6)2022年廈門市高層次人才;
(7)2017年泉州市高層次人才;
(8)2020年第十四屆福建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
(9)2018年第十三屆福建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
(10)2015年華僑大學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計劃“中青年教師科技創新資助計劃”;
(11)2022年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工程建設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六;
(12)2014年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八;
(13)華僑大學2016-2018學年師德模範;
(14)華僑大學2014-2016學年教學先進個人;
(15)2018年華僑大學高等教育校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排名第五;
(16)2017年華僑大學高等教育校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排名第三;
(17)2016年華僑大學第五屆青年教師“精彩一堂課”競賽一等獎;
(18)2016年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第五屆青年教師“精彩一堂課”競賽一等獎;
(19)2015年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第四屆青年教師“精彩一堂課”競賽二等獎;
(20)2014年第三屆全國混凝土結構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二等獎;
(21)2015年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歐美大地科技園丁”榮譽稱號;
(22)2010年同濟大學精工-沈祖炎獎學金;
(23)2008年同濟大學百優博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