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林

(八路軍129師新編9旅第25團團長兼政治委員)

鎖定
李林(1914年—1940年10月),原名李朝法,字惠卿,出生於河北威縣北馬莊村,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2] 
1935年參加冀南農民武裝暴動,歷任中共廣(宗)威(縣)中心縣委書記、八路軍一二九師獨立支隊政委、冀南軍區一分區司令員等職。1940年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新九旅二十五團團長兼政委。同年10月犧牲,年僅26歲。 [2-3] 
中文名
李林
別    名
李朝法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北威縣北馬莊村
出生日期
1914年
逝世日期
1940年10月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惠卿

李林人物生平

李林於1914年出生於河北威縣北馬莊村。他7歲開始接受啓蒙教育,從小練就了一身好武功。
1929年考入本縣鄉村師範學校,在校期間,他首次接觸馬列主義書籍,思想發生了深刻變化。
1930年,李林16歲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在本縣做小學教員。任教期間,他組織流動圖書館,積極宣傳革命思想,鼓勵廣大教師行動起來,和剝削者進行鬥爭。李林經常深入農村,發展基層黨組織,建立了一批農村黨支部。
1935年秋,李林參加冀南農民武裝暴動,在廣(宗)威(縣)一帶組織遊擊小分隊,開展收繳地主槍支、剷除官紳惡霸的鬥爭。他先動員自己的父親將自家的槍支交出來,又智取威縣核桃園村一家大地主的槍支彈藥,並開倉賑民,在廣宗、威縣一帶聲威大震,很快形成了2000餘人的農民武裝。
1936年1月,直南黨組織將直南暴動中發展起來的工農紅軍游擊隊改編為華北抗日討蔣救國軍第一軍第一師,李林任副連長兼排長,指揮一個連的兵力,在威縣、廣宗、鉅鹿南宮的三角地帶開展了大規模的武裝鬥爭。3月13日,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聯合威縣民團共約300人包圍北馬莊村,到處搜查李林。敵人抓不到他,便將他的兩個哥哥帶走。面對敵人的兇殘和卑鄙,李林並沒膽怯,反而堅定地説:“敵人沒有達到目的,就是我們的勝利。”他帶領隊伍當晚懲處了兩個大土豪。
1936年4月,一直被國民政府通緝的李林秘密地來到石家莊,和一起參加革命,隱蔽在前閣西衚衕22號,化妝成編筐工匠的蘇博光接頭。蘇博光見李林滿嘴是血,衣衫襤褸,不禁問道:“你咋成這樣子了?”李林答道:“敵人不是一直在懸賞捉拿我‘李大牙’嗎,只好忍痛把牙拔掉了。”原來,李林外表最有代表性的特徵,就是兩顆大門牙。為便於工作,李林一到石家莊就把牙齒拔掉,以改變自己的面部特徵。在石家莊參加地下工作期間,由於活動經費緊張,大家沒有生活補貼。李林便鼓勵同志們説:“我們都有健康的體魄,不能光靠組織,要自己掙飯吃。”從此,他時常出現在鬧市中,替人推水車,做水泥工,什麼苦力活都幹過。每天掙幾個銅板,和大家一起使用。
後來,他還化名李忠義,和蘇博光打扮成青年農民模樣深入虎穴,到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三軍卧底,當起了一名普通士兵。期間,他一有時間,就向周圍士兵痛斥日本帝國主義的罪惡行徑,宣傳愛國思想。在他的努力下,不少士兵都有了革命傾向,有的還被髮展成共產黨員。
1937年2月,李林被派到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1938年春,從中央黨校學成歸來的李林擔任中共廣威中心縣委書記。在其領導下,全縣上下齊動員,治理沙丘,種植果木,發展經濟,改善人民生活。同時整頓、發展黨組織,組織農民武裝,建立抗日遊擊隊,還建立了威縣民主政府。4月,李林任八路軍129師東進縱隊獨立支隊政委,不久改任冀南軍區一分區司令員,領導敵後抗日鬥爭。1938年年底組建了趙縣藁城束鹿、晉縣、寧晉欒城等縣抗日民主政府和各縣遊擊大隊,使各縣遊擊大隊與分區獨立營武裝達到700餘人,根據地逐漸鞏固和擴大。
冀中、冀南兩個抗日根據地的迅速發展,對日軍造成了很大威脅。日軍除了對根據地和正規部隊進行大規模“掃蕩”外,還推行“囚籠戰術”,將兩個地區分割成若干小塊,每隔二三華里修建一個炮樓。為了打破敵人的“囚籠戰術”,抗日根據地軍民於1940年夏季開展了大規模的破路鬥爭。
1940年,李林調任八路軍第129師新編9旅第25團團長兼政治委員,多次組織、實施鐵路破襲戰,有效打擊了敵人的“囚籠戰術”。在威縣雪塔鎮一帶,向國民黨頑軍石友三部發起反攻,並將其趕出冀南。7月,他率部巧妙佈下埋伏,大約十幾分鍾,就率部取得殲滅日軍井川大隊1個分隊、日偽軍100餘人、繳獲大量槍炮和彈藥的戰績,受到八路軍總部的通令嘉獎。
1940年10月,日偽軍向駐紮在李秦村的25團“掃蕩”,李林率部在滄石路秦村與日軍70多人遭遇,經過激烈拼殺,消滅大部遭遇之敵,後打掃戰場時,遭1名殘敵偷襲犧牲,年僅26歲。 [2-3] 

李林人物紀念

李林犧牲後,八路軍129師新9旅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周邊羣眾為表達哀思和懷念,送來一塊金字匾額,上鐫刻“功在人間”四個大字。 [3] 
為了紀念李林,威縣草樓村建有烈士陵園,陵園內矗立着一座莊嚴肅穆的紀念堂,紀念堂一側牆壁上掛有李林的生前遺像;編著《紅色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冀南區首府威縣革命鬥爭紀實》一書,將其事蹟進行整理、傳頌。作為邢台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前來威縣烈士陵園參觀的機關單位人員、學生、遊客等社會各界羣眾達10萬人次。 [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