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曙光

(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化學家)

鎖定
李曙光,1941年2月15日出生於陝西咸陽,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 [1] 
1965年李曙光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化學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6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地球與行星科學系進修;1986年回國後繼續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先後任副教授,教授;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5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2年調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科學研究院工作 [1]  ;2019年當選國際地球化學學會會士 [2] 
李曙光長期從事富鐵礦牀地球化學研究,變質同位素年代學,造山帶化學地球動力學研究 [3] 
中文名
李曙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陝西咸陽
出生日期
1941年2月15日
畢業院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成功預測出鞍本弓長嶺礦牀的深部富礦體並被鑽探驗證成功 [1] 
揭示了在板塊俯衝過程中的鎂同位素地球化學行為 [2]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性    別

李曙光人物經歷

李曙光
李曙光(6張)
1941年2月15日,李曙光出生於陝西咸陽。中學就讀於天津市第十七中學 [4] 
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5] 
1963年,在校期間被評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屆優秀學生 [4] 
1965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化學系地球化學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 [6] 
1976年,在國家鐵礦科研會戰中,李曙光擔任中國科學院鞍山-本溪鐵礦科研隊弓長嶺黑富礦科研組長 [4] 
1983年至1986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地球與行星科學系進修訪問,師從美國科學院院士、地球化學家S.R.Hart教授,系統研習了同位素年代學與地球化學。
1986年,回國後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繼續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後任副教授,教授,主要從事痕量元素地球化學教學及同位素年代學及地球化學研究。
1993年,晉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200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7] 
2008年,擔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兼職教授。
2012年9月,正式調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科學研究院工作,併兼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1] 

李曙光主要成就

李曙光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李曙光在變質同位素年代學理論研究方面較早發現超高壓榴輝巖的白雲母含大量過剩氬提出並證明了超高壓變質與退變質礦物之間存在同位素不平衡較早發現在低級變質條件下稀土元素可活動,且Sr-Nd體系可被重置首次精確測定了榴輝巖中金紅石的U-Pb年齡。測定大別山榴輝巖年齡獲得華北與華南陸塊在三疊紀碰撞的結論系統測定了北、南秦嶺一系列蛇綠岩及岩漿岩的同位素年齡,為秦嶺造山帶多陸塊拼合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據。測定出大別山超高壓岩石的二次快速冷卻曲線,並通過同位素示蹤對其多階段快速折返機制提出較完整模型 [7] 
2011年以來,李曙光率先開展了利用Mg同位素示蹤深部碳循環研究,揭示了在板塊俯衝過程中的鎂同位素地球化學行為,發現中國東部上地幔存在大尺度Mg同位素異常,證明中國東部上地幔是由西太平洋板塊俯衝引入的再循環碳酸鹽形成的巨大碳庫 [8] 
  • 學術論著
截至2018年9月,李曙光已發表論文194篇,其中SCI論文91篇,併入選2003-2016年愛思唯爾世界地球科學領域高被引用率作者 [9] 
  • 學術交流
1994年—2003年期間4次赴德國馬普化學所宇宙化學研究室和地球化學研究室,1次赴香港大學地質系做訪問學者,進行合作研究 [1] 
  • 科研成果獎勵
李曙光於2008年獲得安徽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010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均為第一獲獎人 [9]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2010年
變質同位素年代學及華北與華南陸塊碰撞過程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一) [10] 

李曙光人才培養

  • 教育思想
李曙光認為:所謂專業興趣並非天生而來,也可以通過學習和鑽研培養出來。成就感是產生和鞏固興趣的重要因素 [4] 
李曙光認為:科學家的名聲是由學術水平、對科學發展的貢獻、在科研工作中的為人及道德操守決定的,科學家必須加強科學道德修養,充分認識科學不是商業,前者追求真理,後者追求利潤 [11] 
  • 講座報告
2012年3月16日,李曙光院士應邀參加北京交通大學“院士校園行”名師講壇暨中國科學院地學部科研誠信規範進交大活動,為研究生做了題為《科學家的名聲問題——從另一個角度談科學研究職業道德》的專題報告 [12] 
2018年6月6日,李曙光應蘭州大學邀請,做客蘭州大學110週年校慶“地球科學名家講壇”,並作題為《深部碳循環的Mg同位素示蹤》的學術報告 [13] 
2018年6月14日,李曙光應邀參加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環境資源樓一樓報告廳舉行的中國科大第五場“科教報國60年”科大精神系列報告會,並作題為《做又紅又專的攀登者——科大精神對我人生的影響》的報告 [14] 
2018年6月25日,李曙光應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一流學科建設“地質理科工作組”邀請,做求真論壇第001講報告,題為《科學人生之體驗》 [8] 
2018年9月12日,李曙光做客長安大學“張伯聲學術講壇”,為師生作題為《深部碳循環及Mg同位素研究》的學術報告 [9] 
2018年11月7日,李曙光應邀來安徽工業大學開展題為《科學家的名聲問題——從另一個角度談科學研究職業道德》的專題報告 [15] 

李曙光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2003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7] 
2004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優秀共產黨員
2005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1年
中國科學院優秀黨員 [16] 
2019年
國際地球化學學會會士 [2] 

李曙光社會任職

李曙光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學位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殼幔物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造山帶與地殼演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監督委員副主任 [1] 

李曙光人物評價

李曙光 李曙光
李曙光最早通過測定大別山榴輝巖年齡,獲得華北與華南陸塊在三疊紀碰撞的結論,並在超高壓變質同位素年代學、冷卻史和折返機制研究中作出重要貢獻 [3] (《科學時報》評)
李曙光40年來一直在教學科研第一線,是中國最早開展大別山超高壓變質作用研究的地球化學學者,在超高壓變質岩年代學和大陸碰撞化學地球動力學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的開創性成果,為該領域的進展做出了實質性貢獻 [16] (中國網絡電視台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