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慶龍

(中國航天員)

鎖定
李慶龍,男,安徽定遠人,1963年出生,大校軍銜 [1]  ,中國最早的兩名航天員之一,航天英雄楊利偉的教練。李慶龍1980年從定遠中學畢業後考入西安空軍導彈學院 [1]  ,1984年成為空軍首批本科飛行員。1995年10月,歷經重重嚴格選拔,李慶龍與來自河南的吳傑,成為我國首批兩名航天員,並被派往俄羅斯加加林航天員訓練中心接受培訓,主攻“太空行走”,並以優異成績獲得“國際航天員”證書。 [2]  2010年1月被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授予工程碩士學位。 [3] 
中文名
李慶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3年
畢業院校
西安空軍導彈學院
職    業
航天員
出生地
安徽定遠
軍    銜
大校

李慶龍早年經歷

李慶龍 李慶龍
1980年9月,18歲的他歷盡千辛萬苦考取了大學。
1998年1月5日,自稱“海歸派”的他與楊利偉等13人一道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光榮一員。 [4] 

李慶龍人生經歷

1984年,一畢業即被招為空軍首批本科飛行員;
李慶龍 李慶龍
1996年11月,他和吳傑被派往俄羅斯莫斯科星城加加林太空訓練中心接收訓練;
1995年10月,歷經重重嚴格選拔,李慶龍和吳傑成為我國首批兩名航天員,並被派往俄羅斯加加林航天員訓練中心接受培訓,主攻“太空行走”,並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國際航天員”證書。
1998年1月5日,與楊利偉等13人一道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光榮一員。
當然還有一個座標不僅磨練了李慶龍的意志與心態,更完善了他的寵辱不驚的人格:那就是與“神舟”五號一起遨遊太空擦肩而過。
李慶龍一家 李慶龍一家
那種滋味確實不好受。作為一個航天員,必須做好兩種準備,一種是身體上的,一種是心理上的,更要承受一種歷史和文化的重量。這位堅強的男人經歷了最刻骨銘心的考驗。“當我聆聽了胡錦濤總書記關於用中國人自己培養的宇航員乘坐中國人自己研製的飛船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想的講話,我的心情一下子平靜了下來。”李慶龍回憶當時的心境時感慨萬分。他明白,第一個遨遊九天的中國人的每一個舉動都將牽動世界的目光,由他和其他中國教練培養出來的楊利偉無疑是最好、最合適的人選。 [5] 
俄羅斯一位教練説過這樣一句話:航天員經過大量的訓練,最後機會總是少數人,這本身就是航天員的生活之一。李慶龍説:“我是軍人,國家讓我上,再危險我也要保證完成任務;國家不讓我上,我也會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
“神舟”五號勝利返回後,李慶龍無比興奮。他的驕傲和那份不需要鮮花和掌聲的自豪,都證明在這個偉大的驚世成功中,他也是一分子,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勝利地完成了任務。 [5] 
2003年,神舟五號作為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成功完成任務;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飛船也遨遊太空,並執行了“多人多天”的任務,成為中國航天史上的奇蹟。然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航天員教練李慶龍的努力。雖然自己並沒有被選中成為航天員遨遊太空,可李慶龍依然對媒體表示:“我是軍人,國家讓我上,再危險我也要保證完成任務;國家不讓我上,我也會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 [4] 
在性格上,李慶龍外表樸實温和,舉止穩健卻不古板,善談而有分寸,自信、內斂而不張揚,話語間充滿了堅毅和不容置疑的果敢,説到開心處時眉宇間經常浮出笑意,令人備感親近。 [5] 
2014年3月13日,一個普通的日子,卻因5名航天員的停航停訓,被寫入中國航天史冊。 [6] 
吳傑、李慶龍、陳全、趙傳東、潘佔春是我國首批航天員,十幾年來,他們日復一日地重複着“準備出征”,一次次接受祖國挑選,一次次與飛天失之交臂。因為超過黃金飛行期,他們再也沒有機會為祖國出征太空,但他們仍像當年毫不猶豫參加選拔一樣,堅決服從組織安排,退出現役航天員隊伍。 [6] 
停航停訓儀式上,撫摸着航天員紀念章,已年過半百的他們,還是難以忍住眼中的淚水…… [6] 
首批航天員隊伍中,有5人到退役也未曾飛天,他們是航天員李慶龍、吳傑、陳全、趙傳東、潘佔春。從韶光年華到鬢髮染霜,雖未圓夢太空,但他們也是航天英雄,同樣值得鮮花和掌聲。 [8] 

李慶龍人物評價

親屬評價
在表妹的心目中,表哥永遠是最出色的:表哥在我們這一輩中排行最長,我們都喊他“老大”。當年,他家境貧寒不得不輟學一年,靠在工地做小工湊足學費讀到高二,並一舉考取了空軍第二空射炮兵學院,在我們居住的皖東小城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特別是畢業後他又成為一名出色的戰鬥機飛行員,更是為我們這幫弟妹樹立了榜樣。
表哥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那鐵一般的紀律性和平和處事的作風。記得在那個淒冷的深秋,姨父身患絕症已到晚期,醫生已迴天無力,家人提前好幾天拍電報給在連雲港部隊的表哥,要他儘快返家。可彌留之際的姨父在對長子一聲聲呼喚中仍不見兒子的蹤跡,最後帶着遺憾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就在所有的人淹沒在悲傷中的時候,一個身影猛然撲向姨父的靈柩,嘶聲哭喊:“爸!兒子回來了!爸!”淚眼朦朧中,我只能看見還穿着飛行服的表哥劇烈聳動的雙肩。後來我們得知,表哥接到電報時,正在執行一項任務,為了避免中途換人給國家帶來損失,他就咬牙堅持,直到最後勝利完成任務。
摯友評價
在同學和摯友張力眼中,來自偏遠山區的李慶龍無疑是他這位北京大都市人的一面旗幟:1980年9月,這兩位來自天南地北的有緣人成了上下鋪的好朋友。李慶龍這位大哥吃苦耐勞、執著的品行深深打動了張力。為了練喝酒,李慶龍買了一軍用水壺的散裝白酒,每天下課回來喝一大口,終於練成了喝酒高手,可他卻從不貪杯,表現出極強的剋制力;大學四年,春夏秋冬,風霜雪雨,李慶龍堅持長跑從不間斷,練就了一副好身板。在生活上,李慶龍對年輕於自己的張力呵護有加,無微不至,兩人成為莫逆之交。李慶龍是個十分重情意的人,畢業這麼多年,不管身居何位,始終與張力保持着聯繫,每有好消息,總是第一個告訴張力。
小組評價
1995年,在當時的宇航員選拔小組看來,李慶龍無疑是最好的人選。那時33歲的他已是一名少校銜的師飛行技術檢查員,屬最高級別的飛行員。從他講述的最驚魂的兩個故事中,其所具備的良好穩定的心理素質和精湛的技藝折服了在場所有的人。1986年,剛飛行兩年的李慶龍駕戰鬥機執行雙機編隊特技訓練任務,返航時突遇大霧,經驗甚少的他憑着冷靜的頭腦,不慌不忙地嚴格按程序操作,平安返航,這時他才發現汗水打濕了全身。一次,他駕機升空4000米時,一架大型民用機突然從頭頂擦過,驚出一身冷汗。只見他臨危不懼,穩操住舵,避免了一次機毀人亡的惡性事故。
聶海勝談到他所取得的成績時,始終不忘安徽籍的航天員李慶龍。這位隊友及前輩給了聶海勝很大幫助。李慶龍,安徽定遠人,1963年出生。他和河南航天員吳傑是我國首批兩名航天員、太空訓練的先驅。作為一名教練員,他幫助培訓了“神五”、“神六”飛天英雄。
李慶龍 1984年成為空軍首批本科飛行員。1996年,李慶龍放棄了晉升飛行副團長的機遇加入航天大隊,告別心愛的戰鬥機投入飛船的懷抱併為我國航天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1997年李慶龍在俄羅斯加加林宇航中心訓練,主攻“太空行走”,並以優異成績獲得“國際航天員”證書。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兼教練員。
“神七”飛天日期迫近,航天員兼教練員的李慶龍正和他的戰友們加緊專項訓練。費俊龍介紹,他和海勝以及已成為航天員指揮中心副總指揮的楊利偉等14名戰友一道,正在緊張地投入“神七”飛天前的準備,力爭以更優異的成績,把祖國的榮耀寫滿太空…… [7] 

李慶龍人物軼事

1994年在不經意間,只在少年時飛過一次滑翔傘的李慶龍的飛行天賦被開發出來,他好像註定要在天上實現自己的理想。妻子蔣虹忘不了:“雙學士”飛行員的丈夫那副團長的提拔任命馬上就到。留,輕車熟路前景可觀;走,前途艱險荊棘密佈。一天,電視台播出一段紀錄片:一位前蘇聯航天員搭乘的飛船在返回途中發生故障,再過兩個小時,飛船就要墜毀。這名航天員掏出懷中的金筆用宇航服包好,對地面上凝望他的妻子含笑囑咐:請把金筆作為禮物,轉贈給你未來的丈夫……看到這裏,蔣虹緊緊握住丈夫的手,兩行淚水奪眶而出:“慶龍,非去不可嗎?”李慶龍平靜地説:“我已經報名了!”
蔣虹説,飛行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職業,為了讓慶龍安心飛行,結婚15年了從沒有打聽過他工作上的事,我操持家,把女兒養大就是對他最大的支持。李慶龍理解妻子的這份情意,從不把煩惱事帶回家,並要求其絕對信任自己的能力。
俄羅斯加加林宇航中心主任克里穆克將軍至今難忘中國人李慶龍和吳傑創造的奇蹟。1996年3月,這兩位兼具工程學和軍事學學士學位的飛行員,率先走進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經過8個月的俄語強化學習,他們被派往加加林航天員訓練中心接受培訓。
按計劃,他們要在1年內完成原來需要4年才能完成的訓練課程,這包括:俄語、基礎理論、專業技術理論和艱鉅的任務訓練,還要不降標準地參加考試。
“我們不會為此減少訓練內容,也不會降低難度標準,這對你們來説可能會很困難。”儘管克里穆克中將對這兩個還不能熟練聽説俄語的中國航天員明顯地表示出疑慮,他還是要求兩人上午報到後下午立即上課。
艱澀的俄語和專業課,抗超重訓練、抗眩暈訓練、抗缺氧訓練、海上救生、陸地傘降、沙漠生存……李慶龍還要再加學太空行走技術。“上天的階梯”難關重重。
兩個人默默地交換一下眼神,攥緊了拳頭。這一年,德國法國的受訓航天員每週末都要乘飛機回國休假,他倆卻沒有休過一個節假日。他們和生活老師大練口語,在餐廳,有時甚至在游泳館和桑拿房俄羅斯和外國宇航員詢問登太空經驗,回宿舍再筆錄下來。雪地生存訓練,他們來到北極圈,像愛斯基摩人一樣鑽到雪窩棚裏,在零下48攝氏度的嚴寒中靠一塊壓縮餅乾堅守48小時,每人體重減了兩公斤。耐熱訓練,90攝氏度的幹風往模擬艙裏吹,汗水在腳下匯聚成水窪,他們一口氣堅持了52分鐘……
“國家花那麼多錢,花那麼大代價送我們去,並且幾年的內容一年要學完,我覺得只有拼命儘量學東西,所以每天晚上基本上都學到12時以後,好多該記的東西必須記住,中午不睡午覺。那時候真正感覺時間就是金錢。”李慶龍回憶道。
一年之後,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困難的李慶龍終於憑優秀的成績拿到了027號國際航天員合格證書。
説起愛徒楊利偉,李慶龍疼愛有加。而在楊的眼裏,李教練既嚴厲又親切。他清楚地記得,在酒泉等待飛天的日子裏,李慶龍千叮嚀萬囑咐:進出艙門的時候一定要慢點,千萬別把頭盔碰裂了。當楊利偉回到航天城的時候,一見到李慶龍便與他緊緊擁抱,兩個具有鋼鐵意志的男人都留下了激動的眼淚。“謝謝你!”楊利偉大聲説到。“謝謝你呀!”李慶龍哽咽道。“我們這幫人從空軍來到這裏,捨棄自己特別喜愛的飛行事業,就是為了追求上天,但是最後只能有一個人上天。楊利偉代表我們大家實現了這個願望,這麼完美的飛行,這麼平安地回來了,能不激動嗎?”李慶龍説。
這幾年的春節,李慶龍和其他航天員共十幾家人,每年都集中到一個人家裏過。男人們在飯廳下棋,女人們在卧室聊天,孩子們在客廳玩耍。吃年夜飯的時候,每家做一道菜,在一起聚餐,共祝新年,遙祝遠方的父老鄉親,共同期待着載人飛船升空的那一天。2004年猴年春節依然如故,因為訓練是第一位的。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