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志勇

(四川大學旅遊學院教授)

鎖定
李志勇,男,1970年8月生,山東省臨沂人,四川大學旅遊學院教授,旅遊管理、文化遺產與旅遊開發博士生導師 [1] 
中文名
李志勇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70年8月
畢業院校
四川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會展經濟與管理、旅遊經濟與管理、飯店管理學
籍    貫
山東省臨沂

李志勇人物經歷

分別於1996年、1999年及2008年,獲得了山東師範大學歷史學學士學位,四川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及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1999年開始任教於四川大學旅遊學院,2008年晉升副教授,2014年評定為教授。 [2] 

李志勇社會任職

兼任中國旅遊協會會展教育聯合會會副會長、四川省旅遊協會副會長、四川省旅遊教育協會會長,四川省區劃地名委員會委員,成都旅遊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四川省旅遊與遊憩研究中心學術委員等職務。 [2] 

李志勇研究方向

旅遊規劃與景區管理、旅遊可持續發展、旅遊經濟政策與發展戰略、鄉村旅遊、文化遺產與旅遊開發。 [2] 

李志勇職務任免

2021年12月,當選全國旅遊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5] 

李志勇學術成果

在《旅遊學刊》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中文社會科學索引CSSCI論文18篇。出版專著及教材二本,對旅遊規劃、旅遊產業的轉型升級、旅遊用地、低碳旅遊、旅遊扶貧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同時,主持和參加40多項國家及省部級和橫向課題,為國家和地方的經濟積極建言獻策。
(一)專著、教材、發表論文
專著、教材
1. 客源國概況[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
2. 跨越.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
論文:
1、基本旅遊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研究,《價格理論與實踐》,2008;
2、風景區土地利用利益分析,《經濟問題》,2008;
3、我國旅遊資源產權安排——一個新的分析框架,《生態經濟》,2008;
4、旅遊項目用地中的兩主體博弈與農民利益保障,《財經科學》,2008;
5、景區用地中的三方博弈與農民利益保障,《四川大學學報》,2008;
6、我國旅遊資源的產權辨析與制度安排探討,《江西社會科學》,2008;
7、西部地區酒店業經營的發展戰略研究,《天津大學學報》,2008;
8、房地產業與國民經濟:基於深圳與成都的實證研究,《生產力研究》,2007;
9、關於促進西部生態旅遊發展的幾個建議,《西部發展評論》,2004;
10、大中華區會展業發展前景與展望,《學術論壇》,2012;
11、基於灰色模型的四川旅遊入境旅遊客源預測研究,《決策與統計》2013;
12、老少邊窮地區旅遊開發:反貧困與保遺產的耦合視角,《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3;
13、旅遊發展、生態生產力與欠發達地區生態文明建設 《貴州民族研究》2013;
14、欠發達地區旅遊扶貧的戰略雙重性與模式創新《現代經濟探討》2013;
15、旅遊景區服務提供效率評價方法——低碳視角,《軟科學》 2013;
16、對我國古鎮經濟的反思《光明日報》2013; [3] 
(二)參加課題情況
1.樂山金嘉州賓館戰略發展規劃,樂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2004;
2.四川省星級飯店發展戰略規劃(2006——2020),四川省旅遊局,2006;
3.〈綠色旅遊飯店〉釋義,四川省旅遊星級飯店評定委員會,2007;
4.水富縣雲水賓館建設可行性報告,雲水賓館,2006;
5.旅遊區土地利用制度及“三農”利益保障機制研究,四川省國土資源廳,2008;
6.城鄉統籌與旅遊發展,自貢市自流井區發改局,2007;
7.三江流域水電開發與經濟發展,涼山州發改局,負責三江流域水電開發與旅遊產業發展子課題,2008;
8.青海省海北洲旅遊人力資源發展戰略,青海省旅遊局,2006;
9.西藏發展與扶貧項目:西藏旅遊發展與人力資源開發,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2007;
10.《成都合江亭翰文酒店文化設計方案》2005年;
11.震後災區旅遊用地流轉模式創新研究,四川省社科項目青年項目,2008;
12.震後災區產業結構調整與土地利用制度創新,四川省國土資源廳,2008;
13.西藏旅遊可持續發展,西藏旅遊局,2010;
14. 綿陽高星級酒店發展戰略研究,綿陽市旅遊局,2011;
15.《望江賓館管理實務》,望江賓館,2011;
16.《成都市景區管理與服務測評體系》,成都市旅遊局,2012;
17.《四川省旅遊培訓課程體系建設方案》,四川省旅遊局,2012;
18. 興文縣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規劃,四川省興文縣,2012;
19.成都市景區管理與服務測評,成都市旅遊局,2013;
20.反貧困與保遺產耦合視角下老少邊窮地區文化旅遊發展模式研究,2013。 [2] 

李志勇獲獎情況

1、2007年獲“四川大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稱號
2、2008年獲“四川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三;
3、2009年獲“四川大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稱號。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