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忍濤

鎖定
李忍濤(1904—1943),雲南鶴慶人,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維吉尼亞軍校與德國參謀大學,國民黨軍隊中將,中國化學兵部隊之父。曾組建特種部隊,並籌組學兵管理處(後改稱防毒處),民國特種部隊由此產生,軍隊的防毒組訓亦由此創始。 [1]  [4] 
中文名
李忍濤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雲南鶴慶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1943年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
德國陸軍參謀大學
職    業
軍人
主要成就
組建特種部隊
中國化學兵部隊之父

李忍濤人物生平

李忍濤 (1904—1943),出生雲南鶴慶縣雲鶴鎮,幼時學習勤奮、成績優異。 [7] 
1918年考入雲南省立師範學校學習。1923年考入清華大學
1926年考入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步兵科,繼而入芝加哥大學研究院。
民國19年(公元1930年),赴德國研習參謀,勤務3年。
學成回國後,初任國民黨中央軍校軍官教育總隊區隊長,繼任留德預備班副主任兼教官。
民國21年(公元1932年),奉命籌組學兵隊於南京,任隊長,從事特種兵幹部訓練。不到一年,因訓練有方,成績顯著,在南昌檢閲時受到蔣介石的嘉獎,被提升為國防軍備專門委員。此後,所部編制和軍費日益充實。
民國25年(公元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李忍濤奉令率軍入陝,企圖營救蔣介石。
民國26年(公元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他率重炮部隊參加淞滬戰役。後回北京組建特種部隊,並籌組學兵管理處(後改稱防毒處),民國特種部隊由此產生,軍隊的防毒組訓亦由此創始。
民國27年(公元1938年),學兵隊奉命擴編為軍政部學兵總隊,李任總隊長兼防毒處處長。後因戰事西移,奉命率所部內遷,初駐湘西,後入川南。同年7月,兼任中央軍校特科幹部教育班主任.後又擔任中央訓練團講師,從第l期至24期,均親自授課。
1943年2月,李忍濤奉命率領學兵總隊炮兵第一、二兩個團參加中國遠征軍。1943年10月24日,李忍濤為了協調蔣介石與史迪威之間的關係,視察慰問炮一、二團前線官兵及洽辦炮兵裝備問題,銜何應欽之命,再度飛往印度。他幾次面見史迪威,運用他和史迪威在維金尼亞軍校先後同學的關係,從中翰旋疏通,使蔣介石與史迪威的關係有所改善。以後他又赴前線慰問官兵,鼓舞士氣。10月28 日他乘機返國覆命,不幸遭到敵機截擊座機被擊落身亡,時年 39歲。 [1]  [4]  [7] 

李忍濤人物事蹟

推動成立化學兵部隊
早在歐美留學時,李忍濤就以專攻軍事化學而在同僚中小有名氣。此時的中國軍隊中,不僅沒有專業的化學兵部隊,甚至大多數軍官與士兵“皆不知化學戰為何物”。1933年,在李忍濤的推動下,蔣介石決定成立化學兵部隊,為對外保密起見,把“化”字去掉,稱為學兵隊。
在學兵隊士兵的回憶中,這是個“身材魁梧,四方臉,濃眉大眼,英氣逼人”的將軍。針對當時軍人普遍存在的各種病態,他親手製定了學兵隊的隊訓:“陽剛、誠實、樂觀;我見我到我克服。”
這兒的士兵與其他部隊有着明顯的不同。他們走路時握拳直肘,轉彎時不能走斜線,必須走出一個漂亮的直角。他們的訓練時間長達兩年半,除了普通士兵必須掌握的各種技能外,還專門有一年時間,學習各種先進的化學戰術。
軍演顯威力
在這支部隊成立兩年後,國民政府為準備對日作戰,舉行了一場大規模軍演。以江蘇句容縣為決戰地區,當假想敵日軍進入該區域時,學兵隊施放煙幕彈以代替催淚性毒氣。演習的結果,該區域的日軍假想敵被全殲。
當時參加演習的部隊,毫無化學戰知識。據史載,看到滿天煙霧,有人驚惶不安,有人高聲謾罵,甚至有軍官高喊:“打仗就打仗,這搞的是什麼名堂。”在高處觀戰的蔣介石,看到化學戰的真正威力,也驚出一身冷汗。
自此,這支初具雛形的化學兵部隊引起各方矚目。日軍為此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以李忍濤的部隊為假想敵,在本土舉行了多次化學戰演習,還為準備用於侵華戰爭的30個師團近200萬名士兵配備了防毒面具與解毒劑,就連近9萬匹戰馬,也配備了防毒衣罩。
據理力爭保衞化學兵總隊
但不為外界所知的是,一直到1942年,李忍濤指揮的化學兵部隊也只有4個團,武器裝備大多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過時產品,數量也嚴重不足,平均150名官兵才能分到一副防毒面具。由於蔣介石過於心愛這支部隊,他們也很少投入戰鬥。
不僅如此,這支特殊部隊,還幾乎遇到被裁撤的命運。在一次最高軍事會議上,有將領對學兵隊的作用提出質疑,要求其改為普通步兵師開赴前線。於是,李忍濤據理直言,留下了一段足以載入軍事史冊的話語。 將軍説:“在華的100多萬日軍,人人都揹着防毒面具,這是怕誰呢?不是怕在座的各位將軍,而是怕學兵隊。化學兵雖然耗用國家糧餉,但比起日軍花的錢,那就微不足道,若是將學兵隊裁撤或改編,日軍從此便可無所顧忌,請各位想想,學兵隊是有好?還是沒有好呢?”
滇緬戰場赫赫戰功
在隨後的滇緬戰場上,學兵隊終於開始大顯身手。1943年2月,李忍濤率領學兵隊的兩個炮兵團,到印度蘭姆加接受美式裝備。由於學兵隊的士兵受到過嚴格訓練,與盟軍的配合極其默契,他們有效阻遏了日軍化學兵部隊的襲擊,立下了赫赫戰功。
將軍百戰陣前死,壯士十年裹屍還
在結束了中國遠征軍緬甸蘭姆加爾基地的視察工作後,國民革命軍化學兵部隊總隊長李忍濤乘飛機回國。不料,日軍陰謀佈置暗殺,由於間諜事先探得情報,在喜馬拉雅山東南第三峯的上空,四架等候多時的日機襲擊李忍濤將軍的座機,機上九人,無一生還。
噩耗傳來,中國國民黨軍隊參謀總長何應欽悲痛至極,望天長哭道:“日寇毀我臂矣,此仇不報,死不瞑目。”
何應欽之痛,同時也是年輕的中國化學兵部隊之痛。作為這支新式軍隊的一手締造者,李忍濤將軍的一生,便是中國化學兵部隊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象徵與縮影。
李忍濤早已做好了殺身成仁的準備,卻未曾想過是這樣一種結局。在李忍濤將軍陣亡之後,有部下翻閲其遺物,看到李忍濤生前手書“將軍百戰陣前死,壯士十年裹屍還”,不由得嘆道:將軍壯志未酬矣! [2] 

李忍濤榮譽稱號

2020年9月2日,入選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羣體名錄。 [3] 

李忍濤家庭成員

父親李實為前清舉人,曾留學日本,在東京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任廣東督軍府中將參謀長外交督辦代理省長等要職。 [6] 
妻子李佩秀(愛娜),德國籍,一九○九年元月九日生,二○○一年六月廿八日故。一九三二年成婚於上海。夫人先後在忍濤所屬部隊、金陵大學、高級中學、語言專科學校及師範學校教授英語和德語,並藉此維持一家生計。後夫人帶領二子回德國,往柏林任職外語辦事員,後以自由職業者從事口頭和書面翻譯,直至年老退休。尚在就業之時,夫人開始著作,小説《黃老太太》已第二次出版,退休後撰有《德國籍中國媳婦:閒談十二對德華夫妻》及小説《顧麗翡旅行記》,均已出版。晚年特為後代著寫了一本雜曲——《我零星散亂的回憶》。一九八四年夫人亡夫忍濤入祀國民革命軍忠烈祠,夫人親臨大典,甚感欣慰。一九九五年忍濤衣冠冢落成於昆明西郊,夫人極為感慨,並親撰祭文。 [5] 
李忍濤家氏演繹 李忍濤家氏演繹 [5]

李忍濤歷史評價

李忍濤,鶴慶人。幼聰穎過人。弱冠入北平清華大學,學益進,以擅辯才參與各大學演説辯論,雄詞驚眾。忍濤小時即受革命思想之陶冶,既入京師,觀夫國步之艱難,遂慨然有濟世之志。參加國民黨,研習軍事學,以身許國。民國十五年,赴美國入維爾尼亞陸軍軍官學校步科及步兵專校暨芝加哥大學研究隊。十九年,赴德國研習參謀,勤務三載。學成歸國,初任中央軍校軍官教育總隊區隊長,繼任留德預備班副主任兼教官。二十一年,奉命籌組學兵隊於南京,任隊長,從事於特種兵幹部之訓練,翌年春成立,身親管教,備極辛勤,不一載,即斐然著成績。南昌檢視,深得委員長蔣公嘉許,派兼國防軍備專門委員。自此編制日充,而忍濤益振奮。二十五年,西安事變作;奉命率軍入陝,輔助友軍。次年抗戰軍興,復親率重炮參加淞滬之役。返京後,奉命組成特種部隊,並籌組學兵管理處,改稱防毒處,我國特種部隊於茲產生,全國部隊之防毒組訓,亦由此創始。忍濤規劃周詳,粲然有緒,克集事功。二十七億,學兵隊奉命擴編為軍政部學兵總隊,任總隊長兼防毒處處長。以戰事西移,奉命率所部內遷。初駐湘西,以湘黔公路不靖,乃協同友軍剿撫,卒成康莊。嗣入川南,以奉命清鄉,愛內勤訓練,外靖地方,威信所孚,閭閻戴德。先是,特種部隊成立後,原有幹部教育改由幹部訓練班主持。三十七年七月,奉命改編為中央軍校特科幹部教育班,仍兼該班主任。復歷任中央訓練團講師,由第一期迄至二十四期,授課未常間歇。三十二年夏,所屬炮一團奉命出國,配屬駐印軍。是秋,赴印檢視所部,于歸國途中,乘機失事,探索經年,初無音耗,蓋忍濤已為國犧牲矣。以生前不事生產,纖毫無所蓄,身後所遺,除圖書滿外,別無長物。夫人及其二幼子生活教育所需,胥有賴於知好之維護。緬北健兒,揚威國外,皆忍濤所手植。有助於建國者良多,忍濤為不朽矣。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