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彩娜

(陝西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博士生導師)

鎖定
李彩娜,女,北京師範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現為陝西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陝西師範大學教師專業能力發展中心研究員。 [1] 
中文名
李彩娜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任職院校
陝西師範大學

李彩娜社會職務

教育部督導局校園欺凌防治組專家 [1] 
中國教育學會學校教育心理學會理事 [1] 
中國心理學會婚姻家庭心理與諮詢專業委員會委員 [2] 
陝西省中小學心理健康專家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1] 
陝西省心理衞生協會家庭治療分會副主任委員 [1] 
教師資格證國家考試考官 [1] 

李彩娜研究方向

人格與社會認知 [1] 
學校心理健康 [1] 
家庭德育 [1] 
關係與青少年社會適應 [1] 

李彩娜科研項目

主持課題
(1)2018-2023, 子課題一主持人,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構的社會文化心理機制”.
(2)2019-2021, 主持人, 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重大成果培育項目"中小學生家庭德育狀況評估指標及工具研發".
(3)2018-2020, 主持人, 陝西省基礎教育重大招標課題"陝西省加強和改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制機制研究".
(4)2018-2019, 主持人, 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自主課題“初中生校園欺凌的特點與干預”.
(5) 201508-201806,主持人,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青少年流動人口社會適應的動態監測與促進研究”
(6) 2014, 1-2014, 12, 主持人, 2014年度西安市社科規劃課題“大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指標體系的構建—以希望素質為核心”
(7) 2013, 12-2014, 10, 主持人, 2013年陝西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學校轉折期中學生壓力與適應的干預研究”
(8) 2011, 9-2014,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項目“特質與狀態依戀背景下青少年感戴對心理健康促進機制的研究”,項目主持人
(9) 2011年1月-2014年, 陝西師範大學中央高校重點課題“基於依戀理論的大學生感戴對心理健康促進機制的實驗研究”, 項目主持人
(10) 201001-201010, 主持人, 2010年度西安市社科規劃課題“社會轉型期公務員希望素質與心理健康關係的研究”
(11) 201011-201110, 陝西省基礎教育重大投標課題, 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問題研究子課題“陝西省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和公告制度建設研究”, 子課題主持人
(12) 2010-9-2012年1月, 陝西師範大學2010年度重點教改項目“團體輔導模式下免費師範生心理教育能力培養途徑”,項目主持人
(13) 2009,12-2011,12,陝西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項目“免費師範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途徑與方法的研究”, 項目主持人
(14) 2009-2012, 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羣體認同對青少年網絡博彩行為影響機制的研究, 主持人
(15) 2009,10-2011,12,課題組第三人,陝西省2009年基礎教育科研重大招標課題“陝西省中學生思想道德狀況動態監測與評價體系研究”
(16) 2008,9-2009,12,課題組第一人,陝西省2008年基礎教育科研重大課題“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中小學德育工作網絡體系研究”
(17) 2007,9-2008,主持人,2007年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課題“網絡成癮對青少年社會適應的影響研究” [1] 
參與課題
(1)2016-2017,課題組第二參與人, 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2016年度課題" 信息化時代對中小學生同伴交往和心理健康現狀影響的調查".
(2) 2014年教育部研究基地重大課題,兒童青少年情緒智力的發展與促進,課題組成員
(3) 情緒、動機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執行功能發展的影響及其干預對策(縱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1] 

李彩娜學術論文

(1)Li, C.(李彩娜), Zhao, Q., Dai, W., & Zhang, Y. (2021). Victims become covert aggressors: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rumination on anger and sadness.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55(4), 441-456.
(2)Li, C.(李彩娜), Zhao, Q., Zhang, L., & Zhang, Y. (2021). Tell me what you think about: Does parental solicitation weaken the links between pubertal timing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Current Psychology, 1-10.
(3)Saeed, M., Zhao, Q., Zhang, B., & Li, C(李彩娜, 通訊作者). (2021). Does teacher’s emotional support ampl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warm suppor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via self-control in Chinese adolescents: A longitudinal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Current Psychology, 1-9.
(4)Li, C.(李彩娜), Wang, Y., Liu, M., Sun, C., & Yang, Y. (2020). Shyn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Chinese Adolescents: Self-efficacy Beliefs as Mediators.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29(12), 3470-3480.
(5)Dang, J., Liu, L., Zhang, Q., & Li, C(李彩娜, 通訊作者). (2019). Leaving an attacked group: Authoritative criticism decreases ingroup favoritism. 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 13.
(6)Zhang, Q., Zhang, L., & Li, C. (2017). Attachment, perceived parental trust and grandiose narcissism: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04, 470-475.
(7)Zhang, L., Zhang, S., Yang, Y., & Li, C. (2017). Attachment orientations and dispositional gratitude: The mediating roles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self-esteem.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14, 193-197.
(8)Li, C.(李彩娜), Sun, Y., Man Yee Ho Sh.,You, J., Shaver, P. R., State Narcissism and Aggression: The Mediational Roles of Anger and Hostile Attributions, Aggressive behavior(JCR Q1), 5 years IF= 3.077, 201510, Published online,(ISSN:1098-2337;2years IF=2.275;5years IF=3.077).
(9)黃垣成, 趙清玲, 李彩娜. (2021). 青少年早期抑鬱和自傷的聯合發展軌跡: 人際因素的作用. 心理學報, 53(5), 515-526.
(10)張豪, 馬田雨, 王媛, 李彩娜. (2021). 初中生友誼質量與孤獨感的變化軌跡: 一項多元潛變量增長模型分析. 心理發展與教育, 37(2), 230-239.
(11)郭迪, 李彩娜.(2020).道德自我知覺與主觀社會經濟地位對個體道德行為的影響.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5),166-176.
(12)王振宏, 王笑笑, 李彩娜. (2020). 兒童發展的不同環境敏感性: 理論與實證.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4), 36-47.
(13)李彩娜, 馬田雨, 張豪. (2020). 社交網絡中的社會比較: 研究現狀及展望.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6), 22-31.
(14)馬蓓蓓, 代文傑, 李彩娜. (2019). 流動青少年學校人際關係與主觀幸福感: 學業倦怠與學業投入的中介作用. 中國特殊教育, 12.
(15)尤瑾, 安蕾, 瀋海坤, 朱穎, 李彩娜. (2018). 從畢生發展的視角看健康的貧富差距. 心理科學進展, 26(9), 1700-1710.
(16)李彩娜, 孫翠翠, 徐恩鎮, 顧嬌嬌, 張慶垚. (2017). 初中生應對方式、壓力對社會適應的影響:縱向中介模型. 心理發展與教育, 033(002), 172-182.
(17)李彩娜, 顧嬌嬌, 王甲, 焦思. (2017). 初中生積極適應的發展軌跡:基於潛變量增長模型的分析. 心理科學, 040(005), 1098-1103.
(18)Li, C.,(李彩娜,通訊作者) ,Perceived support and relational conflict as mediators linking attachment orientations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A comparison of dating individuals from Hong Kong and the United State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5), 73, 50–55,(ISSN:0191-8869;2014 IF=1.951).
(19)Li, C.,(李彩娜) Shi X., Dang, J., Online Communic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The Mediational Role of Shyness and Social Self-efficac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34(2014),89-95; (ISSN: 0747-5632; 2012 IF=2.489; 5 years IF=3.047).
(20)Li, C.,(李彩娜), Dang, J., Zhang, X., Zhang, Q., Guo, J.,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The Effect of Parental Behavior and Self-control,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4), 41 ,1-7(ISSN: 0747-5632; 2012 IF=2.489; 5 years IF=3.047).
(21)Shanshan He, Sandra Tsang, Li, C.,(李彩娜), A Revision of the Sexual Coercion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 Scale for Young Adults in China, Violence and Victims, Volume 28,Number 3, June 1, 2013(impact factor:1.28);(ISSN 0886-6708; OCLC 60617173).
(22)李彩娜,孫穎,拓瑞,安全依戀與人際信任:依戀焦慮的調節效應,心理學報,2015,12已錄用.
(23)李彩娜,張倩倩,焦思,賈鋭,中學生害羞與情緒調節自我效能—內隱害羞觀的調節效應,中國特殊教育,201503,79-84.
(24)李彩娜,董竹,王瑤瑤,張禮娟,大學生抑鬱與自我中心:情緒調節自我效能的中介,中國特殊教育,201510,55-62.
(25)張書朋,張慶垚,李彩娜(通訊作者),領悟社會支持性別差異的元分析,心理發展與教育2015.
(26)李彩娜、董竹、焦思、鄒泓,成人依戀與心理彈性——情緒調節與元情緒的多重中介,心理科學2015.
(27)李彩娜,石鑫欣,拓瑞,依戀與心理彈性—元情緒中介,中國心理衞生2014.
(28)李彩娜,黨健寧,王彩雲,大學生情緒適應及其與依戀、情緒調節的關係,中國心理衞生2014.
(29)李彩娜,王彩雲,鍾嬌, 張曉玲,中學生依戀與消極情緒:情緒調節的中介作用,中國特殊教育,201406,90-96.
(30)李彩娜,石鑫欣,拓瑞,大學生成人依戀、元情緒及心理復原力的關係,中國心理衞生2014.
(31)李彩娜,黨健寧,王武,賈鋭,依戀迴避個體對依戀相關詞彙的注意偏向研究,中國臨牀心理學2014.
(32)李彩娜,黨健寧,何珊珊,李紅梅,羞怯與孤獨感--自我效能的多重中介效應,心理學報2013.
(33)李彩娜,石鑫欣,黃鳳,馬婧,安全依戀的概念、機制與功能,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六期(總第240期),30-37.
(34)李彩娜,劉佳,黃鳳,依戀與大學生人際適應——個人自主的中介作用,心理科學2012.
(35)雷蓉,鎖媛,李彩娜(通訊作者),家庭學校環境、人格與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2011.
(36)李彩娜,席傑,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害羞的關係,當代青年研究2011(05),58-61.
(37)李彩娜,張曼,馮建新,家庭功能與社會適應:個人自主的中介作用,心理發展與教育2010.
(38)李彩娜,周偉,張曼,大學生人際關係困擾與依戀的自我-他人工作模型的關係,心理發展與教育2010.
(39)李彩娜,班蘭美,大學生害羞、孤獨感及其關係研究,中國特殊教育,201009,92-96.
(40)李彩娜,班蘭美,李紅梅,大學生孤獨感及其與依戀、自尊的關係,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2010.
(41)李彩娜,王文霞,邱莎莎,大學生社會適應與自我調控的關係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10.
(42)鄒泓,李彩娜,中學生的學業行為及其與人格、師生關係的相關,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一期(總第211期),52-59.
(43)李彩娜,周偉,大學生社會適應與五因素人格間關係的研究,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2009.
(44)李彩娜,邱莎莎,王文霞,大學生自主性與社會適應,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2009.
(45)李彩娜,周俊,父母教養方式與青少年網絡成癮,當代青年研究,200904,49-54.
(46)曾芊,李彩娜,翟羣,大學生體育博彩態度特徵的調查研究,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9.
(47)陶宇,李彩娜,自我控制對網絡成癮與父母教養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09.
(48)張晨,班蘭美,李彩娜,人際關係困擾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09.
(49)李彩娜,鄒泓,親子間家庭功能的知覺差異及其與青少年孤獨感的關係,心理科學2007.
(50)李彩娜,鄒泓,張春妹,親子間家庭功能知覺相似性的特點及其與青少年自尊的關係,心理科學2006.
(51)李彩娜,鄒泓,楊曉莉,青少年的人格、師生關係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2005. [1] 

李彩娜出版專著

高等院校教師教育公共課教材: 教育心理學, 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04-053432-0.
中學生認知與學習, 主編,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5613-8598-2.
親密關係與青少年發展, 獨著, 科學出版社, ISBN 978-7-03-040041-3
家庭治療, 主編,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ISBN 978-7-5019-7288-3. [1] 

李彩娜榮譽獎項

(1)主編教材《教育心理學》獲“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陝西省二等獎;獲“陝西普通高校優秀教材獎”,為陝西省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為教師教育系列專用教材。
(2)專著“親密關係與青少年發展”榮獲2015年陝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著作三等獎。
(3)論文《依戀與大學生人際適應——個人自主的中介作用》榮獲陝西省第十一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4)2016年榮獲陝西師範大學校級教學名師。
(5)2011年9月榮獲陝西師範大學“2010-2011教學質量優秀獎”。
(6)2014年獲得中學心理學會學校心理學分會優秀論文二等獎和三等獎。
(7)2012、2013、2014連續3年獲得心理學院年終考核優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