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店鄉

(甘肅省通渭縣李店鄉)

鎖定
李店鄉位於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通渭縣東界秦安,南臨甘谷、 武山縣 , 北接會寧、 靜寧縣 ,西鄰隴西、定西縣。其地形山高坡陡,土地貧瘠,自然條件嚴酷。李店鄉是一個乾旱鄉,且地下水苦鹹。隨着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該鄉各村和鄉政府所在地用集雨窖徹底解決了人畜飲水和部分糧食蔬菜的灌溉。
甘肅定西縣1999年在縣城西郊1萬平方米的地方上,利用集流蓄水技術,建成集雨窖38座,建成高效日光節能温室15座,發展高科技、高效益的現代農業,成為定西縣高科技農業的窗口。
中文名
李店鄉
行政區類別
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下轄鄉
所屬地區
中國西北
地理位置
通渭縣南部
面    積
101 km²
政府駐地
李店村
電話區號
0932
郵政編碼
743313
氣候條件
温帶半濕潤半乾旱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70 萬
機    場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
火車站
通渭站
車牌代碼
甘·J
方    言
秦隴方言

李店鄉地理位置

通渭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東經108°48 到105°39 ,北緯34°30 。東界秦安,南臨甘谷、 武山縣 , 北接會寧、 靜寧縣 ,西鄰隴西、定西縣。東西長78公里,南北寬64公里,總面積2908.5平方公里。耕地185.3萬畝, 其中糧田132萬畝,經濟作物23.8萬畝。

李店鄉人口

全縣轄2鎮21鄉332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2440個合作社,總户數92125户,總人口442451人,其中農業人口42.7萬人,非農業人口1.5萬人。

李店鄉行政區劃

通渭縣轄6個鎮、12個鄉:平襄鎮、馬營鎮、雞川鎮、榜羅鎮、常河鎮、義崗鎮、隴陽鄉、隴山鄉、隴川鄉、新景鄉、碧玉鄉、襄南鄉、李店鄉、什川鄉、三鋪鄉、華嶺鄉、寺子鄉、北城鄉。

李店鄉基礎設施

鄉情
鄉情(7張)
村村基本實現通電、通郵、通電話、通廣播電視、通公路,農户通電3412户,佔總農户的100%,擁有電視2388台,户均 0.7台,電話裝機283部,郵件到村到社,12村63社通汽車,累計建成集雨節灌水窖9554眼,户均2.8眼。 勞動力資源總數9736人,從業人員8983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049人,佔34%,初中、小學程度5489人,佔61%,文盲、半文盲445人,佔5%。從業人員中,農林牧漁業3857人,佔42.9%,工業1262人,佔14%,建築業3000人,佔33%。16歲以上在校學生476人,家務勞動人數204人。 共轄黨支部18個,其中機關支部6個,農村支部12個,中共黨員464人,農民黨員332人,黨員中在崗職工110人,25歲以下18人,60歲以上179人。

李店鄉學校

轄普通完中(李店中學)一所,在校學生1082人,專職教師64人,獨立初中2所,小學14所,在校學生3285人,專職教師163人,師資規模、教學水平均居臨近鄉鎮之首。農村適齡兒童221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8.6%。鄉鎮衞生院一所,醫務人員18人,門診、化驗、透視、防疫、治療、急救功能健全。村衞生所12所,從業人員16人,基本滿足當地羣眾就醫需要。
企業總户數44户,從業人員141人,2006年實現增加值46萬元,利潤6萬元,上繳税金6萬元。商品交易,工藝品、建材加工為龍頭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年發展壯大的鄉鎮企業為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李店鄉自然資源

李店鄉位於通渭縣南部,自東至北依次與襄南鄉、常河鎮、平襄鎮接壤,鄉政府駐地距離縣城36公里。 年降雨量300毫米,無霜期145天,平均氣温8.2度,海拔1600-1800米。乾旱少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風沙災害頻繁,山大溝深,屬典型的黃土高原溝壑區。
李店鄉區域總面積101平方公里,居民建設用地6071畝,交通用地1203畝,水域面積1297畝,田坎20825畝,荒草地23288畝,裸土地689畝,林地11770畝 (其中退耕還林7000畝)、耕地面積74684畝,人均4.4畝(其中梯田41000畝)。 特產澱粉、粉絲、味精、草編、洋芋、地毯脱粒機花崗岩板材、柴胡、黨蔘、生地、黃芪
通渭縣李店鄉是一個乾旱鄉,且地下水苦鹹,該鄉各村和鄉政府所在地用集雨窖徹底解決了人畜飲水和部分糧食蔬菜的灌溉。甘肅定西縣1999年在縣城西郊1萬平方米的地方上,利用集流蓄水技術,建成集雨窖38座,建成高效日光節能温室15座,發展高科技、高效益的現代農業,成為定西縣高科技農業的窗口。

李店鄉農業發展

李店鄉 李店鄉
李店鄉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堅持不懈地走以梯田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為主的改善農業基礎條件的路子不動搖”,“按人均4.5畝梯田的目標,一次性規劃,逐年修建,力爭用五年至七年時間或通過爭取項目用更短的時間實現梯田化縣”的思路和目標,從實際出發,找準發展定位,掀起了梯田建設新高潮,全鄉共籌措資金120萬元,共投入推土機25台,新修梯田6120畝。
李店鄉 李店鄉
其主要做法是:一是加大宣傳動員,通過算對比帳,使農户提高了認識,通過一事一議的辦法,落實了籌資辦法,增強了村民改變農業基礎條件的決心和信心;二是合理規劃,做到“五個結合”,即把梯田建設與退耕還林、整村推進、“雙培雙帶”、洋芋種植、小流域綜合治理相結合。全鄉共規劃新修梯田面積10060畝,其中2000畝點2個,1000畝點3個,100至600畝點6個;三是合理用資,在財務管理上實行專帳管理,封閉運行,單機核算,保證了梯田建設的正常運行。
李店鄉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鄉,轄18個村,總人口4.6萬人,耕地面積39725畝。農業生產歷來受到鄉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既有着深厚的羣眾基礎,又有經過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當前,結合自身實際,立足“三早”,以高標準、高質量的秋播作為全鄉抗災自救保規劃的重要措施,秋播生產的指導思想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稻蒜連作基地為重點,以糧食安全為保障,以種滿種足為前提,提高冬季作物覆蓋率。立足早動員、早計劃、早落實,紮紮實實搞好秋播生產。
李店鄉 李店鄉
面對該鄉大蒜種植品種老化、比較效益低下、種植面積日漸萎縮的現狀,相繼組織了6個村種蒜大户和村主職幹部到山東金鄉實地考察,引進和試種了以產砣為主的金鄉一號大蒜,並在張楊建立了300畝的示範基地。兩年的試種情況説明,金鄉大蒜完全適應當地氣候土壤條件,效益十分可觀。農辦同志通過對張楊、李店、麻城等村40多位種蒜大户的問卷調查發現,畝平的最低效益在2000元以上,最高可達3000元。召開全鄉秋播生產動員大會,成立了秋播工作專班,具體負責指導秋播生產,並嚴格獎懲機制來促秋播工作落到實處。層層相繼召開了動員會,成立了相應的工作專班,做到了領導落實、任務落實、措施落實。凡對秋播工作領導不重視、政策不落實、工作不得力、進度上不來,任務完不成的,全鄉通報批評,並從嚴追究有關領導責任。
全鄉重點抓好了“四個一”:即搞好了一次秋播種植結構調整調查研究,開好了一次秋播生產現場會,辦好了一個應店稻蒜連作示範樣板,搞好了一次秋播生產檢查督辦。出動宣傳車、創辦秋播生產宣傳專欄、在各村自然灣張貼標語,印發宣傳資料,大張旗鼓地宣傳宣傳稻蒜連作種植優勢、宣傳秋播典型和經驗。同時,還建立了稻蒜連作典型示範機制,鄉黨委班子成員每人辦20畝的示範點,黃金、應店、麻城、飛躍、萬新、天子山六個重點村各建立50畝的示範點,各村幹部、黨員人平種植1畝大蒜樣板,使樣板示範面積佔到秋播總面積的60%以上,促進了全鄉秋播生產的平衡推進。全鄉秋播落實“金鄉一號”大蒜種植面積5000畝、傳統大蒜種植面積10000畝、優質油菜種植面積5000畝。
李店鄉區域內主栽糧食作物小麥、洋芋、高粱、穀子、玉米、扁豆,經濟作物為胡麻、藥材。2006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811.85萬元,增加值1175.32萬元,糧食總產量5202噸,人均產糧308公斤,油料產量580噸,藥材種植面積逐年增長,發展前景良好。
草辮加工涉及千家萬户,加工草把遠銷河南、青海等省,年掐草辮85萬盤,加工草辮12萬把,銷售收入50餘萬元。河沙資源豐富,是相鄰四鄉鎮公民建設用沙的主要產地,平均每年銷售河沙4.5萬立方米,實現收入36餘萬元。瓷沙礦資源豐富,品質上乘,是製造地板磚等裝飾材料的主要原料,現已得到合理開採利用,開發前景廣闊。勞務輸出成為農民收入的主渠道,年輸出人員穩定在4000人以上,勞務收入超過600萬元。
李店鄉加大退耕還林力度,儘可能地將全鄉宜林坡耕地、荒山荒坡地、鹽鹼地,沙地造林種草,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結合退耕還林,選擇性的實施梯田化整社推進,力爭用三年時間全鄉真正實現梯田化;修通村社道路8條48公里,達到社社通汽車;完成李店中學、祁咀學校教學樓建設,改善教學環境;積極組織勞務輸出,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合理開發資源,培植地方財源;加強以祁咀村整村推進為龍頭的扶貧開發建設,實現全鄉由基本解決温飽向穩定解決温飽跨越;規劃並實施街區改造,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
鄉黨委、政府把梯田建設作為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增強農業發展後勁的重要措施,認真總結,借鑑兄弟鄉鎮的好經驗、好做法,對全鄉各村適宜修梯田的地塊作了詳細摸底排類,作出了年度實施規劃,從開始動工,歷時3個月完成3600畝,佔任務4000畝的90%,預計11月底全面完成任務。李店鄉梯田建設的主要做法是: 按照“規劃早、規模大、進度快、質量高、數量實、整村整社推進、”的基本工作思路,打破以往秋季動工的常規,早部署、早行動、爭取工作主動。前半年,鄉上抽出專人和水利部門技術人員進行全面的規劃定點,落實地塊、規劃面積,為大規模的機修做了充分準備。夏收結束後,各村立即行動,抽調車輛組織動工,為確保任務完成贏得了時間和車輛上的保證。按照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的原則,人機結合,新老梯田結合,點面結合,整村整社整流域推進,集中連片治理。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打破社界和地界,採取軟埂梯田形式,嚴格施工,使新修梯田真正達到田面平整,寬度、走向規範合理,優化率達到90%以上。
在新修梯田中,做到了六個結合,即把梯田建設與退耕還林、流域綜合治理、整村推進、農路建設、結構調整、“雙培雙帶”工程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梯田建設的綜合效益。 李店鄉青壯年絕大多數常年外出務工,單純組織勞力興修梯田不符合本鄉實際,借鑑兄弟鄉鎮的經驗,集中連片,加大機修力度才是出路。通過摸索,走出了一條“政府補貼+農户貸款”機修梯田的路子。針對大部分羣眾經濟困難的實際,鄉上協調信用社每畝新修梯田落實小額信貸160元,共落實信貸資金43.6萬元。政府補貼採取兩種渠道解決,一是爭取扶貧專項資金;二是通過“一事一議、自願選擇”的辦法,按照農村税費改革後義務工的規定,用足用活“兩工”,在廣泛宣傳、全面動員、以各村委會為單位,籌集資金,為全面推動機修梯田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