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希顏

鎖定
李希顏,字愚庵,河南郟縣人,生平不詳,明朝儒學家,他性格嚴峻,品行修養高,博覽羣書。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因人推薦,親自書寫了書信,把李希顏召進宮殿,選定他做王子們的教師。這些王子就是後來被皇帝分封的十位藩王。累授左春坊贊善大夫。燕王朱棣靖難之役後,李希顏歸隱,懷信守度,孤介寡合,卒忍以死,葬於塔亭鄉,平生著述諫草詩文散逸,所及見者《大學中庸心法》二卷。 [1-2]  [4]  正德七年(1512年),王尚絅為李希顏搆墓建祠,祀為鄉賢,樹碑而表之。 [4] 
本    名
李希顏
愚庵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南郟縣

目錄

李希顏生平

李希顏,郟縣人,隱於夾谷,以伊洛為宗,從遊者甚眾。 [1]  [3] 
明太祖為諸王子擇師,用廷臣薦,手自寫書信徵至京師應天府,命詣大本堂授經,其教法嚴毅,雖然是王子,有不服教育或不認真學習的,他照樣用筆管打他們的額頭。打得多了,腦門上便留下了痕跡。有一天,朱元璋撫摸着小王子被打的傷痕,十分生氣。馬皇后知道原因後,大聲的反問説:“哪裏有用堯、舜的標準,來教訓你兒子,反使你發脾氣的?” 朱元璋聽了這話,立刻止了氣語,平靜了下來。以後一直很尊敬他、善待他,累授左春坊贊善大夫 [3] 
燕王朱棣靖難之役後,李希顏歸隱,所居湫隘,飲酒自放,感時懷憤,足跡不涉城市。一日,藩司騶輿訪李希顏,途遇一老,枕袋側卧,前驅蹴之,乃李希顏也,遂與班荊傾囊以別。 [3]  [2] 
李希顏首戴箬笠,身着緋袍,時臨盛會,客嘲之,李希顏曰:“戴者本質,著者君賜也。”矩矱莫周,鄉井罔識。
懷信守度,孤介寡合,卒忍以死,葬於塔亭鄉,平生著述諫草詩文散逸,所及見者《大學中庸心法》二卷。 [3] 
李希顏死後,官司罔恤,二子流落南陽)之間,墓始荒蕪,沒於民所,餘僅而已。正德七年(1512年),王尚絅歸自山西,遇李希顏墓,為之愴然,與邑中耆民講購所沒,卒得遠址,於是集義社營建祠堂三楹,置左右廂,積石環冢,樹碑而表之。 [4] 

李希顏人物評價

王尚絅:孰困非義?卓彼西山。孰悟非愚?陋巷如顏。忠兮必用,湘本其先。義兮必舉,介阜胡然。義贊太公,賢得尼父。柅姤膏屯,匪今伊古。席珍莫傳,渾璞罔售。粵文與行,厥跡可究。乃跡孔嘉,求孰釋女?乃恩孔渥,抑孰其所?拜公斯名,繹公斯號。聲施寥廓,貽餘至教。維名伊何?去階而天。維教伊何?棄波而淵。不同者世,系同者心。世遠心邇,無弦有琴。 [3] 
參考資料
  • 1.    朱睦㮮《皇朝中州人物誌卷一》:李希顏者,郟縣人也,隱於夾谷,以伊洛為宗,從遊者甚眾。初,太祖為諸王子擇師,用廷臣薦,手自為書徵至京師,命詣大本堂授經,其教法嚴毅,雖諸王子有弗若教者,嘗以管擊其額,帝撫而怒,孝慈高皇后從容問曰:“惡乃以堯舜訓子邪?”帝笑而不罪。累授左春坊贊善大夫。永樂初,引年歸,詔復其家,所居湫隘,飲酒自放,州郡屢聘,課士不赴,懷貞寡合,邈然無所幹請,竟以凍餒終,塟邑之塔亭鄉,所著有《大學中庸心法》二卷。
  • 2.    《郟縣志卷之二》:李希顏,祀鄉賢,字愚菴,好學力行,明太祖手書徵之為十王師,教嚴毅,諸王有不率教者,或擊額以管,帝撫而怒,馬皇后問故曰:“烏有以堯舜訓爾子,而顧怒之耶?”帝霽,授左春坊贊善大夫。文皇靖難後,遂歸隱不出,懷信守度,孤介寡合,卒忍惸以死,著《大學中庸心法》,今不存。
  • 3.    王尚絅《蒼谷全集·皇明經筵講官左春坊贊善大夫愚菴李公墓碑銘》:公諱希顏,姓李氏,號愚莽,本夾谷隱士也。學淵伊洛,遙出束魯,去尚絅百年,於茲慨生也晚,願乖几杖。嘗聞之父老雲公性行峻茂,貫酣羣籍,太祖高皇帝用薦手書徵之南畿,擇為諸王子師,今分建十王者是已。教法嚴毅,雖諸王子有弗若教者,或擊額以管,帝撫而怒,仁孝高皇后問故曰:“惡有以堯舜訓爾子,顯怒之邪?”帝威用霽。立朝風節魏然,傳聞海宇,授左春坊贊善大夫。已而太宗北都,公歸舊隱矣。道窮根柢,期於力行,行得意則容與,謳歌立論首忠孝,遇事以仁義。夾谷孔子廟嘗授教生徒,優遊耕讀,落魄頗頷,時或陶情以酒,或資以禳祈,囂終有操,築鼓刀之風,感時懷憤,足跡不涉城市。一日,藩司騶輿訪公,途遇一老,枕袋側卧,前驅蹴之,乃先生也。遂與班荊傾囊以別,首戴箬笠,身著緋袍,時臨盛會,客嘲之,曰:“戴者本質,著者君賜也。”榘矱莫周,鄉井罔識。時惟先太僕王公,亞卿張公,乃翁獨從公遊,見各翁墓碑,學諭李君嘗邀為諸生開講,公訖以詩謝之,先君尚識其半。懷信守度,孤介寡合,卒忍煢以死,葬今塔亭保八畝地,生卒歲月茫亡從考。國初猶給户繇告身,蠲復役嗣,後官司罔恤,二子流落宛鄧田廬就墟,祠墓荒蕪,害逼耕犁。寢有歲年,乃下無所舉,而上焉弗詢,觀風弔古,心茲名教者其可歎已。平生著述,諫草詩文散逸,所及見者《大學中庸心法》,張公嘗刻之,陝藩歲久並毀。予醫士祖良佐翁抄本倖存,先君攜之漢中,每經更定,命絅識之,一統郡邑志略可徵雲。嗚呼!道之無傳也久矣。非道之無傳,人心之不明也。使人皆知之,則聖賢可以無言,安有所謂心法雲也?軻幕子思,子思之幕孔子,得諸意象,曰傳與授,凡以理在人心者同爾。絅茲邈焉,去先君輒復二紀,顧惟沖年蠢冥,犬馬之歲荏苒,四十使旦夕填委溝壑,則百世之下,鍾靈毓秀,聞風興慕,往孰以傳?來孰以據?絅罪孰與辭哉!乃相與求公之墓祠之謹再拜銘曰:孰困非義?卓彼西山。孰悟非愚?陋巷如顏。忠兮必用,湘本其先。義兮必舉,介阜胡然。義贊太公,賢得尼父。柅姤膏屯,匪今伊古。席珍莫傳,渾璞罔售。粵文與行,厥跡可究。乃跡孔嘉,求孰釋女。乃恩孔渥,抑孰其所。拜公斯名,繹公斯號。聲施寥廓,貽餘至教。維名伊何?去階而天。維教伊何?棄波而淵。不同者世,繫同者心。世遠心邇,無弦有琴。孰之夾谷而隱斯文?山崩谷壞,言此墓常存,廉頑照藴,庶格其神,掃松祭菜,嗟爾後人。
  • 4.    《郟縣志卷之三》:先生之卒也,朝廷猶給户徭,捐其丁役,生死可急,故墓道不毀。厥後官司罔恤,二子流落宛鄧之間,而慕始荒蕪,沒於民所,餘僅塋壙耳。正德壬申,蒼谷公歸自山西,遇先生墓,為之愴肰,曰:“是先生歸骨處也,乃至是耶?子思不作而軻墓之,某之有意焉,若是,某亦有罪焉。”已乃與邑中耆民講購所沒,卒得遠址,爰集義社營建祠堂三楹,置左右廂,積石環塚,樹碑而表之,周垣樹柏森若,蒼谷之力也。郟君又從而增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