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剛

(原中共閩南特委書記)

鎖定
李剛(1914—1941年),原名李敬文,南安市詩山鎮紅旗村人,生於1914年1月11日,馬來西亞歸國華僑。1931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安溪中心縣委金淘區委會委員兼共青團金淘區委書記、中共晉南工委書記、中共泉州中心縣委書記、中共閩南特委書記等職。1940年冬,李剛奉命前往福建省委辦的武夷幹校馬列主義研究班學習,1941年1月底,研究班遭國民黨軍突襲,他在突圍途中壯烈犧牲,年僅27歲。 [1] 
中文名
李剛
國    籍
中國
籍    貫
福建南安
出生日期
1914年1月11日
逝世日期
1941年1月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李剛原名李敬文,1914年出生於南安詩山,父親是馬來西亞華僑。1930年春,李敬文隨二哥到馬來西亞謀生,少年的他目睹資本家對工人的殘酷剝削,萌生為工人階級謀解放的思想。不久,他請求二哥資助自己回國求學。
1931年夏,李敬文考入泉州昭昧國學。九一八事變後,他賦詩一首以明志:“鐵蹄蹂躪我神州,一代江山萬種愁。不殺倭奴不除暴,蒼天辜負少年頭。”同年秋,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改名李剛。
1932年4月,閩南工農游擊隊第二支隊在安溪佛仔格成立。李剛組織青年鬧革命,組織農民抗租抗税。他帶領青年製作許多紅旗,插到詩山、鐘山上,同時又四處張貼“打倒土豪劣紳”的標語。革命活動風起雲湧,敵人聞風喪膽。
1935年春,時任中共金淘區委委員兼共青團書記的李剛,大力組織羣眾抗税。有一天,糧税局一個排的士兵來眉山高田逼税催糧。李剛抓住時機,縝密部署,讓游擊隊員化裝成交糧農民,他自己扮成會計,機智地消滅一個排的敵兵,繳獲長短槍25支和幾百塊銀圓,大大鼓舞羣眾的鬥志。
李剛一貫與羣眾同甘共苦、親密無間,深得民眾擁戴,敵人一聽到他的名字,就心驚膽顫。有一次,李剛被特務包圍,幾個農民故意把特務引向歧路,李剛在羣眾掩護下脱險。
1935年秋,國民黨軍對詩山、金淘一帶進行“圍剿”,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在危難關頭,李剛毫不畏縮,接受中國工農紅軍閩南遊擊隊第二支隊政委彭德清的派遣,到晉江白垵、塔頭和惠安東南一帶建立黨組織,發展黨員。1937年5月,李剛任晉南工委書記,6月任閩中工委委員。
七七事變後,閩中地區國共和談,閩中紅軍進駐泉州承天寺。其間國民黨頑固派收繳紅軍槍械,殺害閩中工委書記、閩中紅軍領導人劉突軍等,製造“泉州事件”。李剛與朱漢膺配合閩中工委,組織泉州抗日團體,在媒體上揭露國民黨破壞抗日統一戰線的陰謀。經黨中央及時交涉,閩中紅軍開赴抗日前線。
國共合作期間,李剛抓住時機深入泉屬各縣發動羣眾,組織抗日團體;派共產黨員辜仲釗參加福建省抗敵後援會泉州分會的工作,貫徹黨中央的抗日方針。當時地下黨掌握泉州不少輿論宣傳陣地,泉州的工作局面迅速打開了。
1938年夏中共福建省委成立,泉州閩中地方黨組織隸屬省委領導,省委決定撤銷閩中工委,建立福清、莆田和泉州三個中心縣委,直接受福建省委領導。李剛受命組建泉州中心縣委,並任書記。他把從廈門來泉州搞抗日活動的廈門青年戰時服務團的同志們組織起來,協同鬥爭,在泉州地區掀起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
廈門淪陷後,泉州成為抗日前線。李剛在南安深坑召開晉南兩縣22個聯保代表大會,各界抗日愛國人士都來參加,決定成立“晉南聯鄉抗日自衞隊”。會後發動羣眾捐錢糧、槍彈和軍需,其中富户陳正宗捐出駁殼槍20支。自衞隊擁有2000餘人槍,開展守土迎敵的準備工作。
1939年7月,福建省委決定把福清、莆田、泉州三個中心縣委合併,成立中共閩南特委,李剛被任命為閩南特委書記。在李剛支持下,泉州中心縣委決定在南安嶺兜的養正中學(養正中學曾在1939年4月內遷南安嶺兜)舉辦黨員訓練班,培養許多年輕的黨員骨幹。
1940年4月,泉州的時勢愈加艱難,官商勾結大發國難財,糧價一日數漲,民不聊生。4月4日,李剛在泉州市區中山路水門巷口組織“搶米鬥爭”,這是一場反飢餓、鬥奸商、拯救饑民的羣眾鬥爭,影響深遠。
1941年初,國民黨對閩北的崇安村頭鄉發動“圍剿”,當時在福建省委幹校學習的李剛和部分人突圍出來。他們為了避開敵人,穿行在荒山野嶺,靠野菜充飢。由於被困,李剛餓死在閩贛交界的荒山中,犧牲時年僅27歲。 [2] 
李剛寄給父母的家書。2018年12月,南安市詩山鎮紅旗村委會 李剛寄給父母的家書。2018年12月,南安市詩山鎮紅旗村委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