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俠公

鎖定
李俠公(1899/1900-1995)男,漢族,貴州貴陽人。1920 年在日本明治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1923 年初回國後在上海任《貴州青年旬刊》編輯,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至1927年,先後任黃埔軍校教導團秘書、國民革命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第三軍軍官學校政治教官、中共兩廣區委軍委技術書記。1927年2月赴蘇聯,在東方勞動大學、列寧格勒軍政大學學習,任中共旅蘇支部宣傳部長。1930 年10月回國,在上海被捕入獄,出獄後與中共失去聯繫而脱黨。後匿居無錫教書,並翻譯蘇聯《政治經濟學叢書》。1932年在日本東京商務書館編寫《政治經濟學史》。1936年回國,1938年後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設計委員、陸軍大學政治部主任、文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1945年後在上海蔘加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三人小組工作,後到蘇州譯著書。 [1] 
1949年作為待解放區候補代表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參事;1950年7月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貴州省政治法律委員會副主任、貴州省民政廳廳長;1951年任民革貴州省分部籌委會召集人。1956年後,歷任民革貴州省第一、二、三、四、五屆委員會主委,第五、六、七屆委員會名譽主委;政協貴州省第四、五、六屆委員會副主席,第二、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六屆民革中央委員,民革中央監委常委。1994年2月去世。 [1] 
中文名
李俠公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江西吉安
出生地
貴州貴陽
出生日期
1899年(一説1900) [2] 
逝世日期
1994年2月7日

李俠公人物生平

李俠公 李俠公
李俠公,1900年1月9日(農曆已亥年臘月初二)生於貴州省貴陽市,祖籍江西吉安。青年時代的李俠公,勤奮好學,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又目睹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與腐敗,萌發了對舊制度的不滿和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思想。1919年赴日本求學,次年考入明治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1923年初學成歸國,得讀《嚮導》《中國青年》《湘江評論》、《浙江潮》等進步刊物,受到很大的影響和啓發。1924年與革命先烈周逸羣在上海創辦《貴州青年》刊物,積極傳播進步思想,受到當時共青團中央負責人、革命先烈肖楚女的好評,並在《中國青年》刊物著文予以表揚和指導。隨後,在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國民革命的影響的感召下,於1924年7月奔赴廣州黃埔軍校參加革命,先後任軍校特別官佐,軍校教導團秘書,東征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第三軍軍官學校政治教官等職。1924年11月,經魯易、周逸羣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周恩來的領導下,秘密從事黨的工作,與國民黨右派分子進行了堅決鬥爭,並和周逸羣同志在國民革命軍中組織“西南革命同志會”,團結軍校中滇黔籍官兵,壯大了共產黨在黃埔軍校中的力量。1925年底調任廣州中共軍委會技術書記。1927年2月,黨派遣他到蘇聯東方勞動大學學習,1928年轉入列寧格勒軍政大學學習。在蘇聯學習期間,任中共旅蘇支部宣傳部長。1930年10月學成回國到上海,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後到無錫,匿居孫冶方家中,從事教書和翻譯蘇聯名著《政治經濟學叢書》工作。1932年又與孫冶方一起赴日本譯著《政治經濟學史》第一冊。1936年9月回國,仍寄寓無錫孫冶方家中,繼續完成該書的翻譯工作。國共合作時期的1938年至1945年,他先後任國民黨政治部設計委員、陸軍大學政治部主任、文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積極從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活動。1945年以後,在上海蔘加了民聯三人小組,從事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的活動。後又到蘇州繼續從事翻譯《政治經濟學史》的工作,積極參加反蔣民主運動。 [2] 
1949年7月,李俠公以待解放區民主人士的身份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工作並參加了第一次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擔任過多項人民政府部門的領導工作和社會職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參事,西南軍政委員會委會,貴州省政府政治法律委員會副主任,省民政廳廳長。1951年,根據中共貴州省委的意見,由他負責組建民革貴州省委工作。後任貴州省人民政府委員,第一屆、二屆人民委員會委員,政協貴州省第一屆、二屆委員會常委,民革貴州省第一屆至四屆委員會主任委員,民革中央第三屆、四屆委員會委員。1980年後,任政協貴州省第四屆、五屆、六屆委員會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會顧問、監委常委、民革貴州省五屆委員會主任委員、名譽主任委員。他還是第二屆、三屆、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第一屆、二屆人大代表。他兢兢業業地對待每項工作,他在擔任省政協副主席近14年和擔任民革貴州省主任委員、名譽主任委員近40年間,為民革貴州省委的創建和發展,為建立和發展貴州省愛國統一戰線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為貴州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 
在“文化大革命”中,李俠公受到迫害,精神和身體受到嚴重摧殘,但他跟隨中國共產黨,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粉碎“四人幫”後,他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不顧年高體弱,積極努力工作,同黨中央保持一致,以實際行動貫徹黨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 [2] 
在1989年的政治風波中,李俠公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堅決反對和抵制資產階級自由化,堅決擁護和支持黨中央制止動亂、平息暴亂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措施,為貴州局勢的穩定做了大量工作。 [2] 
李平(右一)慰問李俠公遺孀姜曼薇(左一) 李平(右一)慰問李俠公遺孀姜曼薇(左一)
1994年2月7日,李俠公在貴陽病逝,享年95歲。 [2] 

李俠公人物評價

李俠公同志是貴州省德高望重的愛國民主人士。他一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追求真理,堅持真理,把自己的畢生精力奉獻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他一貫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衷心接受共產黨的領導,同黨密切合作,肝膽相照,同舟共濟,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不渝,為黨的統一戰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病重期間,他仍然關心黨和國家的大事,關心貴州省的改革和建設事業,關心祖國的統一大業,受到黨內外幹部羣眾的尊敬和愛戴。 [2] 
李俠公同志一生光明磊落,作風正派,嚴於律已,遵守黨和國家的政策法令,在處理重大問題時,總是旗幟鮮明地站在黨和人民利益的立場上秉公辦事。他對工作非常認真負責,凡是組織交給的任務和自己所擔負的職責,總是一絲不苟,兢兢業業地做好,即便八十高齡以後,凡是省委、省政協、省民革的重要活動,只要能支持,他都一定要參加,並認真閲讀學習各種重要文件,關心國家大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