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佩卿

(原育英學校校長)

鎖定
李佩卿,方國華將軍的夫人。 [1]  1915年出生在河北省蔚縣。父親李午陽曾在西合管間會區公所供職10年,李玉峯(李劍鳴)、李玉寰(李佩卿)、李玉枝三姐妹先後畢業於蔚縣的最高學府——西合管初等師範學校,抗日戰爭爆發後,姐妹三人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一起參加了蔚縣婦救會;並先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7年11月,晉察冀邊區派出以方國華為團長的八路軍工作團到達靈丘縣城,李玉峯(李劍鳴)、李玉寰(李佩卿)、李玉枝姐妹都參加了工作團,姐妹三人和同志們一起發動羣眾宣傳抗日救國,宣傳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的道理,在李玉峯、李玉寰、李玉枝和康捷、唐鳳英等女同志的宣傳教育下,靈丘婦女衝破封建禮教的牢籠,毅然走上社會,投身到抗日救國的火熱鬥爭中,靈丘縣也湧現出不少抗日的婦女幹部。
中文名
李佩卿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5年
出生地
河北省蔚縣
丈    夫
方國華將軍
組建育英學校
解放戰爭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察冀野戰軍曾辦過一所有名的育英學校,由於這所學校的特殊性,被人們親切的稱為“馬背上的學校”。李佩卿就是這所學校的籌建人,並先後擔任副校長、校長。
1947年10月,原晉察冀部隊組建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楊德志,政委羅瑞卿,參謀長耿飈為免除部隊後顧之憂,為了革命後代和烈士遺孤的健康成長,野戰軍黨委決定建立一所完全寄宿制的軍隊幹部子弟學校。
1947年底至1948年初,由曹正之、李佩卿等同志負責籌建,學校地址位於野戰軍後方留守處駐地——河北省晉縣西李家莊。
1948年秋,國民黨軍傅作義部隊進犯石家莊地區,學校奉命轉移,曹正之、李佩卿帶領同志們拉着大的,揹着或抱着小的,僅有的兩輛馬車拉着給養等生活用品,到晉縣火車站乘火車到衡水。十多天後,國民黨軍被擊退,師生返校。
1948年8月,曹正之調回部隊,李佩卿為校長。
1949年初,李佩卿校長在石家莊見到了兵團羅瑞卿政委和康克清同志,羅政委向康克清介紹説:“他們的學校辦得很不錯,我的孩子在校一年沒有鬧病,學了一年就能給我寫一百多字的信”。康克清聽了很高興,要求學校很好總結辦學經驗,上報推廣。部隊很多同志都把孩子送到學校,一些非部隊子女也到學校就讀。如冼星海、艾青等人的孩子。
1949年5月上旬,李佩卿隨育英學校遷至太原。
參考資料
  • 1.    池州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編. 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歷史研究全書 池州抗日戰爭史稿[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5.09. 第1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