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佑新

(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鎖定
李佑新,男,1957年出生,哲學博士,湘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新化縣人。現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黨史研究室與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湘潭大學基地主任、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博士點負責人、《毛澤東研究》主編。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成員、全國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全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毛澤東生平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南省哲學學會副會長,湖南省毛澤東思想研究會副會長。獲湖南省優秀社會科學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榮譽稱號。 [1] 
中文名
李佑新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湖南新化
出生日期
1957年
畢業院校
南開大學
職    業
教師 [2] 
主要成就
全國優秀教師 [2] 
出生地
湖南省新化縣
代表作品
《延安時期毛澤東思想研究》
《走出現代性道德困境》
《毛澤東研究》
《毛澤東實踐哲學論要》
職    稱
教授

李佑新個人簡介

李佑新 李佑新
李佑新教授近10年來出版的著作主要有《走出現代性道德困境》、《毛澤東思想發展的歷史軌跡》、《延安時期毛澤東思想研究》、《社會發展論—中國社會現代化的宏觀考察》等6部,發表論文60餘篇。獲湖南省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一等獎一項、湖南省優秀社科成果獎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 [3] 
李佑新其教學成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加強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教育的探索》獲湖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出版著作16部(包括主編),發表論文80餘篇。多項成果獲省部級一、二等獎項 [4] 
多項成果獲省部級一、二等獎項;領軍學科建設,成效顯著。先後獲哲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榮獲“全國優秀教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湖南省徐特立教育獎”等多項榮譽和獎勵 [4] 

李佑新學習工作經歷

1982 年哲學專業本科畢業,獲哲學學士學位;
1985 年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
2005 年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哲學博士學位;
1985 年起,在湘潭大學工作;
1993 年晉升為副教授;
1997 年破格晉升為教授;2003 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
先後擔任哲學系副主任、主任、人文學院副院長、哲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院長、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等;
現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湘潭大學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毛澤東研究》主編。 [1] 

李佑新主講課程

《當代中國哲學問題研究》
(本科生)《哲學概論》
(合上;本科生)《哲學前沿講座》
(合上;本科生)《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精讀》《碩士研究生》

李佑新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和毛澤東思想研究,特別着重於從現代性視野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毛澤東思想等。 [3] 

李佑新社會兼職

2.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
3. 教育部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4. 全國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
5. 全國毛澤東思想生平事業研究會常務理事;
6.全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常務理事;
7. 湖南省哲學學會副會長;
8.湖南省毛澤東思想研究會副會長 [3] 

李佑新科研項目

李佑新教授主持或為主要承擔者參與的項目有: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毛澤東研究中的歷史虛無主義觀點評析”,一般項目“毛澤東思想與湘學關係研究”、“當代中國哲學面臨的挑戰與出路”、“中國歷史上的德治思想研究”、;教育部重點項目“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貢獻及其當代意義”、“毛澤東實踐哲學研究”,一般項目“社會轉型期制度建設與道德建設關係之研究”、“當代中國政治哲學研究”、“當代中國社會現代化的宏觀考察”;教育部委託項目“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關係研究”等等。等等。

李佑新主要著作

1. 《毛澤東思想發展的歷史軌跡》(合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3. 《走出現代性道德困境》,200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4.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典範--延安時期毛澤東思想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5. 《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叢書主編),2008年-200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6. 《現代化視野中的毛澤東思想研究》(副主編),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
7. 《毛澤東研究》主編,湘潭大學出版社2006年以來連續出版。

李佑新代表性論文

1. 《毛澤東實踐哲學論要》,《哲學研究》2007年第12期;
2. 《毛澤東“實事求是”思想的湘學淵源》,《哲學研究》2010年第1期;
3. 《建構理想與現實的合理關係——毛澤東思想的一個重要特徵及其當代發展》,《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3年第11期;
4. 《現代性問題背景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趨勢》,載《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9年第1期;
5.《現代性的雙重意藴及其實質問題》,《南開學報》,2004年第1期;
6 .《現代性問題與中國現代性的建構》,《北京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李佑新獲獎情況

1. 著作《毛澤東思想發展的歷史軌跡》,1995年獲湖南省第三屆優秀社科成果獎三等獎;
2. 著作《社會發展論-中國社會現代化的宏觀考察》,2001年獲湖南省第六屆優秀社科成果獎二等獎;
3. 著作《走出現代性道德困境》,2006年獲湖南省第九屆優秀社科成果獎一等獎;
4. 2009 年獲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6. 《毛澤東實事求是思想的湘學淵源》獲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 第二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李佑新所獲榮譽

2020年8月30日,獲得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榮譽稱號。 [5-6] 
教學成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加強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教育的探索》獲湖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出版著作16部(包括主編),發表論文80餘篇。多項教學成果獲省部級一、二等獎項,獲“全國優秀教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湖南省徐特立教育獎”和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等榮譽。 [2] 

李佑新哲學研究

李佑新教授長期從事毛澤東思想研究,隨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後來又擴展到現當代中國哲學與社會哲學的研究。在毛澤東思想研究領域,主要是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傳統文化、中國革命史等方面揭示毛澤東思想發展的歷史軌跡。馬克思主義方面,注重蘇聯馬克思主義的解釋模式以及共產國際運動對毛澤東思想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方面,尤其注重湘學傳統對毛澤東文化心理結構形成的影響。在當代中國哲學研究方面,注重研究現代化與現代背景下,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保守主義三大思潮對中國現代化與現代性問題的迴應及其複雜的思想關係,並在這一研究框架下討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歷程及其問題域。
哲學智慧之學。他不僅把哲學當作研究對象,而且把哲學融入到生命當中。正是他睿智的思想、豁達的胸懷、理性的思維方式,成就了他的哲學人生。
深受毛澤東魅力吸引
李佑新的辦公室,書籍幾乎佔據了房子的全部。茶几上、書桌上,堆放着各種哲學的和關於毛澤東的書籍。這些書籍,分門別類擺放着,訴説着主人的愛好和興趣,博學與深思。
1982年,李佑新大學畢業後,師從當代著名學者汪澍白先生。懷着對偉人的崇敬,對哲學的濃厚興趣,李佑新走上了毛澤東思想研究的道路。
“我一直走着毛澤東研究的道路,就是因為毛澤東的個人魅力深深吸引了我。像現在的年輕人説的,就是我的偶像。”談到毛澤東,李佑新平靜和緩的語氣中顯得分外激動。
“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就像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李佑新十分認真地説,目光炯炯有神。
每一代人都會從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這部“大書”中讀出他們所需要的東西來。李佑新認為,作為一個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研究者,有必要從總體上、從哲學的高度上,去理解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而總體的觀點和哲學的高度總是包含着研究者或理解者的現實問題背景和價值訴求,因而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研究或理解就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不可能像某些研究者從“史”的研究方法所必然希望的那樣達到終極的理解。
李佑新堅持主張用“史”“論”結合的方法從事毛澤東思想研究。“史”的一面是指注重史料和細節,而“論”的一面則是注重思想深度和哲學高度。李佑新不贊成某些研究者只注重“史”的研究方法,他認為史料的收集、整理僅僅是研究工作的開始或必要前提,但研究工作決不能止於史料的考證。對於像毛澤東這樣影響深遠的偉大歷史人物,即使是將他生平活動的細節搞得再清楚,仍然不能回答他“何以如此偉大”這樣的問題;同樣,對於毛澤東思想這樣的思想體系,即使是從歷史發展的細節上揭示得再清楚,也不能回答這一思想的時代意義和價值。
近年來,李佑新運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方法,在廣闊的歷史背景和深刻的哲學思考中,尤其注意將將毛澤東思想研究與社會哲學研究結合起來,主張轉換毛澤東與毛澤東思想的研究範式或研究視角,即從“革命史”的研究範式轉換為“現代化”與“現代性”的研究範式(這一範式包含了革命史的範式),主張從中國現代化運動與現代性建構這一視角研究毛澤東與毛澤東思想,從而深化毛澤東與毛澤東思想研究,開創毛澤東研究領域的新局面。
李佑新認為,中國現代性的建構,必須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研究和解決三大問題:一是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問題;二是外在的形式化制度結構的建構及其與社會價值理想的兼容問題;三是個體德性的現代建構問題。他將這三大問題所展現出來的研究域創見性地稱之為“後儒學”。為此,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必須關注中國的現代性問題,必須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和立場,批判性地轉換傳統文化資源,有效地迴應中國社會現代化運動和現代性建構過程中的重大理論問題與實踐問題,在中國的語境下探討中國現代性問題的解決方式。
在第四屆全國“馬克思哲學論壇”(四川綿陽)、第14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澳大利亞悉尼)上,李佑新對“後儒學”作了闡釋和説明。
在偉人家鄉的大學裏,二十多年來,李佑新辛勤耕耘,取得了豐碩成果。他先後主持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省社科規劃項目等各級各類項目12項。出版《走出現代性道德困境》、《毛澤東思想發展的歷史軌跡》、《延安時期毛澤東思想研究》、《社會發展論-中國社會現代化的宏觀考察》等8部著作,主編《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叢書,在《哲學研究》、《北京大學學報》、《馬克思主義與現實》以及其他刊物上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走出現代性道德困境》、《社會發展論-當代中國社會現代化的宏觀考察》、《毛澤東思想發展的歷史軌跡》等著作分別獲湖南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一、二、三等獎。2009年,李佑新教授獲湖南省“優秀社會科學專家”榮譽稱號。
學哲學是學思維方式
李佑新 李佑新
二十多年的教學研究,李佑新對於學哲學、用哲學,有着獨特的理解與認知。李佑新認為,哲學不是專屬於思想家的思想,而是人人都有,人人都用的,與其説它是一門學問,不如説它是一種思維方式。“學哲學其實就是學一種思維方式”,李佑新直截了當地説,“哲學是通過它本身的魅力對人進行思維訓練。因為哲學是一種反思性思維方式,是對思想的再思想,認識的再認識,也是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對象性思維的一種批判性的把握。”
哲學,對於李佑新來説,像是一位相伴多年的好友。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如何對待挫折和煩惱呢?李佑新笑着説,“我覺得研究哲學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把握和對待人生的挫折和成功。如果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的心態嘛。很多時候,我都將哲學的這種反思性的思維方式運用到生活中。”
在市場競爭的現代社會,哲學專業普遍被看作“冷門專業”,學生就業難度大。一般人覺得哲學高深莫測,抽象晦澀,可望不可即。對這個問題,李佑新認為,任何人,任何民族,都不能輕視哲學。哲學,作為對世界和人類根本問題的思考,代表了一個民族在精神上所站立的高度。同時,他又認為,我們不能強制同學們來學習哲學,興趣應該是最重要的。作為哲學教師,讓學生們自己發現學習哲學的樂趣,體會哲學這門學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
在教學過程中,李佑新總是充滿活力。他聲音洪亮,條理清晰,旁徵博引,善於將抽象的道理具體化,讓學生真正體會學習哲學的魅力。他共培養了40多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獲研究生校長獎2名。他多次獲湘潭大學“優秀教師”、“教學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並多次獲湘潭大學“教學優秀獎”。2009年,李佑新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李佑新經常喜歡講述青年時代毛澤東的故事。毛澤東青年時就樹立了改造中國、改造世界,“以天下為己任”的宏偉志向,他的這種人生觀、價值觀對毛澤東一生的活動和思想發展軌跡都產生了至為深刻的影響。李佑新認為,青年毛澤東的自我實現論對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很好的指導意義。他説:“人要有志向,大學生更應該明確自己的目標和志向。”
孟子説:“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可奪也。”李佑新以此作為人生的座右銘。那滿桌的書籍擋住了他伏案工作的身影,他沉醉在哲學研究和毛澤東研究的探索中,腦海中縈繞着中國現代性問題,思緒着國家的未來……

李佑新人物評價

李佑新耕耘教學園地,桃李芬芳;他團結帶領教研團隊,在學科建設上卓有成效 [4] (《三湘都市報》評)
參考資料